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祥天女
阿克巴幼年失怙且失學,長壯一舉翦除奶媽和兒子專權亂政,將皇權收攬在手,並且以婚姻聯盟的方式,娶得拉加普特邦國的公主,並收其領地為麾下帝國成員。阿克巴大帝在位期間,國土東及今日孟加拉、西到今巴基斯坦、北到阿富汗,他要管理龐大的帝國,除了一班文臣武將之外,他必須有足夠匹敵的知識掌控子民,大量的印度細密畫提供他各種知識層面,他也同樣報以崇高地位。同時間隨著英屬東印度公司和荷屬東印度公司前來,印度也吸收了歐洲畫風,出現在宮廷細密畫裡。
正因為有這層文化基礎,蒙兀爾帝國的帝王畫像、傳紀插圖極為豐富,後人在讀史,乃至於印度拍古裝歷史劇時不須憑空想像,握有第一手資料參考,例如《賈汗季為庫勞王子量體重》這一幅畫就被重現在電影《帝國玫瑰》當中。(Jodha Akbar 2008)
《帝國玫瑰》一景,帝國臣民載歌載舞歌頌阿克巴大帝,大臣們紛紛為其祝壽,阿克巴樂陶陶地坐上天秤的一端,另一端任由大臣們放置和他體重相等的金銀財寶,然後用這些財寶布施貧困。今存於大英博物館的細密畫《賈汗季為庫勞斯量體重》之中,此畫大約一本書的紙張大小,庫勞斯王子正慶祝他的十五歲生日,賈汗季站在兒子前方(穿著「透視裝」外袍)握著秤繩,他們身後的櫥龕陳設中國瓷器、歐洲玻璃,一一展現帝國的對外貿益。這項生日慶典,一說源自於波斯新年習俗,大英博物館研究則說來自印度教傳統,更有人指出,歷史上從胡馬庸、阿克巴、賈汗季、沙賈汗、奧朗澤布的各任蒙兀爾皇帝皆曾舉行。一直到一七八二年的阿克巴二世,還有外國人特地做了紀念畫發行( Published in Millar's New Complete & Universal System of Geography, 1782.),不過只能說明跨族群的帝國昌盛之後,雖然帝王和宮廷主流信奉伊斯蘭教,同時也接納了其他宗教習俗,說是印度教傳統,或許就是以佛教的《本生經》系列—<尸毗迦王割肉餵鷹>鋪展開來的系統。佛陀的某個前世是尸毗迦王,為了解救被老鷹追捕的鴿子,答應老鷹要用自己一身換取牠到嘴飛掉的鴿子,最後他全身骨肉和鴿子同重,性命消失之前鴿子終於得救。老鷹原是帝釋天變化而來,本要測試王的佛心,瞭解他不惜捨身救鴿,仁愛披澤萬物,天地為之震動。
賈汗季是阿克巴的繼承者,蒙兀爾帝國最有名藝術品鑑定家;有趣的是,他的生母多年來有不同的小說筆記猜測,其中之一便是拉加普特的公主喬妲,不管生母是誰,賈汗季做為第四任皇帝之合法性無庸致疑;而庫勞王子是賈汗季的後繼之人,即位稱為沙賈汗,儘管兩人之間傳位不穩有過政變,不過「祝王子生日快樂」細密畫出現在官方帝王傳紀之中,即可見正統合法性,但也可見是個偏心的皇帝爸爸,怎麼不見他替其他兒子慶生,留下「紀念照片」呢?
左邊彩圖,賈汗季為子沙賈汗稱重。 右圖黑白版畫。1782年當時的蒙兀爾皇帝是阿克巴二世Akbar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