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社會住宅就是居住正義嗎?

2023/10/16

台灣最近要選舉了,社宅話題大概又在熱身了,所以蓋社宅就可以解決問題嗎?

國外社宅怎麼玩


上禮拜看到某縣市的社宅無預警宣布要大漲價,最大的房型月租從一萬多直接突破三萬,讓我不禁想到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租屋Two-tier system。

大家都知道歐洲最近幾年跟著美國瘋狂升息,所以房貸相對負擔加重。結果荷蘭政府為了居住正義,又將房東的稅負加重,想當然這些成本都轉嫁到房客身上。同時阿姆斯特丹的土地已經開發的差不多,但人口卻不斷湧入,導致供需失衡,更進一步推升房租。

這邊先岔個題外話,荷蘭或是歐洲對於出租相關的規範是很嚴格的,所以政府對房東課重稅的影響蠻大,不像台灣的房東這麼強制而且容易逃過稽查,所以不管台灣政府推甚麼政策都於事無補,因為台灣政府根本抓不到房東。不過就算這麼嚴謹,歐洲還是有大約兩成到三成的房東可以裝死逃過一劫,所以台灣政府要不要學習歐洲抓這麼嚴格,大家可以多想想。

那阿姆斯特丹的房租到底有多誇張?根據統計,2023的四月到七月每平方公尺租金已經漲了快8%,來到27歐元的水準,一般常見的三房公寓月租從2750歐元直接漲價到4000歐元。換算成台灣的大小可能比較有感覺,一般30坪的三房兩廳公寓可能本來月租六萬多台幣,經過這一波漲價直接超過十萬台幣。

大部分房地產相關業者都將部份原因歸咎於2022新上路的Two-tier system。荷蘭政府為了保障收入較低的人們有居住權,所以將一部分的出租房屋劃分成為社會住宅,限定每月租金上限,以及房客的身分及收入限制。至於怎麼決定是不是成為社會住宅,是依據一套評分系統,包含物件的面積、地點、裡面家具的耗能等級(歐洲的家電都會有一個耗能分級,從最好的A級到最差的G級)等等,然後會給這個物件一個分數,每年荷蘭政府在決定幾分以下是社會住宅。

這套系統實施以後,很多房東的物件瞬間被判定為社會住宅,本來一個月可以收到兩三千歐元的租金,直接剩八百歐元,所以他們就決定退出市場,也就是將物件出售。明年荷蘭政府打算將分數再拉高,意味著更多的物件將被劃分為社會住宅,所以可預期明年又有一波出售潮。但阿姆斯特丹持續增加的人口,只會讓租賃市場更加惡化。

本來就已經不夠的供給,因為利率、稅負、政策等因素,又再持續減少,只好將房租進一步推升。然後政府將更多物件再劃入社宅,又將更多房東推出市場,如此惡性循環之下,阿姆斯特丹的租金水準當然是節節上升。因此開始有人希望可以廢除或是修正two-tier system,但荷蘭政府認為這樣有損居住正義,所以看起來是沒有這個打算。

那政府蓋社宅不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的確,不過因為資金成本上升和建築原料及工人短缺,很多預定興建的社宅不是被取消就是延後,導致政府社宅的供給量追不上需求成長的數量,所以只好從民間下手。這個問題短期內不會被解決,所以期待政府興建大量社宅的條路是行不通的。

看看荷蘭阿姆斯特丹這個狀況,政府持續提供社宅似乎也不是居住正義的最佳解方,該怎麼取得房東與房客的平衡,該不該投入更多資源興建社宅,該不該降低需求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思考。

 

台灣社宅怎麼玩


那我們回到台灣,台灣的社宅目前大部分還是由政府興建,但跟荷蘭差不多,也是供給追不上需求,而且地點普遍不佳。雙北的社宅還可以仰賴發達的捷運或公車,但雙北以外的縣市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所以內政部也向民間下手,推出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的政策,但成效明顯不彰。

以台灣現有的租賃市場來看,房東普遍強勢,而且不願意被發現有出租事實,這個習慣就會影響包租代管或租金補貼等各項政策的成效。這部分我在之前的住宅三支箭文章有討論過,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前往觀看。

總結來說,台灣的居住正義幾乎已死,如果房東、投資客、建商、政府四大力量維持現在的狀態,大家可以回家洗洗睡比較快。

按下面標題一下回頁首

歡迎支持我,讓我繼續寫出好文章

喜歡我的文章嗎?可以動動手指贊助我一杯咖啡,或是把優質內容分享給你的好朋友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