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祥天女
溯及馬來半島史,馬六甲海峽的南邊是蘇門答臘以及爪哇,再往東邊航行就是人們熟知的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盛產肉豆蔻、丁香、胡椒……,沒有冰箱冷凍櫃的年代,香料不僅是珍奇的調味聖品,更是延長賞味期的寶物。(延伸閱讀 :《香料漂流記》、《香料共和國》)
十五世紀的馬來半島控扼太平洋海域的戰略地位,每年北半球的東北、西南季風轉向,便有開往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以及駛向南海、東北亞海域的船艦出發。Masoon在今時今刻仍主導這亞洲大部份國家植物熟穫時機。
大明永樂年間寶船下西洋便是在前人基礎上,依著季風,一帶連一帶串起沿海商人航線,這些國家以爪哇島上的滿者伯夷國、蘇門達臘的三佛齊(本稱室利佛逝Sri Vijay,從印度語轉為阿拉伯語Zabadj譯音國名)。)最為強大,統治者們都瞭解海域貿益昌隆能帶給國家實質收入,因此官方出力保護往來商人,但幾世的權力更迭,滿者伯夷王子帶著臣民跑到馬來半島南端建立滿剌加,是馬來半島第一個擁有帝國制度的馬六甲王朝,因為不甘受制於暹羅大城王朝,在外交方面出奇策,於大明永樂初年遣使入貢受封為國王,等於和暹羅平起平坐,雖然必須抵抗暹羅入侵,大明也曾發下一紙詔書要暹羅節制,不過告御狀的書面意義大於現實,馬六甲一邊向暹羅上繳歲金,一邊發展國家海陸軍備,直到1456年海戰取得決定勝利,馬六甲反而將北大年收入版圖,終於擺脫暹羅控制。今日北大年的穆斯林人口多於佛教信眾,幾乎可稱為馬來語的泰國地區,便是這段長史的印記。對於商人的利潤而言,在於區域和平,再論停靠船舶關稅、或者是同為穆斯林可以蠲免人頭稅。
雖然跟胡茶辣一樣來自印度,南印度塔米的商人是不同地區語系民,他們在印尼群島順風順水,有自己的社群勢力,並與第三任馬六甲國王結婚,自王室分為塔米系與馬來系起,馬來系掌權便想盡辦法挫一下塔米系的威風,意圖對來自印度的商船增加賦稅,商人獲利減少的情況之下,還願意繼續進出口嗎?以進口稅來壓制國家貿易戰似乎是千古不變的鐵腕,幸而國家內閣大體維持調和政策,經過一段好時光,然而宮鬥舉世皆然,馬六甲王朝歷經一百多年、八代國王,儘管再輝煌,畢竟外國人皆是海路熟悉的鄰國與商人社群,像是大明商人、胡茶辣商人、阿拉伯穆斯林商人、馬來人,不同血統派系殺戮再重,仍屬於同一種行為模式,只差最後一根稻草。1509年葡萄牙人帶著印度半島的經濟果實,為了本國利益進入東南亞海域,首當其衝的馬六甲卻陷入衰微,葡萄牙人要求建商站,而與馬來首相交好的胡茶辣商人在早見識過手段,先聲奪人襲擊葡萄牙船隻,俘虜葡萄牙二十多人,隔年葡屬果亞的援軍大舉渡海,先進的火炮技術,再加上華人教導葡人如何切斷馬六甲的糧運航路,葡軍全面佔領馬六甲城,末代蘇丹出亡國家陷落。
海商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爪哇、呂宋都有自己的社群(例如知名的陳祖義),對於外人並非一無所知。何以葡萄牙人一到達東南亞卻得到援助?絕不能以舊史觀評論王室不修德,強搶民女是真,內政稅收、社群岐視在在都是近遠音,倒是葡萄牙利用商人社群的利益矛盾,胡茶辣人不滿葡萄牙人搶生意,大明商人和馬來商人偏偏認為馬六甲獨厚胡茶辣,故而協助葡萄牙人,在他們眼中不過是另一股商業勢力,或許評估日後能與之抗衡,先聯合次要敵人再攻擊主要敵人。各種族群為一己利益互相掣肘,商人先逆襲了馬六甲王國,葡萄牙人反逆襲商人社群。
至於宗主大明國的世宗才登基第四年,並未派兵協助,之後一百年內馬來半島進入葡、西、荷競爭時代,馬來人復國建立柔佛王朝,而暹邏的那萊王遠交近攻,東南亞海域勢力重組,華商各顯風騷,再次商戰便選在大明國沿海。
*動畫簡介一千年來馬來西亞國土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