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歐洲遇上亞洲 (上):阿瑜陀耶(大城)王朝
在臺灣的教育內容裡,東南亞幾乎是被屏除在外的,除了課本可能提及隋唐時期因糧食需要而從占城(今越南)引進占城稻,再不然就是那個國家對於中國或臺灣造成影響才會特別去帶到,但多半是點到為止。例如: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第一個落腳處是印尼的雅加達;西班牙為了與荷蘭競爭所以先是佔領了菲律賓,後來則是佔領了臺灣北部;清末的中法戰爭,就是因為安南問題,或是戰後因國際情勢的需要而提到了越戰,除此之外沒了。因此即便現在政府致力提及「新南向政策」臺灣人對於東南亞的印象卻還是停留在外籍配偶及移工上,但說到底,臺灣與東南亞之間的歷史及貿易關係其實算是密不可分的。
去年(2018)在泰國有一齣戲劇《天生一對》大紅,讓整個泰國為之瘋狂,甚至聽說當《天生一對》撥出時,原本無時無刻都在塞車的曼谷街頭,竟然也恢復應有的流暢。而我也搭上了這波風潮,但大家都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因此我除了被劇情人物設定所吸引外,更讓我感到興趣的則是《天生一對》所設定的朝代及時間,那是泰國阿瑜陀耶王朝(中國史書中稱為大城王朝)最輝煌,同時也是最為開放的時代—納萊王(1656-1688)在位時期。
納萊王可以說是阿瑜陀耶王朝裡最重視貿易,及喜愛外國事物的國王,而當時對於歐洲而言也正是「大貿易時代」的開始,各國的聯合東印度公司紛紛在時來到了亞洲(請參見粉絲團吉祥天女的<這些那些東印度公司們>系列),而其中就以英國聯合東印度公司,及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與阿瑜陀耶王國接觸的最為頻繁,而納萊王也不像其他國家一般排斥這些外國勢力,反而是讓他們可以自由地進出大城進行貿易,這樣的決定不僅是讓當時的泰國成為東南亞地區,相當重要的貿易地點,更讓當時泰國的經濟算是發展的相當好。而當時納萊王會對於貿易如此看重或許其來有自,那便是當歐洲人來到亞洲之前,亞洲地區便有屬於自己的帆船貿易在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