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史課本給遺忘之人——林道乾與林鳳
作者:夏生
說道海盜(賊)想必所有人的腦海裡,必定閃過虎克船長或是神鬼奇航主角們的形象,在不然便是認為海盜離自己很遙遠,因為那只有在遙遠的索馬尼亞才會出現。但若是將海盜(賊)換個名詞來說的話,或許大家會比較記憶猶新也說不一定,那個名詞便是——「倭寇」。畢竟不論是國立編譯館的歷史課本,或是現在一綱多本的歷史課本裡,在上中國史的時候多半會提到戚繼光對抗倭寇的事情,而且早年還一定會說「倭寇」指的就是那些日本海盜,但……在這邊還是需要囉嗦一下,倭寇的組成分還是以閩粵人士為主,以閩粵人士為主,以閩粵人士為主,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在臺灣史的課本裡面,大概就只會提到顏思齊和鄭芝龍,因此對於許多臺灣人來說,海盜(賊)的代表人物就只有他們兩個了,應該說他們兩個是最最最重要的人物才是(噢,還有鄭芝龍了兒子——延平郡王鄭成功)。BUT,人生中最討厭的就是這個BUT,他們兩個才不是那個時代裡面最不可或缺的人物哩!在那個東亞海域海上貿易熱鬧滾滾的年代裡,顏思齊及鄭芝龍這兩個人可能就只是個過場篇章之類的吧?不是說他們兩個不重要,而是在那個年代裡還有著許多影響力其實比他們兩個大,但卻因為種種因素而被歷史課本遺忘在歷史潮流之中,例如今日這篇文章的主角們——林道乾及林鳳。
本文的主角林道乾及林鳳出場前,還是需要先澄清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兩個人及他們的手下,與其說他們是「海盜」或是「倭寇」還不如說是「武裝商人」會比較恰當一點(但還是橫行於東亞海域,然後會對於往來船隻收取類似於保護費的金錢)而這些「海盜」及「倭寇」最早出現在十四世紀,他們的活動範圍最北至韓國濟州島一帶(包含日本的對馬及對馬海峽)及日本長崎一帶,最南則是可以到達中南半島,而這些人的本業多半還是以海上貿易為主,副業才是幹些打家劫舍,或是擄人勒贖等勾當,因此當那些歐洲國家或是東印度公司們在十六、十七世紀來到亞洲進行貿易時,他們還是得和這些人合作,因此形成既合作又競爭的情況。然後不得不說這些人根本都是語言天才,什麼荷蘭語、英語、西班牙語或是葡萄牙語根本難不倒他們,歐洲人還得靠他們當作中堅人才能進行生意買賣呢!不過這就是後話,我們之後再講。)而在那個歐洲還沒有什麼船堅砲利的時代裡,這些橫行於東亞海域上的「武裝商人」們的武力也可以說是不容小覷,不僅讓明政府陷入苦戰外,還迫使歐洲國家在自身利益的驅使下,必須與明朝政府合作才能真正地和這些人對抗,至於這些「豐功偉業」就容我之後再跟大家娓娓道來囉!
好的,說了這麼多,終於要讓我們的主角們出場了。首先登台的是上一篇再講北大年蘇丹國時便已經出場亮相,相傳在臺灣有埋金子及他妹妹遺骨(但他妹可能是死在北大年,而不是臺灣)的林道乾。林道乾是廣東潮州人,崛起的時間比起我們熟悉的顏思齊及鄭芝龍來的早,而林鳳則與他差不多年代,因此他們兩個是有不少恩怨情仇就是了,但這個部份我們晚點再來說,不然話題又要被我給岔開了。
林道乾之所以可以崛起除了閩粵地區出海當「海盜」的風氣很盛之外,據說他為人相當聰明,因此才可以輕易地橫行於東亞海域之上,成為當時明政府相當頭痛的對象——因為他才不會乖乖地只在海上做生意,而是會三不五時的就去攻打中國沿海地區,而他與明政府的衝突最嚴重的有兩次,一次是發生在嘉靖年間,這一次他與明朝的俞大猷PK,因為不及明兵勢力,所以就跑到澎湖及臺灣躲藏,而這一場PK賽便是相傳他在高雄柴山藏金子、砍妹妹的那次。
另一次則是在萬曆年間,而這次之後他便包袱款款地跑到了東南亞,先是幫暹羅王打下了安南(今天的越南),之後又跑到北大年並且成為在北大年那裡舉足輕重的華商代表。這兩次與明政府有著巨大的軍事衝突之外,他並不是一直都站在明政府的對立面,他其實和鄭芝龍一樣有接受明政府的招安,所以說鄭芝龍之所以重要,其實就是因為他有個站在政府方的兒子鄭成功的關係咩!只是他這個人才不會乖乖地政府的話,放棄他那條偉大的航道,即便被明政府招安,卻仍舊是招兵買馬壯大自己的勢力,然後又開始攻打中國沿海地區,進而爆發萬曆年間的第二波衝除(對,他這樣的舉動就是:「對,我又進來了,我又出去了,你咬我啊!」的概念)因此他的存在對於明政府而言可以說是眼中釘及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而他之所以會轉戰中南半島或許他與林鳳集團發生衝突,不幸輸給林鳳有關吧?
至於林鳳,他對於明政府來說可是比林道乾更加麻煩的對象,他與林道乾一樣都來自廣東的潮州,因此他的出線背景其實與林道乾相似,而他活動的年代也與林道乾相當(比顏思齊及鄭芝龍早)而他稱霸東亞海域是在他擊敗林道乾之後,在明政府的眼中他是另外一個麻煩製造者,畢竟他一樣常常去騷擾、攻打中國沿岸地區,因此他必然與林道乾一樣與明政府發生軍事上的衝突,逼迫他從中國沿海地區轉進澎湖及臺灣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戚繼光,還有他的手下胡守仁。同樣是在與明政府軍隊發生衝突後轉進臺灣,林鳳的命運與林道乾有著天壤之別,明政府這次不招安了,而是直接將他往死裡打,偏偏林鳳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可以把林道乾給擊敗,表示他還是有兩把刷子才是,即便被明軍隊追擊他還是有辦法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從臺灣一溜菸的跑到了菲律賓的馬尼拉,然後二話不說直接把西班牙人打得哭爹喊娘,讓西班牙人整個看傻了眼,面對他的攻擊根本無能為力,而要不是因為菲律賓當地人的反抗,讓林鳳無法在西班牙援軍趕到前拿下馬尼拉,或許菲律賓(及當地華商)的歷史就可能要被改寫。
林鳳突如其來的攻擊,讓西班牙不得不與明政府合作,站在同一陣線對抗這些說打就打,說走就走的「海賊們」,以確保自己在菲律賓一帶(或是東亞海域上)的經濟利益,同時也因為這件事情不僅讓西班牙在當時成為第一個可以踏上中國土地的歐洲國家,也讓西班牙開始考慮要多找一個據點的事情,也造就了之後西班牙佔領臺灣基隆及淡水的因素之一。而最後,林鳳在與明政府及西班牙聯合軍隊大戰後,再次轉進臺灣南部地區,只是這次並不像上次一樣讓林鳳逃過一劫,反而大幅地削弱了林鳳的實力,最終林鳳在與胡守仁決一死戰後敗給了胡守仁,並且消失在這片茫茫的大海之中,沒有人知道他最後到底怎麼了,而在歷史紀錄中他便是以「不知所終」四個字,替他這波瀾壯闊(?)的海洋人生畫下了最後的句點。
其實,不論是似乎有善終的林道乾,還是以「不知所終」收尾的林鳳,都代表著當時東亞海域那熱鬧非凡的海上貿易情況,十四到十六世紀這段期間裡,闖入臺灣歷史內的絕對不是只有荷蘭人、西班牙人或是日本人,海盜(賊)也不是只有顏思齊及鄭芝龍如此而已,至於那個年代的那些事情就讓我們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