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信用等級被降級了?!

2023/08/07

在上周二(8/1),三大信用評等機構之一的惠譽(Fitch),宣布將美國的信用等級降到AA+(第二高的等級),這對市場會有什麼影響嗎?

信用評等是什麼?


有在投資的朋友可能聽說過信用等級,也有聽過AAA、BBB等像密碼一樣的代號。簡單來說,信用等級就是專業機構針對國家、銀行、證券、上市公司所發行的債券、基金進行信用評分,評估這些商品違約的風險最有名的就是三大信用評等機構-穆迪(Moody’s)、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惠譽國際(Fitch Rating)。當然還有其他機構也在做信用評等,例如買ETF常會看的晨星(Morningstar),或是台灣唯一的信用評等公司-中華信評。

每間機構對於評等的公式和計算都不同,且通常計算的邏輯也都保密,避免被公司得知後操縱比例,進而影響評等的準確性。不過基本上,公司只要控制好常見的財務比例,例如流動比、財務槓桿、營業槓桿、毛利率等,通常都不會得到太差的等級。

至於等級的好壞該怎麼看,也是每間信用評等機構不同。標普和惠譽的基本上相同,A代表最好,C代表最差,越多字母代表越好,中間還有一些加減,所以最高分是AAA,第二高是AA+,最低分都是C。至於穆迪則是採用大小寫,A代表最好,C代表最差,加小寫的比沒加小寫的好,中間還會穿插123,所以最高分是Aaa,第二高是Aa1,最低分是C。

如果有在投資基金,有種常見的商品叫做垃圾債,或叫做非投資等級債,又或者叫高收益債券。意思就是這個商品的信用等級偏低,通常支付能力不穩定,具有一定程度的風險,為了吸引購買,往往會提供較高的報酬,但並不是每個人的風險屬性都適合。一般只要等級落到BB/Ba1或是以下,就會被歸類為非投資等級債,在商品說明中一定會寫出來,不過名稱可能會變來變去,最直接就是去看他的信用等級就知道啦。


美國為什麼被降級?


美國一直以來都是信用評等的優等生,在三家信評機構都是拿最高分,直到2011年。2011年美國就曾發生過債務違約的問題,差點導致美國聯邦政府關門,當時標普率先將美國的信用等級降到AA+,雖然市場也是一片譁然,不過後續影響卻極為有限,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波動。

這次惠譽的降等,對市場來說也是一場意外。惠譽的聲明指出,美國的債務持續增加且財政狀況持續惡化,預估2023年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將會達到6.3%的GDP,相較於2022年的3.7%GDP高出不少。早在2023年五月,惠譽就提出警告,可能對美國信用評等做出調整,結果美國政府在六月終於達成兩黨協商提高債務上限後,惠譽卻仍然出手下調一個等級。

這次調整對於白宮來說,反應激烈,認為惠譽是在助長共和黨指控民主黨對美國經濟政策的失敗,深怕影響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果不其然,共和黨在惠譽發出聲明後,砲火猛烈,不斷攻擊拜登政府有多無能,而拜登政府也立刻跳出來反擊,認為惠譽的這個決定”ridiculous”。

至於市場反應又是如何呢?平淡無奇,雖然股市下跌了一些,但大致上來說影響不大,且華爾街和其他業界的大老都跳出來說不痛不癢,而且也不理解惠譽這個降級的決定到底在幹嘛。實際上,美國的經濟真的是在復甦的路上,雖然聯準會將利率調升到近二十年的新高,但整體美國經濟仍然是在穩定回溫。另外,美國國債和美元對於國際金融的地位舉足輕重,各國的中央銀行都一定會持有美元和美國國債,甚至各國的大型銀行和企業也是,更何況很多金融商品計算公式都直接將美國國債利率訂為無風險利率的基準,老實說只是信評被降一級,真的是不痛不癢。

所以雖然有些媒體在做文章,說股市下跌多少,市場恐慌等等,其實好像根本沒有這麼一回事,倒不如說川普再次出來競選的影響更大XD


感想


對我來講,這次調降信用評等在政治上的意義和攻防可能比市場的影響來大的多,所以在投資上基本沒做什麼調整。而且美國對國際金融的影響之強大的深遠,我在之前的美元文章也有提過,所以我真的是不太相信短期內美國有倒帳的風險。

而且關心美國的信用評等,不如先回頭關心台灣。台灣的信用評級大致都落在AA上下,考量我們具有極高的地緣風險,這成績也真的是不容易。要不就是信評機構有信心不會打起來,要不就是我們真的太有錢了,就算打起來也一樣可以馬上還錢,不管是哪一個好像都不錯,乾脆來看看台灣的國債可以買什麼好了XD

按下面標題一下回頁首

歡迎支持我,讓我繼續寫出好文章

喜歡我的文章嗎?可以動動手指贊助我一杯咖啡,或是把優質內容分享給你的好朋友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