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落瓦底江上遙望實景Sanging ,2010年。
作者:吉祥天女
自古中南半島民族往來流寓不定,緬甸就是集合了多民族成形的國家,如翁山蘇姬的緬族,其他還有驃族、孟族、撣族(傣族)、寮族以及我們熟知的長頸族.…。緬甸東圩王朝和東面的暹邏大城王朝的經濟均得助於南海貿易網,定都於今日阿育陀耶的大城王朝則一向跟中國、印度、阿拉伯商人經濟友好,曾接受大明和大清策封為暹羅國王,至於北邊的蘭納王國(今日旅遊勝地清邁,明清稱其八百媳婦國)在那時還不在此內。然則兩強相爭必有一傷,緬甸東圩和泰國大城王朝彼此昌盛之際,至少交手過七回以上。
終於到了1752年左右,大城王朝摧枯拉朽攻破東圩王朝首都。可是並未一舉殲滅緬甸所有勢力,孟族首領雍笈牙反而趁勢而起,先從一方之霸再聚集群力,於今日曼德勒周遭的實景(Sanging)創立緬甸最後一個帝國—貢榜王朝。貢榜王朝又攻入大城王朝,造成大城王朝陷落,才有今日泰國王室興起的遠因,賴有漢人鄭昭(鄭信)帶兵反抗緬甸,鄭昭奠定泰國吞武里王朝,但吞武里被卻克里王朝取代,並定都曼谷,是近代泰國之始,陸續收服文單(今日寮國永珍)、龍坡邦、蘭納國。說來複雜,其實兩個王朝間隔不到二十年。
中南半島上的兩大強權戰爭,時不時得拉同盟結王國,戰後也影響了國家統治範圍,更別說當時歐洲的荷蘭、英國人在印度半島大動干戈,緬甸人接受了西方的武器,自非蕞爾小國,當緬甸貢榜王朝向大清帝國雲南邊陲的土司要求進貢,索取花馬禮,原本歸附大清的土司有的轉向,有的則向中央求助,而乾隆皇帝自不可能對土司置之不理,於是便有了四次曠日費時的清緬戰爭。土司們必然權衡利弊,反清從緬或又左右搖擺,大清戰況較為不利。
前兩次清緬戰爭,緬甸人深知「老林路數」,而且掌握較為先進的西方兵器,雖然均非冷兵器般的肉搏死戰,都是大清退兵而還,電視劇《還珠格格三之天上人間》的爾康便是在第三次清緬戰爭被俘;歷史上緬甸王孟駁和主打的富察傅恆從西雙版納纏鬥到緬甸內陸,大清帝國調動了水陸精兵,發動好幾波攻擊,其實並未分出真正勝負,第四次清緬戰爭,雙方均已師老兵疲才因孟駁王鬆動,方有和談。此戰後土司們回到自己的故地仍擁據不少實力,逆襲大清的土司沒被罰,但大清將兵死於瘴癘者眾,唯有緬甸王願意入朝,滿足天朝四海來歸的體系思想,雙方邊界互市,算是僅有的收穫,西雙版納的土司一直到了1949年新中國建立才撤除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