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分別攝於2007、2010年,萊佛士從海灣溯河深入內地。若沿他的船跡,先看到海濱金沙賭場、水上器材、駁船碼頭、新加坡亞洲文物坊和新加坡國會廳前的地點,是上岸登陸處。
冒著心理創傷登陸的萊佛士
作者:吉祥天女
之前談到英國、荷海上擴張爭霸,曾經提到他們在印度半島劃地盤,十八世紀末,荷蘭得到林珠騰(Lischoten,英語發音則為林斯豪登)的發財通路,搶盡機先,順勢盤走西葡兩國的地區,但英國轉進印度半島時,荷蘭挖了印度半島南方,英國則搶贏了大孟加拉地區的權力,因此本來隸屬蒙兀爾皇室的孟加拉大君不僅向英國總督低頭,英國軍力往東,伸出狼爪到緬甸,接著分兵合擊,終將荷屬爪哇一舉拿下。這些是一群英國人長年駐外,然後不斷汲取情報的成果,萊佛士僅僅四十五年的人生,就親筆寫下三本爪哇研究書。而且他發起海外植物園藝學會,他跟有名的生物學者達爾文(1809年生)是同代人。對於被帝國主義掠奪的地區人民,他們踏在帶點灰色界線;對於大英帝國,他們卻是盛世盛代的人才。
相比萊佛士後半生赫赫有名,他出生時卻是英國海外屬地牙買加的一介平民,出生時代則跟Jane Austen筆下《勸導》的英國水兵男主角—Wentworth簡直一模一樣。萊佛士生於1781年,Wentworth生於1783年,(用拿破崙戰爭後,返國找新娘的年份1815減掉32年計算),為什麼這麼形容呢?那正是大英帝國的浮華世界Vanity Fair,平民有軍功,布衣可以發家致富,萊佛士有海外東印度公司的「產銷履歷」,掙得一個官職。但萊佛士不似後來的移民/殖民地官員大肆在異地模仿本國生活,他在爪哇地區學會馬來語,今日的馬來/印尼語相通處不少,有助他處理當地事宜。
荷蘭東印度公司比英國東印度公司晚一年成立,而海外事業是荷蘭先馳得點,英國招搖撞騙假裝海盜,在大西洋兩岸,連貨帶船把西班牙的貨艙清空,到了印度洋這邊,荷蘭跟諸多群島的蘇丹交好,扶植勢力簽訂合約,因此英國就算有明古連、北賴(靠近檳城)等地,港口吃水不深,而且離主要航道較遠,不及巴達維亞,急欲找到一個更近的海峽,這個地方就是馬來半島最南端,今日的新加坡,當時發音為新加普拉。Singapura。
更恐怖的事,1820年代,已經跟西方航海強權國家交涉快三百年了,各邦國蘇丹還是沒辦法團結,權力遊戲中耗掉了一代又一代。大清帝國再過十年,廣東即將有太平天國起義,更別說之前白蓮教、天理教、捻亂……,完全無力於「藩屬國」,對他們執行宗主保護令,帝國的東南沿海的居民不少趁馬來半島的柔佛王朝無力控管海島,紛紛當起海盜銷贜,饒是萊佛士這樣的「知東南亞派」,聽聞半島南端有這麼座小漁村,也不敢藝高膽大上岸。上回夏生的張保仔、鄭一嫂系列曾說過海盜俘走東印度公司職員,逃出生天寫了本回憶錄,成為英美合作電影《神鬼奇航三》的主要故事內容。電影中,周潤發那句:「Welcome to Singapore」,一貫以大清男子豬尾辮,咧著兩綹八字長鬚洋洋豪語,曾被抗議涉及辱華與辱新加坡,但是不難發現,從成龍早年電影《A計劃》的海盜「羅一炮」下來,英國電影中的華人海盜造型相同,可推大英帝國的官員、商行心裡創傷很深。
時空歸返到十九世紀初,萊佛士頂著可能的心理壓力,遣行海外華人曹亞文引路,溯著新加坡河確定前後安全登陸,就是今日各國遊人站在金融大樓、高級酒吧的新加波駁船處,新加坡靠海峽處,水深、地點還比巴達維亞好,自然讓英國樂得開心,新加坡的貨櫃站樞紐就是這開始的。當然之後還要一連串計畫,一計騙馬來蘇丹,二計挾王子令荷蘭,才易手大英帝國經營,讓荷蘭氣得跳腳。
現今新加坡有的Madras Road(今日的Chennai)固然和西印度同出一脈,全來自英國名錄,可是Raffles酒店、書院、醫院,都是關同一個人—史坦福・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