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祥天女
1885年11月28日緬甸的曼德勒皇宮裡,國王錫袍(Thibaw Min)的耳邊是洶湧的英語呼喊,以及皇宮內緊張至極卻渙散乏力的等待,大敵當前,束手無策。殿外英語指令Attention一下,英國人接著說什麼,他聽不懂,也不願再聽。英軍步伐整齊劃一前進,他們知道緬甸國王已經手到擒來,他們即將榮登為家族史裡的遠征英雄,他們沒趕上英國痛擊西班牙無敵艦隊,又沒跟上打敗拿破崙的戰爭,更沒有跟著軍隊進入中國的圓明園大肆搜刮,幸好不早也不晚,東方大部份古國都在自己的王城裡慵懶的面向黃昏,終於經歷三次英緬戰爭,取得英國海外的重要勝利。
錫袍再一個月就要過度過26歲大壽(1859年1月1日生,1878年登基),往年皇宮必定為他張燈結采,內外大臣準備賀禮,少不了一場場傳統歌舞進獻,美貌少女親眷嚶嚀小語為君頌。他回想登基之初,父王有眾多子女,他最為年少,將來人們寫史一定記註:「主少國危,怠慢失國」,但誰能保證他不是治國之才,他才當了七年國王而已。
緬甸西邊有英國的孟加拉軍團虎視眈眈,東邊的暹羅王是世代死仇,北邊的大清帝國老是跟自己搶土司,問問哪些土司感佩天朝心繫大清,一百年前老祖宗孟駁王早看清了,反正每隔十年到北京朝貢一次,就當出國視察,還可以拿點東西補貼,不做白不做。只是緬甸南方在父親執政時代早變成淪陷區,被劃入英屬下緬甸。1824年第一次英緬戰爭,伯公巴吉道向大清皇帝求援,卻得來不干預他國事務的回應,大清帝國以為可以置身事外,輕忽之餘,幾年後鴉片像催命咒,也讓大清跟英國開戰,吞下戰敗合約,緬甸冷笑著為大清嘆息。1852年第二次英緬戰爭,尚未恢復元氣,緬甸人又輸了;第三次英緬戰爭才十多天就變成這個局面,數年戰爭頻繁,老是英國英國英國,他沒錢沒人,要怎麼收拾。是他的錯嗎?伯公因為戰敗,心神俱喪,祖父發兵奪權,希望力挽狂瀾;但繼位的伯父蒲甘王保守排外,父親再度發動政變才登基為敏東王,銳意改革的意味仍在耳,可是英軍火炮聲轟隆隆近在跟前,耳盼一直說服自己,祖孫三代不過想讓緬甸能長治久安下去。
按照西方人,普天之下最先進的曆法,從1824年到1885年這六十年間,緬甸登基退位又或者被刺殺被政變,跑馬似的換了五任國王,英國人奪取緬甸之心不改,是因他們不夠盡力當王嗎?伯公一心鞏固貢榜王朝的榮光,眼看英軍在印度半島上張牙舞爪,硬是將蒙兀爾帝國各地領主玩弄於股掌,既然蒙兀爾帝國無力管轄印度半島東邊的阿薩姆、曼尼普爾、丹那沙林,而且鄰海的若開有海運之便,他緬甸的貢榜國出兵拿下,也是大部份君王應盡的本份。
*緬甸的生肖命盤,輸入你的出生年月預測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