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祥天女
我讀東南亞與南亞這段歷史時,發現各島國國王們的血源至少可上溯到兩三種之多,有馬來、印度、華人,甚至學會葡萄牙語,不僅有土生華人峇峇、娘惹之外,華人曾在南海建立國家。商人們長袖善舞,否則就不會有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的的海商通行旗故事(例如陳祖義、張保仔、鄭芝龍、林道乾)。不過華商往往以個人之力拼搏,遇到西方人地理大發現,傾國之力而來,華商無法與之抗衡,再加上明清兩個陸地型的帝國分別發布長期禁海令,海外華商等同於無視國家法律的化外之民,生命財產不受保障,一旦被其他群體團勦,鮮有奧援,呂宋、紅溪……都是海外「滄桑傳統」。
葡萄牙與西班牙兩國同處伊比利半島,十五世紀時通過締結婚姻,將半島上的四大領地亞拉崗Aragon、卡西底亞Castilla、里昂L’eon、納瓦拉Navarra合為一強大帝國,葡萄牙則是一獨立王國,與西班牙分庭抗禮,同時又保姻親關係,直到1580絕嗣,才被併入西班牙。
由於舊時死亡率極高,王室也不能避免。十六世紀前期,西班牙王室和日爾曼邦聯地區的第一繼承人查理一世( Carlos I )就從父系、母系、外公、祖母自然得到彩邑、頭銜,轄區幾乎覆蓋的主要今日西歐、中歐、南歐,至少二十個頭銜,這就是知名的哈布斯堡家族之發跡開端,炫麗耀眼的俗世貴典令架空小說《權力遊戲》的龍后也瞠乎其後,更不用說冏諾Jan Snow了。
查理一世成為歐陸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之後,一年到晚均在馬背上巡歷龐大國度。1517年馬丁路德公開張貼《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反對教會斂財的贖罪券,更利用活字印刷宣傳德語《聖經》,加速宗教改革運動,西班牙帝國統治的低地國家更是風起雲湧,1517距離葡萄牙滅亡東方馬六甲,奪取海峽控制權才六年。查理五世是虔誠天主教徒,低地國家受到新教教風影響,他治理帝國勞心勞力,尚能維持短暫和諧,他死前將帝國分為二,一半給弟弟、一半給兒子。兒子統治失當,加上信仰差異,尼日蘭世紳、農民、貴族聯盟於1581年宣布獨立,這是現代荷蘭的前身。
不難想像飄泊的荷蘭人受雇於葡萄牙人,回國後將財訊公告周知,跟著前人的腳步來到南亞,繞過了被葡萄牙人控制的馬六甲,找到巽他海峽的Sunda-Kelapa,跟汶萊、巴里、萬丹、安汶……這些當地王國購買香料與香木,有商業便有競爭,西葡荷英搶地盤,荷蘭人和英國人互相合作俘虜葡萄牙船,為了每次航程能攫奪極量商品,荷英兩國分別扶植商業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00年,荷蘭則在1602年成立VOC,他們雖然不是國家部門,卻是有國家級武力的特許商家。
同樣已在南海佔有一席之地的華商、暹羅商、胡茶辣、日本商人絕不置身事外,大多抵制西方人,但西方人一朝被趕走便移到下一處島嶼,每座島嶼只要出產好物,就有西方人的蹤跡。1524年爪哇島東邊的淡目國征服西邊的萬丹國。島上的順塔加留巴卻仍在葡萄牙人治下,1527年淡目國軍跟葡萄牙人決一死戰,後者兵敗撤出,因此淡目國人將此地改名為雅加達Jakarta,代表勝利之意,城市重新回到馬來人之手。目前印尼語和馬來西亞語仍有共通處,正是過往生活的口傳印記。Tuan, Teramakasi。
*將時間軸拉到上頭搭配的歷史年份,領土與國號十分清楚
Demak淡目國,後來被萬丹、帕章所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