地质学

地质学

最大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建立于1951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从事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最先发现海洋氧化迟滞20亿年的原因

202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团队,采用多种地球化学指标并结合数学模型,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巨大海洋溶解有机碳库的存在是迟滞元古宙海洋彻底氧化的关键原因。

最先发现地球晚古生代大冰期原因

2021年5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针对石炭纪杜内期的古海洋环境变化及其与种子植物的演化关系研究表明,种子植物大规模繁盛是导致地球晚古生代大冰期的直接原因。

最先发现地磁倒转频率与强度变化的规律

中国科学家对岩石剩磁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松山-布容极性转换过程是由多次快速倒转构成,确定了极性转换期间虚地磁极路径环太平洋分布的规律和布莱克亚时的三元结构,发现了晚中生代地磁极性倒转频率与强度变化为负相关的重要规律,将古地磁学研究范畴拓展到认识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 这项有关岩石剩磁机理与古地磁场的研究成果获得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最先建立人为土纲的土壤诊断体系

南京土壤研究所首次系统地建立了人为土纲的诊断体系,并被国际分类组织(WRB)全盘接受,成为其标准方案,对国际土壤分类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所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工作获得了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最先提出东亚古季风理论

中国科学家最先提出东亚古季风理论。它突破了东亚季风区古气候研究中的冰期-间冰期模式,从环境动力学高度和地球系统科学层次揭示了古季风演变控制东亚季风环境演变的过程、原因、机制及其与全球联系等特征。这一研究获得了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最早创立地洼学说

1956年陈国达发现大陆地壳的新构造单元——地洼区,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壳体大地构造理论体系。在国内外广泛运用于找矿,取得显著成效。

最早创立地质力学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他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把各种地质结构和地貌形状看作是地球内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

最早提出陆相生油理论

中国科学家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形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最早系统考察岩溶地貌

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是世界上最早对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他对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进行了详细考察和科学描述。徐霞客被誉为世界石山学和洞穴学之父。֍ 

最早的矿物分类法

先秦古籍《山海经》,将所记八十九矿物岩石分成金、玉、石、土四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矿物分类法。

古生物学

最早记录化石的书籍

先秦时代的《山海经》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化石的书籍,大约成书于2600年前。化石在《山海经》中称为“龙骨”,是指古代哺乳动物如犀、鹿、牛、象等的化石。书中载有:“……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痤。 ”

最早的古生物学家

唐代颜真卿是世界上最早的古生物学家。

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颜真卿在现今江西省任抚州刺史,有一次,他在南城县麻姑山的一座古坛附近,看到一些螺蚌壳化石夹在地层中。他认真研究了这一现象,提出了他的论点: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才成为陆地,那些化石就是证据。他为此撰写了一篇论文《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并刻石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