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的某個節目的觀眾來信
主持人:
「謝謝臺北M小姐的來信,妳在信中提到:要怎麼做到積極的求知?
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往往陷入昏昏欲睡的陷阱中,明明都是全新知識,卻絲毫無法吸引自己目光。
這現象緣自於在當時,早就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再不會老師最後也會把答案說出來。
就算不努力思考,也會得到背後的理由,那久而久之便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進而忘了如何求學、求知。
然而呢?把門戶關上,僅僅依賴著自己去追尋答案,就是達到積極求知的境界嗎?
等到自己接受自己所提的答案時,才發現並不能夠符合所有狀況,甚至有著截然不同的結論,這樣能算求到知嗎?
綜合以上,我認為不思考是自我墮落,但僅僅只是閉門造車式的思考,可能也不是妥善的方法。
猶太民族有個很特別的教育法:哈柏露塔,倚賴著同伴,透過彼此間的相互辯論,達到自己思考所不能及的面向。
別太過於擔憂同伴的狀態,因為同伴就是擁抱著與妳共同的未來論述著。
也許妳也能試試,將這些問題以討論的方式和同伴一同思考。
的確很難,期許至少在其他簡單問題上能夠試試,
感謝來信,歡迎妳下次再寄信過來,今日節目到此為止。」
在年幼的我耳中不明白同伴的重要性,
純粹只在其中聽到一種值得學習的方法,
而不巧地把他記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