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
*1滿者伯夷:滿者伯夷是13世紀時東爪哇的一個印度教王國,位於今日泗水的西南,《元史》稱為麻喏巴歇,《明史》稱為滿者伯夷。從1293年至1500年,滿者伯夷王國曾統治馬來半島南部、婆羅洲、蘇門答臘和峇里島。於西元1350年至1389年期間,國王哈亞·烏魯克(Hayam Wuruk)和首相加查·馬達在位時期勢力達於巔峰,其領土範圍甚至遠至泰國南部、菲律賓、東帝汶。
*2三佛齊:三佛齊發源於現代蘇門答臘島上的巨港附近,是東南亞印度化古國之一。三佛齊的建國時代不詳,只知道7世紀開始到中國進貢。三佛齊位於馬六甲海峽南端,地理位置優越,成為當時馬來群島的香料貿易中心。經濟力量雄厚,又是當時東南亞佛教的中心,為當時東南亞的強國。三佛齊強盛後,向外擴張,併吞古國末羅瑜,686年悉莫女王出征爪哇,經過半個世紀征服了爪哇島,勢力擴張到現代馬來西亞的吉打州地區,控制了馬六甲海峽的南北端。8世紀中葉,室利佛逝遷都婆羅伽斯,並進一步將其勢力伸入今泰國的六坤一帶。
作者:夏生
說到泰國,閃進所有人腦海裡的多半是泰國首都及附近的曼谷、大城、華欣,或是泰北地區的清邁等地,對於泰南地區,最多知道宋卡,再往南邊的北大年府似乎沒那麼讓人注意到它的存在。說到底這種情況其實也情有可原,畢竟北大年可以算是泰國最危險的區域,從2004年以後便時常出現動亂,並盛行著穆斯林分離主義,以至於這裡長時間被泰國政府施行軍事管制,這裡的居民有將近九成是信奉伊斯蘭教,與多以上部座佛教(或是說融合了傳統巫術信仰,及印度教的佛教)為信仰的泰國其它府縣來說,北大年府可以說是與整個泰國最格格不入的地方,但這樣的情況其實其來有自,因為這裡曾經是個獨立的國家,同時也是唐(華)商最愛聚集在此作買賣生意的國度——北大年蘇丹國。
看到「蘇丹國」這三個字,有在接觸國際新聞或是對於歐洲史還有點記憶的讀者們,應該很快可以察覺出它與中東地區伊斯蘭國家有點關聯,畢竟伊斯蘭國家的統治者多半稱為「蘇丹」,因此不難想像這裡的居民乃至以前的執政者所信仰的宗教皆為伊斯蘭教,這其實也是當時接近海島型東南亞(即現在的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區域最常見的情況,因為宗教信仰、因為交流貿易等因素,在十五至十八世紀左右,這個區域裡常有著許多以「蘇丹國」為名的小國,而北大年蘇丹國便是其中之一。
北大年蘇丹國的成立時間並不是那麼明確,知道的是它在宋朝時間便已出現在《宋史》的紀錄之中,而在明代則是以「大泥」這樣的名字呈現在張燮的《東西洋考》之中,是謂與中國有著密切往來的國家之一,而最終這樣的蘇丹國於1786年被泰國的卻克里王朝的拉瑪一世滅了,正是被併入泰國的轄下,而到了1909年在「英暹條約」裡成為被瓜分割讓的對象。北大年蘇丹國的範圍中,有六成依然歸泰皇所控管,而另外的四成則是被讓給英國,成為英屬馬來西亞的範疇,然一個地區因國界變成分屬兩個不同國家,也造成了日後這裡盛行穆斯林分離主義的原因之一。
北大年蘇丹國時期,因為它沒有像馬六甲蘇丹國(即中文文獻裡的滿剌加國)、亞齊蘇丹國或佛柔蘇丹國一樣位處要衝(馬六甲蘇丹國等蘇丹國因為掌控著馬六甲海峽,所以當西方國家或是東印度公司前來的時候,由這些外來勢力所帶來的衝擊便是由它們首當其衝。)所以平安的度過了這些衝擊,甚至趁阿瑜陀耶王朝被緬甸給滅亡之際,宣布獨立不再成為誰的附屬國(雖然這時間很短暫,在扎克里王朝建立後,它又再次被收歸泰國的控管之下)而雖然北大年蘇丹國因為地理位置及物產的關係,並沒有在十五或十六世紀滅亡,但卻也沒有辦法像更早之前的滿者伯夷(*1)或是三佛齊(*2)一樣雄霸一方,即便滅亡卻還是在史書中名聞遐邇。
即便如此,北大年蘇丹國在歷史上還是有著屬於它的重要性——它是閩粵商人落腳做生意的好地方,同時它四周的國家不是遭到外國勢力的攻擊,就是剛立國不久政局不穩,因此它便在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達到了它建國以來最輝煌的時刻,在這段期間內除了唐商之外,日本、琉球、荷蘭、葡萄牙及英國的商人紛紛聚在這裡進行生意買賣,一時之間北大年蘇丹國成為當時東南亞地區一個極為重要的交易轉運中心,在這裡可以買到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香料(亦包含龍腦香、蜜蠟、胡椒及丁香等)、高級木材(例如:檀香及沉香),當然也有從中國來的貴金屬製品、絲綢及瓷器等等,這個時候可以說是北大年蘇丹國最輝煌的黃金歲月,也同時是北大年蘇丹國的女王在位時期,同時也是也中國最密切的一個時期。
在這段歷史中,將北大年蘇丹國及中國歷史牽扯在一起的人,那便是鼎鼎大名的海盜林道乾。沒錯,就是那個傳說有到過台灣,並且有在今高雄柴山埋著黃金的傳說故事的林道乾,而與台灣傳說故事相同的是,林道乾的妹妹林金蓮皆在傳說故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且同時也都埋骨於異鄉(*3)。只是在台灣傳說故事就只是傳說故事,但在北大年那裡魂斷異鄉的林金蓮有了個棲身之所,即今日相當著名的林姑娘廟。然林金蓮的死不知道對於做哥哥的林道乾帶來什麼樣的衝擊,但就林道乾能夠在北大年蘇丹國當上一定位階的官,並在當地娶妻生子(甚至有傳說是與北大年蘇丹國的女王成親),即使最後因為在仿製荷蘭的後膛炮時出了意外,不幸被炸死而魂斷北大年蘇丹國(*4),也可以知道在當時東南亞各國其實對於唐商是還蠻倚重的,而這些唐商也多半可以在各國的經濟貿易(或是收稅)上佔有一席之地,甚至成為贌商制度(*5)中最重要的負責人,在異地掌控的當政局的經濟命脈,至於這唐商或是當時稱霸於東南亞,及中國四周海域上的海賊(武裝商人、倭寇)的故事就之後再來聽我娓娓道來吧!
*3林姑娘的傳說:在台灣的傳說是,林道乾在與俞大猷對戰後逃到打狗(即金高雄)而在這裡他遇見一名仙人,仙人給他三支箭及一隻神雞,說可以讓他突圍並且射死皇帝,因此他便要自己的妹妹林金蓮好好的照顧那隻神雞,但之後因為各種原因使得那隻雞總是沒有在對的時間裡啼叫,最終導致林道乾只能放棄藏在柴山的十八籃黃金突圍離開,而在突圍前他一氣之下砍死了林金蓮,使得林金蓮消香玉殞埋骨於打狗。而在北大年的傳說則是,林道乾率眾來到北大年後得到重用,並且有了家室進而樂不思蜀,而此時身在廣東的林母身體情況每況愈下,因此他的妹妹林金蓮便隻身來到北大年,希望勸哥哥林道乾可以回老家,但林道乾根本不願意離開這種有權有勢的生活,加上他又以改信伊斯蘭教,因此斷然拒絕,林金蓮在傷心欲絕的情況下來到林道乾正在興建的清真寺附近以樹枝上吊自殺,林道乾知道後相當後悔,因此替林金蓮建了墳墓,而之後北大年當地的華僑對於林姑娘萬里尋兄的心意相當感佩,因此常去林姑娘墓致意,久而久之便逐漸成為了一座相當靈驗的「林姑娘廟」。
註解。
*4臺語俗諺:「林大乾,鑄銃打家己」,意謂「自作自受」。指的便是林道乾在製作荷蘭的後膛炮時,把自己給炸死的事情。
*5贌商制度即包稅制度,此制度不僅盛行於東南亞地區,亦連荷蘭東印度公司也將此方法用在台灣,即課本內多半會提及的「贌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