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

建筑学

首个可控制光谱的智能窗

2022年4月,南京工业大学团队首次提出同时调控太阳光和长波红外线两个波段的理想智能窗户模型,实现双波段自响应调控,提升建筑的节能效果。该技术采用溶液工艺在玻璃上涂了热响应钨掺杂二氧化钒纳米颗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氧化铟锡涂层,构成了一个法布里-珀罗谐振器。研究团队在全球7个气候区进行模拟,发现双波段调控智能窗户较市售低辐射节能玻璃表现出更优异的节能效果,每平米玻璃可实现最高达324.6兆焦的制冷/制热节能,“这相当于每年每平米玻璃可节省约90度电。 

首座不锈钢芯板建筑

2021年7月16日,湖南长沙远大科技集团发布全球首座不锈钢低碳建筑——“活楼”。该建筑是全球首座不锈钢芯板建筑。活楼共11层,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整座建筑柱梁采用不锈钢槽钢、方管,不用丝毫混凝土。整栋建筑仅用28小时全部现场装配完成。

不锈钢芯板由上下两片不锈钢板,中间夹一层圆芯管阵列,采用远大独家发明的热风铜钎焊技术焊接,不仅比传统结构轻 10 倍,韧性强百倍,还能抵抗超级地震、台风,是目前应用在建筑领域强度最高韧性最大的材料。

首座竹缠绕复合材整体式公厕

2018年5月,世界首座竹缠绕复合材整体式公厕研制成功。

首座竹缠绕复合材整体组合式房屋

2017年10月,世界上第一款竹缠绕整体组合式房屋试制成功。竹缠绕房屋包括竹缠绕整体组合式房屋、新时代农居、单体公寓、高层公寓等类型。

首台摆式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

2015年在上海中心大厦125安装的阻尼器是世界上首台摆式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这也是:

最大的双螺旋钢结构

2016年竣工的湖南长沙城市岛双螺旋观景平台是世界上最大的双螺旋钢结构。建筑由8米宽的双螺旋人行坡道构成,直径约86米,高约35米,象征着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成为生态之城和繁荣之城。

最大的楼群灯光秀

浙江杭州钱江新城灯光秀绵延2.3公里、铺满532600㎡的34幢大楼 ,是世界上最大的楼群灯光秀。

最大的发光二级管照明幕墙 

高303米的江西南昌“303绿地中心”双子塔,拥有世界最大的LED照明幕墙,总面积3.53万㎡。

最大的三维发光二级管灯矩阵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化嘉年华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该活动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三维LED灯矩阵——长度74.53米,宽度19.289米,高度15.224米,包含39万枚灯珠。【吉】

最大的木地板房间

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使用金桥牌木地板铺设,图案有人字形、田字格、回字形、长条形等十种图案,共使用各种规格地板60余万块,总面积为675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地板房间。【

最大的金色幕墙建筑

1988年落成的香港中港城,是全球体积最大的金色玻璃幕墙建筑。

最大的穹顶建筑

国家大剧院壳体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

最高的门

位于海南文昌的“长征五号”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总高度达99.4米,是中国最高的单层厂房。其对开式钢制大门高达81米,由左右各五扇重达30吨的钢桁架门拼装而成,再由数十吨重的巨型门轴衔接,总重量达784吨,是世界上最高的门。

最大的花岗岩石门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龙文化产业园“天阳门”,2002年9月竣工,长25米,宽9.5米,高16.3米,采用整块花岗岩建造,榫卯结构衔接,顶部为歇山式,斗拱采用槽形接合,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石门。【

最大的石窗

浙江三门蛇蟠岛野人洞景区的“君子窗”,2008年3月制成,高2.55米,宽1.3米。该石窗采用蛇蟠石经采板、打磨、画样、上样、雕刻、镂空、修光等技艺制作,以梅兰竹菊、铜钱以及具有福字谐音的蝙蝠等图案组成,诠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这扇窗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窗。【

最大的生态墙 

2009年竣工的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东西两侧各5000平方米的垂直生态绿墙,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墙

最大的太阳能屋面 

2009年竣工的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顶太阳能光伏电站装机2.8兆瓦,太阳能板达3万多平方米,世界单体建筑中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屋面

最大的堂灯

浙江东阳卢宅肃雍堂 “宝盖索络联三聚七彩穗羊角灯”制作于1919年。灯高4.05米,用了约40万颗玻璃彩珠穿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堂灯。这盏灯逢闰年才会悬挂。【】【吉】

最大的铺首

世界上最大的铺首在河南南阳的医圣祠,该青铜铺首为虎口衔环,重达300公斤。

 最长的陶塑瓦脊

位于广东佛山禅城区祖庙路的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扩建。清光绪二十五年大修后,形成如今规模。正殿前檐斗拱是已知宋代双杪三下昂八铺儿斗拱仅存的实例。祖庙内共有六条大型装饰瓦脊。三门上的瓦脊长32.03米,是世界最长的陶塑瓦脊,共塑造了252个故事人物。

最大的浴巾架

世界上最大的浴巾架长2.51米,宽1.07米, 高0.50米,重74.1公斤,由浙江卡贝卫浴有限公司创意,用太空铝制作而成。2011年5月25至28日展示于上海国际卫浴展。【

最长的手工锡制楼梯扶手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卫城微风岛F8-1栋地下一层至地面二层楼梯扶手,2013年6月安装完成,由云南省个旧市锡工艺美术厂采用纯锡打造。扶手总长28.55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手工锡制楼梯扶手。【

最高的人造瀑布

2017年竣工的贵州省贵阳市烈变广场景观瀑布,从108米高处倾泻而下,是世界上最高的人造瀑布。

最大的人造瀑布

广西桂林“九天银河”瀑布建于桂林市中心广场南侧的漓江大瀑布饭店。2002年竣工。瀑布的巨大水流从饭店主体建筑12层楼顶奔泻而下,上部宽72米,下部宽74米,落水高度45米,水流成7度角倾斜,沿大楼玻璃幕墙流泻到饭店二层5.6米高处水池再跌入地面,水膜厚3.2厘米,水流量每小时2560立方米,气势磅礴,世界上最大的人造瀑布。

最大的人造瀑布群

“蟠龙山瀑布群”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文昌桥至文惠桥沿江1.7公里范围内,共17处,总长650.59米。其中蟠龙山主瀑布长204.61米,落差12.04米。瀑布群于2007年6月建设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瀑布群。【

最大的环形音乐瀑布

广东清远市黄腾峡天门悬廊在500米高空安装了音乐灯光水瀑系统,形成了总周长达168米的世界最大的环形音乐瀑布。

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

广西柳州三江的“中国侗城”是座木结构的斗牛场,因四周屋檐的牛角上有千只鸟的模型,犹如“百鸟归巢”,人们俗称“侗乡鸟巢”,建于2009年,直径88米,高29米,占地6000平方米。是一座集斗牛、民族歌舞表演、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圆形看台可容纳六千多名观众 。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 

最先发现梁木截面的最佳比例

距今七千年以前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梁木截面,高宽比约为四比一。经过几千年的反复实践、加深认识,到唐宋时期,中国人对梁木的高宽比数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到了唐代,梁木的截面高宽比大多数都已经是三比二了。到了北宋,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更是直接规定了梁木的高宽比应为三比二:“凡梁之大小,各随其广分为三分,以二分为厚。 ”

直到1807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才证实,刚性最大的梁,其高宽比为 3∶1;强度最大的梁,其高宽比为 2∶1。《营造法式》总结的比数恰好在杨氏实验的两个比数之间,既考虑了材料的刚度,又考虑了它的强度,是梁木截面的最佳比例。【

最早建筑模数制
The earliest architectural modulus

北宋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首创了建筑模数制,提出以“斗口”为模数,既实现了建筑的标准化,又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学专著
The earliest architectural book

北宋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学专著。

最早的国家建筑定额标准
The earliest national building quota

北宋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第三部分是关于人工和材料的定额,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建筑定额标准。

最早的广告灯箱
The earliest advertising light box

中国人发明了广告灯箱。宋《清明上河图》中就如实绘制了当时汴梁城街市上的多个广告灯箱。灯箱用很薄的纸糊成,里面放一根大蜡烛,纸上面写上店名、商品。

最早的避雷针
The earliest lightning rod

中国人发明了避雷针。唐代《炙毂子》-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一位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屋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屋顶上所设置的鱼尾形状的瓦饰,实际上兼作避雷之用,可认为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

中国古代建筑上的避雷装置,在原理和结构上已和现代避雷针基本相似。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别·戴马甘兰1688年所著的《中国新事》一书中记载:中国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结一根很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种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刻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下行至地底,避免雷电击毁建筑物。

最早的脚踏自动门
The earliest foot-operated automatic door

《太平广记》记载,隋炀帝皇宫观文殿内的藏书阁设有脚踏自动门。踏下触发机关后,门上的飞仙雕像会迅速移动将锦幔拉开,并且让门往里半开,藏书阁里所有书橱书箱亦同时全部开启。离开藏书阁时,机关会被再次触发,一切都恢复到其原本关闭状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脚踏自动门。

《香山小志》也记载了明朝苏州某处海棠亭的感应自动门。【

最早的活动建筑
The earliest moving building

中国人发明的转轮楼阁,是世界上最早的可活动建筑。早在汉代就出现了转轮楼阁。《水经注·淄水》引汉朝刘向撰《列仙传》说:“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轮、造悬阁,意思横生。” 

到了南朝梁,有人将转轮楼阁用作佛教藏经阁,名为转轮藏。由于转轮藏利用了物理上的动量矩守恒原理,通过暗藏在转轴附近的僧人绕轴走动以驱动楼阁转动,以向信众显示“佛法无边”、“法轮常转”之义。自宋代至明代,中国各地建造了许多转轮藏。迄今尚存的转轮藏建筑有四座:河北正定北宋隆兴寺转轮藏、四川江油窦圌山南宋云岩寺飞王藏、山西大同辽代华严寺壁藏,以及四川平武明代报恩寺转轮藏。  

最古老的格栅地漏
The earliest grill floor wast 

广州市越秀区南越王官署遗址出土了西汉时期的陶箅,现代格栅地漏的形式与作用与之完全相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格栅地漏。【

大的瓦当
The largest eaves tile

世界上最大的瓦当是秦始皇陵遗址出土夔纹大瓦当,直径达61厘米。 

最早的合页
The earliest hinge

中国人发明了合页。

山西隰县瓦窑坡东周晋墓M25,年代为春秋晚期偏早阶段(约公元前520年),出土了四套合页。合页一套两件,页面为长方形铜片夹,两面皆有10个小圆孔以固定中间之夹物,页面上部中央有一圆拱形穿。页体也是一长方形铜片夹,正面有7个不甚规则的小圆孔,背面有6个小圆孔,中间两边有两个圆拱形穿,页面的圆拱形穿可套接在页体两个穿中间的空隙处。素面。页面长5.8、宽4厘米,页体长4.4、宽3.9厘米,通长7.2厘米,重113克。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约公元前208年)的铜车马车门上,以及秦俑二号坑和一号坑的战车附近,也都出土了为数可观的青铜合页。

最古老的冲水式厕所
The earliest flush toilet

2023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栎阳城遗址的三号古城进行考古发掘时,在一座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发现一处距今2400年的高等级厕所遗迹。其由台基上的室内厕位和房外排污坑两部分组成,受晚期遗存破坏,厕位上部结构不存。考古人员清理出了陶质便器与弯管的组合遗存。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冲水式厕所。

最早的壁炉
The earliest fireplace

中国人发明了壁炉。壁炉是一种壁暧技术,最晚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掌握了壁暧技术。2020年,在陕西西安阎良区秦汉栎阳城遗址发掘出了秦国后宫的多座建筑,其中就有壁炉等设施。

最早的浴室
The earliest bathroom

中国人发明了浴室。2020年,在陕西西安阎良区秦汉栎阳城遗址发掘出了秦国后宫的多座建筑,其中有世界上最早的浴室。

最早的斗拱
The earliest dougong

中国人发明了斗拱。斗栱是一种中式建筑物特有的建筑托架。西周时期就已出现斗拱。

早的建筑设计平面图
The earliest architectural floor plan

1983年,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中山国古墓中发掘出一块铜版图,即《兆域图》,其上准确刻画了陵园规划平面图。其年代为公元前310年左右。它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建筑设计平面图。该图采用了1:500的比例尺,是:

最早的浴缸
The earliest bathtub

中国人发明了浴缸。浴缸起源于盘。盘本是商周时期一种用来洗手洗脸的青铜盥器,也用于洗澡。商代文献有”“士盥于盘上”和“乃沃尸,盥于盘上” 的记载,说明盘在商代不仅是活人洗浴的用器,也是为使用者死后盥洗遗体的用具。学者岳洪彬、岳占伟发现殷墟甲骨文中有男士和妇女在盘上沐浴的单体字。在商代的妇好墓中就出土有铜盘。西周以后大盘更常见,著名的虢季子白铜盘就是这样的铜浴缸。

最早的火炕
가장이른구들항

中国人发明了火炕。火炕本质上是一种地暖与壁暖相结合的采暖方式。

2022年6月在邯郸赵窑遗址五号房址前室发现了一半圆形壁炉,壁炉直径0.8米,壁炉底部沿房址北壁向西,在北壁中段浅沟分成3股,从不同方向进入硬土面下方。南壁下方也有一条红烧土浅沟,向西与硬土面相连,向东与房址东南角的灶坑相连。从壁炉经红烧土浅沟进入硬土面下,再经红烧土浅沟与灶坑相连,如此形成一个完善的导热系统。 五号房址前室的硬土面应是火炕面,因坍塌而凹凸不平,红烧土浅沟就是烟道。 

从出土的陶器分析,五号房址的年代为晚商早期。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火炕。【

最晚在汉朝,火炕就已经在民居中普及了。2006年,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大王镇东黑山村考古发现了汉代大面积的建有火炕的民居遗址,面积达150万平方米。

早的建筑防潮设施
The earliest building moisture-proof facility

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发掘出了一批商代中期的住宅遗存。这些房屋在山墙上留有“风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建筑防潮湿设施。

最早的推拉门
The earliest sliding door

中国人发明了推拉门。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晚期大型玉石器生产作坊采用了推拉门,出土了推拉门的滑道。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推拉门,距今5000多年。

【此条为本站独立研究成果】2022228

——————————————————————————————————
The sliding door was invented by the ancient Chinese. 

A  jade factory was unearthed in 2018 in Huangshan Ruin,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It dated back to 5000 year ago. The sliding door guide rail remaining shows that the entry door was a sliding door. 

[© World Records of China website, August 2021]

最早的榫卯
The earliest tenon

中国人发明了榫卯。

世界上最早的榫卯结构出土于距今约7000年多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这些榫卯主要应用在干栏式房屋建筑中,有凸型方榫、圆榫、双层凸榫、燕尾榫以及企口榫等多种形式。

最早的螺旋楼梯
The earliest spiral staircase & the earliest architectural elevation drawing

中国人发明了螺旋楼梯。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距今7400余年。该遗址出土了许多白陶。其中一件白陶上清晰地刻画有两座建于水波之上的干栏式瞭望塔(或为灯塔),塔身围绕着一座螺旋楼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螺旋楼梯形象。这件纹饰也是:

【此条为本站独立研究成果】2021年7月12日

——————————————————————————————————
The spiral staircase was invented by the ancient Chinese.

Gao Miao Ruin in Hong Jiang, Hun Nan Provience has a 7400 year long history. Many white terracotta crucibles were unearthed  from  this  site. The decoration on one of these magnificent pottery relics shows 2 stilted  watch towers (or light houses) looming above water. Around the towers, there is a spiral staircase winding up from its base to the top, where there is a pitched roof to protect the watch tower from harsh weather.

The large pattern between the 2 watch towers reprents the tribe totem and its sacred altar, which looks like sharp tusks sticking out from a mythological beast's mouth.

The watch tower's purpose is clearly reflected through the artwork- guarding the sacred altar from potential threats. The watch tower has a stiled building style and was supported by timber posts high above the water.

Gao Miao Ruin is located on the north shore of the Yuan River. Stilted building styles originated thousands of year ago in South China. It is still very popular even in the modern world.  Ancient Chinese people in Yuan River Basin adopted such building style to live with the frequently-flooded swamp  enviroment and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snakes and venomous insects.
This watchtower artwork is also the earliest architectural elevation drawing in the world.

[© World Records of China website, July 2021]
——————————————————————————————————

建材 Building materials

首个彩色日间被动辐射制冷涂料

2022年,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张卫东团队发明了彩色日间被动辐射制冷涂料,解开了表面颜色与太阳反射率之间的矛盾死结,原创性地研制出当今世界仅有的红、黄、蓝、橙、灰等彩色日间被动辐射制冷涂料。

首个零能耗自清洁被动辐射制冷涂层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张卫东团队于2021年研发出世界首个零能耗自清洁被动辐射制冷涂层,可反射98.6%太阳热,还能自清洁。根据不同基材和气候带,新涂料在夏季可为建筑物节约空调制冷能耗40%—71%。与采用辐射功能的制冷镀银材料相比,每平方米成本下降63%。 【

经过改进的涂层,团队研发的产品红外辐射率已达到99.1%,这是:

粘结力最强的防水卷材
The strongest waterproof membrane

辽宁大禹防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TPZ红芯分子粘”防水卷材,粘结承载力为12公斤/100平方厘米,是世界上粘结力最强的防水卷材。【

最早的无水泥加气混凝土
The earliest Cement-free aerated concrete

1983年8月,河北省石家庄市建材二厂和石家庄市建材科研所协作研制成功了两种加气混凝土——“石灰—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和“石灰一电石灰一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完全不用水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无水泥加气混凝土。

最早使用沥青防水
The earliest asphalt water proofing

中国元代已经掌握从石油中提炼沥青的技术,史书里记载了他们使用沥青铺缸的情况。先将缸缝烧热,然后将沥青抹上去使融入裂缝中,再用火略烘后涂开,可以永不渗水,比油灰好用多了。

最早糯米砂浆
The earliest sticky rice motar

南北朝时期的河南邓县画像砖墓世界上最早使用糯米砂浆的建筑物

早记载石灰
The earliest record of lime

《周礼》是世界上最早记载石灰的书籍,其中的石灰是用牡蛎燔烧的。《周礼·秋官司寇·赤犮氏》:“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 郑玄注:“除墙屋者,除虫豸藏逃其中者。蜃,大蛤也,捣其炭以坋之则走。” 孙诒让正义:“《掌蜃》注谓蜃炭可以御湿,盖兼可以杀虫,故擣其炭为灰,以被墙屋而攻之,则虫豸畏其气而走避也。” 

早的建筑石灰
The earliest building lime

中国人发明了建筑石灰。4000年前,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就已经有了用石灰岩燔烧的石灰。齐家文化房屋流行石灰地面,防潮防湿易于清扫,一直流传到当代。

最早的瓦
The earliest roof tile

中国人发明了瓦。文献记载在夏代瓦已经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筒瓦是陕西西安马腾空遗址仰韶晚期房址出土的3件筒瓦距今5500年。【

世界上最早的板瓦出土于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距今4500年。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陶板残片,距今4000多年。

早的水泥
The earliest cement

中国人发明了水泥。

河南仰韶遗址于2021年发现了距今约5000多年的水泥混凝土。此遗迹位于仰韶晚期灰坑中,应为房屋建筑墙壁地面的废弃堆积,颜色灰黑,质地坚硬,完全区别于仰韶文化常见的草拌泥红烧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泥。

此外,距今约5000-4800年间的秦安大地湾遗址也发现了水泥 遗址中以“F901”为代表的大型建筑420平方米,居住面为料疆和砂石混凝而成的地面。经测,其强度相当于今天的100号水泥砂浆地面。

最早的烧结
The earliest fired brick

中国人发明了烧结砖。

早在9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人就开始在居住建筑上使用“红烧土块”,这种烧土材料是烧结砖瓦的最早形态。兴隆洼遗址、安徽双墩遗址、陕西西乡李家村遗址等均有发现。【

城头山遗址出土的红烧土砖,距今6400年。当时已将烧制砖用于修建祭台、陶窑、建筑基础,铺设道路。

陕西西安蓝田县新街遗址出土的5件烧结砖残块,通过木质模具成型,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500年。

建筑造型

唯一的山水巨幕建筑

2016年9月24日开放的广西桂林万达城展示中心“山水盒子”,总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这一融入山水之美的现代建筑,是世界唯一山水巨幕建筑,也是:

最大的山茶花造型建筑

2016年9月23日开放的重庆万达文化旅游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建筑面积5743.13平方米,最大直径59.4米,最高处23.0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山茶花造型建筑。【

最大的斗笠造型的建筑

2015年9月26日开放的西双版纳傣秀剧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斗笠造型的建筑。剧场的“黄金伞盖”,由22400块铝镁锰板组装而成,承载于巨大的钢桁架之上,平缓尖顶的外型与当地傣族建筑的折叠斜顶风格交相辉映。

最大的芙蓉花造型建筑

2015年9月23日开放的四川成都万达城展示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芙蓉花造型建筑。展示中心以超过1500块”数码打印彩釉玻璃“为外衣。每一块玻璃都按照以真实的芙蓉花颜色做整体渐变,每块玻璃都是空间曲面立体造型,全部采用人工磨边、人工拼接。

最大的海螺造型建筑

山东青岛万达城展示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螺造型建筑。2015年5月8日开放。该建筑采用钢结构支架体系,以3070块形态各异的铝板,构成带有橘红斑纹的鲜艳壳体,成为了全世界最妖艳的螺。

最大的灯笼造型建筑

湖北武汉汉秀剧场于2014年12月20日开放。汉秀剧场建筑高71.6米,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灯笼造型建筑。。

最大紫砂壶造型建筑

2014年3月16日开放的无锡万达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紫砂壶”造型建筑,高38.8米、直径近50米、面积5000平方米。

最大的木棉花造形建筑

2014年12月,世界上最大的木棉花造型建筑——广州万达城展示中心“奇异之花”在广州亮相。其造型灵感取自广州市花——木棉花。展示中心高30米,直径96米,拥有12片花瓣、8瓣巨型花叶。 

最大的鼓形建筑

2013年11月2日开放的安徽合肥万达城展示中心“凤阳花鼓楼”,高18米,直径58米,总建筑面积4650平方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鼓型建筑。【吉】

最大的青花瓷建筑群

2013年8月18日开放的江西南昌万达城,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建筑外立面由26个“青花瓷”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青花瓷建筑群。青花瓷外立面的制作与安装工艺,汇聚了景德镇瓷艺大师的智慧,陶瓷薄板幕墙采用了与制作精美小瓷器相同的传统72道制瓷工序。 【

最大的冰壶造型建筑

哈尔滨万达城展示中心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世茂大道与宏源街交汇处,以冰壶为设计原型,2013年7月21日开放。该建筑直径51米,高15.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壶造型建筑。

最大的门型建筑

2017年开业的江苏苏州”东方之门“,总高度301.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门型建筑。

最大的高跟鞋造型建筑

2016年竣工的台湾省嘉义市海景公园高跟鞋礼堂,高约17米,长1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高跟鞋造型建筑。

最大的囍字造型建筑

2015年开业的四川彭州万都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囍字造型建筑。

最大的靴形建筑

2013年开业的上海虹桥尚嘉中心高28层,是世界上最大的靴形建筑。

最大的菠萝造型建筑

三亚1号港湾城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入口处造型为一颗象征三亚的金色大菠萝,是世界上最大的菠萝造型建筑。

最大的酒瓶造型建筑

四川宜宾的五粮液大厦。

最大的鼋型建筑

2017年竣工的河北白洋淀金鳖馆,东西长68米,南北宽46米,高18米,整体造型是一只昂首向天的巨型甲鱼,是世界上最大的鼋型建筑。

最大的套娃造型建筑

位于内蒙古满洲里套娃景区的套娃酒店,2017年开业。酒店高72米,由三栋楼构成,总房间数达1118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套娃造型建筑。

最大的方鼎形建筑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龙文化产业园(华武园)“龙鼎”楼,采用花岗岩、混凝土打造,以方鼎为设计原型,鼎身浮雕饕餮纹、回龙纹、车马前行等图案。该建筑2012年9月竣工,长92.1米宽2.75米高33.6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方鼎型建筑.【

最大的象形建筑

2001年竣工的河北省三河市的天子大酒店,共有10层,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形建筑,建筑造型为中国传统象征吉祥的福禄寿三星。【吉】

酒店被本站评为“2021年世界最佳建筑造型”。】

最大的钱币造型建筑

2000竣工的沈阳方圆大厦是世界上最大的钱币造型建筑,为一座24层的办公楼,总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建筑高度99.75米。

绿色建筑

使用回收构件建造的最大民居建筑群

2015年6月建造完成的“浦东老宅”,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镇沿北村,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有不同风格的房屋204间,所用建材均收集自拆迁老建筑的构件使用了老门386扇、老窗632扇、雕花103块、老旧梁柱1739根、老椽子17960根、黄道小青砖140万块、瓦片160万张等。【

最大的使用水空调的建筑

2009年竣工的重庆大剧院采用了水空调系统,使用面积达3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使用水空调的建筑。

“水空调”全称为“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江水温度相对恒定来达到节能减排效果。重庆市区夏季平均气温40℃左右,而江水只有20℃左右。把江水汇集到热泵中转换,就可以为建筑楼宇提供空调冷源和热源,实现夏季供应冷水、冬季供应热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