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貓耳
少年貓是中國鄉村裡專職捕鼠的獵手。出沒於房前屋後,半歲以下的小貓最是活潑,爬高躥低,左突右奔,或仰望電線桿上的啾啾小鳥,或壓低身段躡手躡腳跟蹤鼠類蹤跡。北方農村人家,常常在窗戶上、門框下留出一個小圓洞,留給夜半巡遊歸來的貓兒進出。那時的鄉村貓,作為大自然生物鏈上一個小小信息點,帶著天生的野性,自在地活在廣闊天地之間。
隨著離城市較近的鄉村逐漸城鎮化,更遠的鄉村因年輕人的離去而空心化、凋敝,整個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似乎貓的生態也隨之改變了。倒換作數以千萬計的城市居民,以貓為寵、為伴、為家人,關於貓不再捕鼠的笑話也漸漸失去逗樂功能。
此時貓咪的典型模樣是端坐於窗前,眺望玻璃另一側那遠處的街道、風景、飛鳥;或者「農民揣」於書桌之上,半醒半睡地點綴文化、歷史、哲學,甚至會出現在冷硬風格的刑案追蹤wechat公眾號中作為吸睛的萌點;更多的則是躺臥於主人臂彎或腿上,慵懶、乾凈,衣食無憂。貓咪的不典型模樣,則是城市生活社區、街心公園或者大小校園裡的無數流浪貓們,在下水道或汽車底鑽進穿出,垃圾站門口蹲伏,路人甲乙丙丁可能於春秋季節,遠遠與幾隻偷偷露臉的小不點偶遇。很多城市出現了貓咪咖啡館、貓咪書吧,或貓旅館,專為不方便在家里養貓的人們服務。周末逛一逛寵物市場,也會發現不經意間貓舍越來越多。
歷代都有人愛貓、養貓,文人雅士寫詩文來讚美貓,然而以往養貓並不是大規模現象,且有相當多有防鼠實用的考慮。現在,大數據還有各種擼貓小史告訴我們,中國已經進入了貓時代。
關於貓為什麽會成為現代城市人的愛寵,並且後來居上,養貓特別是「雲吸貓」(小編:意指在網路上看別人家養的貓圖片,與網路貓影片,臺灣有謝金魚的安祿山,或是知名的黃阿瑪)的人數已經大大超過養狗者,在全世界,寵物家貓的數量是狗的3倍之多,有很多種原因分析。
貓臉與其眼睛的比例仿若人類幼年,體型的控制也恰似人類新生兒,被科學研究稱為「觸發憐幼機制」(baby releasers),激發人類疼愛幼仔的天性——甚至末世天使也要借它的臉一用;近期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的女主角,怎麽看都有種貓臉比例感呢!
貓咪身段柔軟。果殼(著名科普網、微信公眾號)一篇文章就來普及貓為什麽可以如此柔軟:原來它的軀幹骨骼有290塊(比人類多五塊),整個身體的關節特別是頸椎部分,比其它動物更加柔軟,身體柔韌度很高。這也令牠可以在從高處下落時調整身姿,安全著地。
貓的聲音多變,然而一旦目標是引起人類關愛註意,那在外如何兇悍稱王稱霸的雄貓,都會一變而發出自然柔軟嗲聲嗲氣的呼喚。
貓的姿態常常是優雅的。一只三餐不濟、鼻頭黑乎乎的流浪貓,也會端端正正坐下,尾巴捲在腳前,昂首顧盼。絕不會像好多犬類,大咧咧地踞坐於人前,或毫無形象伸長了舌頭呼哧呼哧。所以貓常常被用來形容美麗優雅的女性。愛貓之人談起貓的可愛之處來,簡直會沒完沒了。
當然城市居民們養貓不僅僅只因貓的可愛。
城市高樓養貓比養狗更適宜。貓輕巧,不會動靜太大引來樓下住戶的投訴;除非未做絕育的發情期,貓都很安靜,不會嚎叫引來周邊鄰居的抱怨;貓省事,不會要求每天必須帶出去溜達——因而,也不會有隨地大小便遭罰款或驚擾到小孩孕婦的擔憂。連古代著名愛貓人士陸遊也曾賦詩曰:「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城市的人,越來越宅,貓是適合的同居者。城市的人,越來越不喜歡社交,貓與人的情感距離,恰好不遠不近。城市的人,越來越多獨居者,貓是溫暖療癒的陪伴者。貓時代來臨,也是宅時代、孤獨時代、老齡化時代漸近體征。然而家貓從大自然的生物鏈上溢出,大規模地成為人類的情感伴侶,是也非也,並不由牠自己決定。
參考資料:《貓啊,貓》,陳子善編,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
公眾號文章:《喵星人和它們的奴隸們不得不說的秘事》,果殼2013-10-18。
《液體做的貓到底可以拉多長?》,果殼2019-2-23。
《它以史上最成功的一次物種入侵,統治了人類5000年》,喵嗚星球MeowStar,201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