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最大的家禽生产国。2020年出栏量为155.7亿只。
以下禽类产品中国产量最大:
鹅肉、鸭肉、肉鸽、
中国是最大的蛋类生产国。禽蛋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2020年禽蛋产量为3468万吨。
以上蛋类产品中国产量最大:
鸡蛋、鸭蛋、鹅蛋
中国是最大的水产养殖国。2017年占世界养殖海产品产量的三分之二。
淡水养殖面积世界最大
淡水养殖产量世界最高
贝类养殖产量世界最高
以下水产品中国的产量最大:鲍鱼、对虾、海带、海藻、鳗鱼、牡蛎、螃蟹、扇贝、
2002年,中科院海洋所完成”南美白对虾全人工繁育“技术并进行推广,使中国成为养殖对虾品种最全的国家。
1990年,中科院海洋所攻克了人工控制条件下促进性腺成熟技术难关,创建了海湾扇贝在生殖季节外生殖和育苗的技术体系,使海湾扇贝的养成期每年增多2个月,育苗当年年底即可达到商品规格。
2001年,台湾培育出全球第一只绿色的夜明珠鱼,此后又逐渐培养出“红色、金色”的夜明珠鱼。夜明珠鱼的适应性非常强,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长。
2020年12月8日,雌性大熊猫“新星”在重庆动物园去世,终年38岁零4个月,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圈养大熊猫。
2016年10月16日,雌性大熊猫“佳佳”在香港海洋公园去世,终年38岁零2个月。
2027年7月21日,雄性大熊猫“安安”在香港海洋公园去世,终年35岁,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雄性圈养大熊猫。
2021年7月27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美茜”在卧龙核桃坪基地产下一只幼崽,体重249克,是世界上初生体重最重的圈养大熊猫。
2014年7月29日凌晨,大熊猫菊笑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陆续诞下三只熊猫幼仔,这是全球第一例全部存活的大熊猫三胞胎。2021年7月,这三只名为“萌萌、帅帅、酷酷”的熊猫三姐弟已经七周岁了。
中国人发明了鳗鱼养殖,自从明朝开始就进行人工养殖。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鳗鱼生产国。2022年,中国鳗鱼养殖产量为28.17万吨 ,超过全世界鳗鱼产量的75%。【源】
2023年4月9日,世界上最长寿的朱鹮平平在北京动物园迎来了37岁生日。朱鹮的这一年龄相当于人类的100岁,超过了世界鹮类人工饲养最长纪录保持者——36岁的日本朱鹮“金”。朱鹮平平于1986年出生于陕西洋县,随后来到北京动物园,和同样来自洋县的青青成为配偶,一共繁育了27只朱鹮。【源】
凡纳滨对虾“渤海1号”是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富花研究团队联合渤海水产育种(海南)有限公司共同培育,是以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和“厄瓜多尔”引进的群体为基础群体,分别经连续4代家系选育,获得生长快速兼耐高盐的母本和耐高盐兼生长快速的父本,经杂交获得。
凡纳滨对虾“渤海1号”是针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盐田虾产业培育的专门化品种,也是世界上首个耐高盐的对虾新品种,将从种业源头有力支撑盐田虾产业发展。
1980年,湖北嘉鱼县渔民在长江中捕获到一中负伤的白鳍豚,放在池塘中饲养了二十二年。这是世界上最早人工饲养的白鳍豚。
2003年8月6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救护中心野外救护的世界上第一只人工饲养的普氏原羚“玲玲”,成功产下第一胎幼仔,取名“陶陶”,这是世界上第一只人工繁育的普氏原羚。中国还在世界上最先人工繁育了以下野生动物:
1960年,中科院海洋所人工繁育成功中国对虾。
1977年,广西梧州市中山公园人工繁育成功黑叶猴。
1999年,青海西宁动物园人工繁育成功荒漠猫。
1986年,青海西宁动物园人工繁育成功黑颈鹤。
1985年,青海西宁动物园人工繁育成功雪豹。
1998年,长江水产研究所和四川省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人工繁育成功达氏鲟。
2005年,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人工繁育成功江豚。
2009年,中华鲟研究所三峡坝区基地人工繁育成功中华鲟。
2021年,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与云南大学繁育成功玉龙尾凤蝶。
2021年,中国在黄海试验区成功收获第一批养殖大西洋鲑,这是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三文鱼获得丰收。 温暖海域成功养殖三文鱼,离不开“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属于冷水鱼,中国利用“深蓝一号”网箱的独创沉浮设计,在冬季,让网箱浮在海水表层,到了夏季,就把网箱沉到冷水团,降低温度。 如今黄海冷水团每年可以收获30万条左右成品三文鱼。【源】
春秋未年,范蠡在江苏无锡利用太湖水域进行人工养鱼。公元前475年,他搜集民间养鱼经验,结合实践,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养鱼专著《陶朱公养鱼经》。书中对养鱼的建池、孵化、混养、轮捕轮养等方面的经验都作了详细论述,对今人养鱼颇有借鉴作用。
至迟在三国时期,中国人就发明了稻田养鱼。曹操所著《四时食制》中就记载:“郸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 子鱼即鲻鱼。【源】
浙江普陀山寺院自清末以来珍藏了一件一尺多长的“蚌壳珍珠罗汉”。在珍珠贝壳的内壁上,端坐着十七尊大肚罗汉,一个个笑容可掬,憨态可爱。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附壳人物珍珠。其制作方法是在养殖珍珠贝之前,先用蜡雕塑成罗汉模型,采用严密、精细的技艺,把罗汉模型植入活的珍珠贝内,再放养在湖塘中。经过长期的培育,珍珠贝内分泌出一种珍珠质,逐渐将罗汉模型封住,从而成为晶莹光泽的蚌壳珍珠罗汉。【源】
江苏句容浮山果园的一座西周墓葬,出土了一尊几何印纹硬陶瓿,其中存放了许多形状完整的鸡蛋,距今2800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鸡蛋。现存南京博物院。
穿牛鼻是役使耕牛的必要前提。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件墨绿玉雕卧牛,卧牛长11、高5.8、厚1.5厘米,两个鼻孔间有一小孔相通,证明早在3200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穿牛鼻技术。
牡蛎,又称蚝、海蛎子、蚵,纯雄无雌,故得状名。 其味鲜美。
中国人最早发明牡蛎养殖。北宋诗人梅尧臣《宛陵集· 食蚝诗》云:“薄宦游海乡,雅闻静康蚝。宿昔思一饱,钻灼苦未高。传闻巨浪中,碨礧如六鳌。亦复有细民,并海施竹牢。采掇种其间,冲激恣风涛……” 诗中描写的养殖方法称为“投石采蚝”,是最古老的一种人工养殖方法。人们依据生蚝生于巨浪中、附于礁石之上的习性,在浅海滩处寻得一个固定地点,插上竹竿围起来,再将石块至于其中,依靠海浪冲击石块,使蚝依附石块之上滋生繁衍,逐渐长大。 【源】
这首诗也是:
世界上人工养殖牡蛎的最早记录。
勤劳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对人工养蚝进行不断改进,陆续发明出更多的好方法:
世界上最早的“立柱养蚝法”——1970年代发明。
世界上最早的“蚝绳吊养法”——2003年发明。
河北磁山遗址出土的家鸡骨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家鸡骨骸,距今8000年。比原来认为的世界最早饲养家鸡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
中国人最早驯化金鱼。中国史料上关于金鱼的记载,最早始于晋朝,随后在唐宋、明朝中后期、清朝都出现大量与金鱼相关的文献、绘画、陶瓷、诗词等。随着文化与交流的发展,金鱼于1502年传到日本,17世纪起进入欧洲,再到美国,然后传遍全世界。
中国人最早驯养家鸡。据考古发掘,北方地区至迟在距今6000多年前即已饲养家鸡,属于新时器时代早期(早于仰韶文化)的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及河北武山磁山遗址中发现有家鸡;而南方的长江流域或更南的地区则可能是家鸡的首先驯化地。自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家鸡已是南北各地普遍饲养的主要家禽和人们膳食构成中的主要肉食品种。
2022年,科学家通过对在浙江宁波出土的保存完好的鹅骨分析发现,中国人早在7000年前就已驯化了鹅。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水产养殖的国家。 2019年,日本学者通过研究河南贾湖遗址中发现的鱼骨,发现鲤的咽喉齿具有养殖的特征,由此推断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发明了鲤鱼的人工养殖。 【源】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有“在圃渔,十一月……”的记载。说明中国人在至迟在商代晚期就开始池塘养鱼。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使用人工孵化鱼卵。
中国人最先驯养家猪。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了大量猪牙和猪骨。经测定,这些猪牙距今约11310±180年。根据幼体比例及猪牙的进化特征,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家猪。֍
中国人最先驯养狗。世界上最古老的家犬化石出土于吉林省榆树市周家油坊,距今26000至10000年。
2002年,中国和瑞典的研究人员采用网络法,通过对包含品种犬在内的家犬数据的遗传结构分析,提出了世界范围内的家犬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群体。他们在对家犬起源时间进行了估测后认为,家犬是在33000年前左右开始逐渐被人类驯化,驯化地点是在中国南方。原因是,来自东亚地区的家犬群体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人发明了养蚕。
2020年山西省夏县师村遗址出土了一枚距今6000年的石雕蚕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石雕蚕蛹。此次发现的石雕蚕蛹,用中条山上的花岗岩刻成,形状大小如枣核,呈浅褐色,上面用尖锐器物刻上了条状的花纹。夏县师村遗址属于仰韶早期聚落遗址。相传黄帝之妃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此次发现的石雕蚕蛹意味着早在仰韶早期东庄类型的先民们很可能已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为“嫘祖养蚕”的传说增添了新的佐证。这是目前发现的人类饲养家蚕的最古老的文物证据。֍
1926年中国考古学家李济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发掘出一个被割掉了一半的丝质茧壳,仍有光泽,茧壳的切割面极为平直。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桑蚕茧,距今约5500年。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977年在河北正定县南杨庄出土的5400~5500年前的陶质蚕蛹,仿照家蚕蛹烧制,是世界上最早的陶制蚕蛹。
河南巩义河洛镇双槐树遗址出土的骨雕家蚕,距今530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骨雕家蚕。
2020年,考古人员在夏县师村遗址进行田野考古时,发掘出一枚距今6000年的石雕蚕蛹,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石雕蚕蛹。
2022年,山西运城市闻喜县上郭遗址出土的石雕蚕蛹,距今5200年。
中国是最大蚕茧生产国。也是世界上:
最大的生丝生产国。
浙江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鱼子酱生产企业。2018年共生产鱼子酱79.79吨,销售鱼子酱78.47吨,占据了全球35%的市场份额。
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蛋鸡制种公司。公司现有原种10万只,祖代40万套,父母代种鸡500万套,每年可以生产商品代蛋雏鸡2.7亿只,商品代肉雏鸡3.0亿只。
广东广州威佰昆虫生物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蚊子工厂。每天可生产500万只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绝育雄蚊,用于消除蚊子种群。
2015年和2016年,中山大学奚志勇团队分别在广州市南沙区沙仔岛、番禺区大刀沙岛上开展试点,经过2—3年的持续释放,每年野生蚊种的数量平均减少83%—94%,且在长达6周内都侦测不到任何蚊子,当地蚊子种群被基本消除。这是:
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生物灭蚊实验。
该团队还研发出:
世界首台专门用于蚊子雌蛹辐射处理的X光射线仪。
世界首个射线辐照不育雄蚊灭蚊法。
江苏南通海安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河豚养殖基地,被誉为河豚之乡。河豚鱼年养殖存池量超过3000万尾,年产量超过67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