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t nam C'aphe
作者:吉祥天女
一到中南半島的最東隅,很難不被遍處開張的咖啡攤吸引,一股炭燒的焦味撲鼻而來,苦香在不可視見的空間裡繚繞,舌尖齒後品嘗之後,咖啡就跟前文這麼長串的引言一樣綿延,在中南半島的高地山林之間。
越南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咖啡出產國,僅次於巴西,又勝於印尼。咖啡的起源帶有一點傳奇的喜劇色彩,衣索比亞的牧羊人發現羊群只要嚼食某種果實,就產生興奮的跳躍,怎隻羊全身一起嗨起來,僅管如此,人們依舊謹慎地檢驗,經過幾個世紀品味箇中風韻,再確定提神效用,咖啡果樹物以自然而緩慢的傳播出去,在阿拉伯世界作為藥飲,在歐洲地區是思辨的助力,飲料大為風行,只礙於咖啡果樹需要許多天然地理調件配合,從赤道南北兩方各推緯度二十五度,日曬充足、雨量充沛維持生長,大航海時代,漂泊的荷蘭人精於客商,總是先嗅到商機,荷蘭的非洲、亞洲各個殖民地正適合種植咖啡樹,十八世紀時便將自己殖民地出產的豆子運往世界各地,順手送給法國政府幼苗,法國政府也在中南美洲之地如法炮製,咖啡遍地開花結果,據說全球大半的咖啡樹皆可返祖追溯到這株。
法國治理印度支那前,傳教士率先踏上了中南半島,遠迢迢的帶上了幼苗到達異鄉。天賜良機,若不是1840年代英國率先發明有利保存植物的華德箱(Ward),否則光是船艙珍貴的清水、恐怖的日照或是艙底的潮溼,幼苗遠洋運輸常常水土不服,難以大規模順利移植,有賴華德箱保持土壤濕潤,物種便在短期之間大量運輸,成功在越南開枝散葉,再經由陸路傳到了寮國、柬埔寨。
有日越南妹妹低聲告訴我,她對面的是北越人,北越人都很疼老公的,老公讓他休息喝咖啡,自己勤勞的工作。不知是否她的取樣率夠不夠,卻也足以証實咖啡是越南國民飲料。胡志民市的安東市場展賣中原咖啡、各種玻璃紙包裝的咖啡,還有精美盒裝的名豆任君採選。雖然法國人引進咖啡樹,僅僅在於商業,以及自用,演變成今日的濾滴咖啡佐配大量煉乳與冰塊調味,則是道地的本土配方。越南人種植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兩品種咖啡樹,後者味澀勁苦,不得不加上牛奶,又因鮮乳昂貴,轉用甜糖和棕櫚油調配的煉乳代替;更因為越南氣候炎熱,滴濾的咖啡難以一口入喉,索性加上冰塊,就成為今日越南咖啡的招牌樣貌了。
越南和寮國北部延續中國雲貴的高原山系,自上到下蜿蜒至中南半島趨緩,高度和緯度恰恰適合咖啡樹。寮國咖啡比越南晚上幾十年,莫約起於法國遠東考古熱之後的1900年代。一百多年過去,目前也有不少咖啡莊園,或許以前你在臺灣聽過歐客佬Oklao,即是臺商在寮國經營的品牌,而寮國的首都永珍,縱然不似越南這樣處處聞到咖啡香,連鎖的Naked Espresso隨時歡迎不耐南國烈日曝曬的背包客,信步入門發呆兼放鬆。當然,臺南中西區有一家道地的寮國咖啡,等你醒來聞到咖啡香,輕步進巷弄好好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