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泰北清邁地區的古佛寺。因地震,佛塔頂端半毀。
作者:夏生
又到了看泰劇認識歷史的時間,這次為大家推薦的泰劇是《城之源》。雖然它當初主打的是男女主角間因政治立場不同,而已天人永隔這樣的悲劇節尾,及難得可以算是雙女主的演出,但對我來說雖然悲劇節尾確實讓我記憶猶新,因為在泰劇裡除非本身就是非同物種相戀,例如:人鬼,或人妖之類,不然很難會看到悲劇結尾的戲劇;但真正讓我感到無比有趣的,卻是戲劇中以不少篇幅呈現出當時的卻克里王朝,與其附屬小國的統治者們在面對西方列強的態度,及彼此間的多方角力,當然還有在面對兵臨城下的西方列強時,卻克里王朝是如何應對及與其談判,更重要的是在卻克里王朝的拉瑪一世統一整個泰國前,現在的泰國可是由許多不同的國家所構成,而之後雖然這些國家或是地區成為卻克里王朝的附屬國,但卻仍舊有著不同的風土民情及語言習慣。
從歷史上來看,我們一直都以為泰國就是現在泰國的範圍,但實際上它卻是有著不同民族及國家,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裡面逐步的因為戰爭,或是各種政治協商而成為今日的泰國。很多人或許知道,泰國雖然說是以從斯里蘭卡傳入東南亞一帶的上部座佛教(即以前我們所稱的「小乘佛教」)為主,但南部有個地方卻是以伊斯蘭教為主,那邊便是在1786年後才正式被併入卻克里王朝統治範圍的北大年府,它原來可是個曾經有女王統治的北大年蘇丹國,而說到這個北大年蘇丹國,它其實和臺灣的歷史有些淵源,只是現在說下去會岔題岔太遠,所以容我下次有機會再說吧!
我今天想和大家透過泰劇《城之源》來聊的卻不是這個,與泰國其他地區如此不一樣的北大年蘇丹國,而是泰國的清邁地區。清邁以現在的泰國來說是屬於泰北的範圍之內,當地的語言除了泰文外,主要通行的還有當地方言,即泰北語或是蘭納語。其方言的單字及發音皆與平常所熟知的泰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只要戲劇裡出現蘭納語,那就會看到出現泰文的字幕出現,這表示若是沒有泰文字幕,可能很多人也都聽不懂蘭納文到底在說些什麼。而清邁或是說整個泰北地區之所以會有這麼部一樣的語言,其主要的原因便是因為這裡的族群多元,且比起中南部的泰族來說,他們與中國西雙版納的傣族關係可能還更為密切些(現在在這裡他們自稱昆勐泰族)因為在十三世紀時這裡曾經出現一個由傣族所建立的國家——蘭納國,即中國史料中的八百媳婦國。而它的初代國王孟萊王其母親,則出身自今中國的西雙版納景洪地區的公主(請見下一篇吉祥天女的清緬戰爭/古代的中南半島戰爭),由此可知,至少在當時泰北地區與中國西雙版納的關係甚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