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生
二二八連假將至,這讓我想起了一部與二二八有著一點關聯的電影——2016年9月在台灣上映的《海的彼端》。這部電影其實與二二八事件沒有絕對的關係,但就是因為發生了二二八事件,才會使得玉木家族的第一代王木永(歸化日本籍後為玉木真光)帶著妻兒重返那個必須重新開墾、重新建造家園的地方——八重山群島。1並逐漸開枝散葉成為目前八重山地區最繁盛的家族。
八重山群島離台灣相當的近,從石垣島與台灣之間僅277公里,與那國島更只有117公里,比台北到澎湖之間的距離還要近,也因此在八重山地區是可以收聽到宜蘭的廣播,更不用說與那國島當地不僅可以收到中華電信的訊號,甚至還存在著「只要天氣好就可以看到台灣」的鄉野傳說,成為全日本裡最喜歡台灣的地區。
而說到八重山群島想必很多人相當陌生,但說到石垣島應該就會有不少人知道(至少會知道石垣牛很好吃,或是颱風要來台灣時,新聞台多半會報導石垣島有多狂風暴雨),身為琉球群島最南端的土地,卻也是與台灣最接近的日本國界,在日本時代便有著許多台灣人移入其中,而《海的彼端》中的玉木家族便是其中一員。移民的動力多半是與一個地區的推力與拉力有關,台灣的推力在於越靠近戰爭期間,人民所受的限制就越多,至於八重山地區(以與那國島、西表島及石垣島為中心)的拉力則為日本政府所推行的「八重山振興計畫」。從1930至1945年間約有1200人來到石垣島,同時也替八重山地區帶來了甘蔗、鳳梨(包含鳳梨罐頭工廠)及水牛,這些外來的動植物隨著移民來到了八重山地區的同時,也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及移民們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