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屬東印度公司職員被海盜抓走而改編的電影神鬼奇航三
作者:夏生
朱濆根本沒有料想到王得祿會搞突擊這招,在發現雞籠待不下去後,他便一個轉身跑到當時還是界外的噶瑪蘭了。並且還與當地的平埔族合作,從蘇澳港上岸開始開墾土地,意圖在噶瑪蘭建立自己的據點,進而稱霸天下(沒有,這是我亂說的。)但是,當時噶瑪蘭雖然是界外,卻早已經有一大堆漢人偷偷進去開墾了,我們所熟知的吳沙便是一例。因此當時位於蘇澳附近的五結居民根本是嚇傻了,他們的頭人連滾帶爬的跑去找救兵,於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戰爭又再次爆發了。而這一次,朱濆不僅在海面上遭到王得祿的攻擊,在陸地上也被知府楊廷理圍剿,可以說是腹背受敵,最終只能潰逃。而隔年,他再次與清政府的官員對上,他這次對上的是金門總兵許松年,最後的下場是再長汕尾洋重砲身亡,而他死後他的弟弟朱渥自知不是當海賊王的料,於是便率眾三千,向閩浙總督方維甸投降。
也因為這個插曲,使得噶瑪蘭於嘉慶年間從化外之地,被納進了清政府的行政單位中,成為噶瑪蘭廳。同時,如今在北方澳還有朱濆葬妹的傳說故事存在,據說朱濆雖然是個有頭腦的地痞流氓,但他很愛他的妹妹朱寶珠,但台灣就是一個天生瘴氣重的地方,朱濆在與王得祿等人對抗的時候,他這捧在手掌心中疼的妹妹卻因此染病,最終客死異鄉。朱濆在心疼之餘,也只能讓其妹的在這裡入土為安,並且為了讓他妹妹能夠在陰間好過,於是埋了很多珍貴之物在附近,作為陪葬品。聽說,直到現在某些時候還能夠看見朱姑娘出沒於當地。只是啊!真的不是我愛說,怎麼每個到過台灣的海賊都愛在台灣葬妹啊?之前的林道乾是,而現在的朱濆亦然,真是怪哉。
而當北邊海域清政府與蔡牽及朱濆是對抗的團團轉時,較南邊的地區亦有粵籍的海賊崛起,那便是華南海賊集團的紅、黃、青、藍、黑、白六旗幫派,(當然這個華南海賊之所以可以培養起自己的勢力,也是因為與之前所提的安南王之爭有關)而其中勢力最強的便是率領紅旗的鄭一(另一個是黑旗的郭婆帶,但他的勢力沒有鄭一大,但他也算是少數善終的海賊大老,這是後話),而鄭一除了自己本身有名之外,他的妻子及義子也都是赫赫有名之人,那便是這篇文章的另外兩個主角——鄭一嫂及張保仔。
鄭一嫂、張保仔(或是前面所提及的鄭一及郭婆帶)比起台灣人,香港人可能比較熟,畢竟當時鄭一嫂及張保仔的據點在香港(他們都有拍張保仔的相關戲劇,還有一艘船就叫張保仔號了)啊!歐美地區的人應該也很熟,因為《神鬼奇航3:世界的盡頭》周潤發所飾演的角色,原型可能就是來自張保仔,而海盜會議中有個清夫人的角色,其原型便是鄭一嫂。鄭一嫂本名石陽,據說是個被擄來當人質的青樓女子(其本家可能是蜑民****)後來成為了鄭一的妻子,因此被稱為「鄭一嫂」,而她可能天身就是當海賊的料,當鄭一還在的時候,她打理紅幫的事務一點都不含糊,而在鄭一意外過世後,她逐透過自己所培養起來的勢力,並且拉攏夫家的勢力,成為紅幫的掌舵者,甚至開始有能力去打劫西方的船隻,這也是為什麼鄭一嫂在西方世界會如此有名的原因。
當時東印度公司的官員格拉斯普爾,與夥伴被紅幫擄到船上當人質,之後在東印度公司交付贖金後,他被釋放得回到倫敦,也因為這樣的經驗實在是太特別了,於是他寫了一本回憶錄叫《可怕的海盜》,其中提到鄭一嫂的手下有五六百艘船,人數多達三萬人,而全盛時期其人數可能高達十萬人(但這可能只是傳聞,聽聽就好)。也因為紅幫是如此龐大的集團,鄭一嫂自然也得需要幫手,而她的幫手正是鄭一的義子,她的繼夫——張保仔。據說,張保仔長得相當的「沉魚落雁」,因此頗得鄭一的喜愛(對,他們雖然是義父子關係,但實際上張保仔可能是鄭一的男妾),而他在鄭一過世後成為鄭一嫂的繼夫,與她共治整個紅幫。
紅幫在鄭一嫂及張保仔的帶領下,勢力可以說無人能出其右,甚至連西方國家的船隻都未必是其對手,其艦隊的規模和素質在那時候堪稱世界第一,大英海軍、北歐海盜都不能與之爭鋒。儼然就是十九世紀初期的海賊王!!而且她不僅左搶西方船隻,右打清政府水師,甚至還可以將重創葡澳艦隊。之後,清政府與葡萄牙和英國一起組成了聯合艦隊,突襲大嶼山,卻也還不是鄭一嫂與張保仔的對手,看到這裡遠在北京的嘉慶皇帝終於還是坐不住了。他免了幾任兩廣總督,最後換上了山東巡撫張百齡。而張百齡也不付厚望的已斷了海上貿易這條路,迫使鄭一嫂及張保仔接受招安,招安後,張保仔封三品官,後升從二品,調福建閩安、彭湖等地任副將,鄭一嫂授二品誥命夫人。這才結束了紅幫稱霸南海地區的輝煌歷史。因此,從上面看下來可以發現,福建地區出身的海賊,似乎沒有一個是好下場的。
註釋——
落番:中國本地以外都叫「番」,因此當時的海外移民活動都稱為「落番」,從海外回來者也都是「番」,因此在台灣歷史上,台灣的漢人多半將原住民稱為「番」,但當他們返回家鄉時,那個「番」指的便是他自己本人。同理可證,女生則會被叫做「番婆」。
阮福映:阮福映(越南語:Nguyễn Phúc Ánh/阮福映,1762年2月8日-1820年2月3日),又作阮映、阮福暎,是越南最後一個傳統王朝阮朝的開國君主,1802年至1820年在位,死後廟號阮世祖(越南語:Nguyễn Thế Tổ/阮世祖)。因其年號嘉隆,故而被稱作嘉隆帝(越南語:Vua Gia Long/𤤰嘉隆),他便是「新阮」。阮福映(新阮)與阮光纘(舊阮)之間可以說是不斷地在爭奪王位,而阮福映最終能夠那下安南王這個位置,便是因為他靠著法國及暹羅的勢力,不過這個部分要牽扯到越南史,所以就先到這邊。大家只要知道有新阮跟舊阮就好了。
同場加映:阮福映先從吞武里王朝那邊得到幫助,之後是從拉瑪一世那邊得到幫忙。
蜑民:是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和浙江一帶,一種以船為家的漁民。由於他們生活在船艇上,他們的腳與生活在陸地上的人略有差別,被歧視稱為「曲蹄」,士大夫則雅稱之為「艇戶」。蜑家是中國沿海水上居民的一個統稱,而這一稱謂有人認為是因為蜑家人常年以舟為家,生活在海上,如蛋殼漂泊於海面,所以稱為蜑家;也有人認為蜑家人常年在海上與風浪搏鬥,處於險惡的生存壞境,和獨特的謀生手段,生命無保障,如同蛋殼般脆弱,故稱為蜑家,以前的蜑家人受不到陸居居民的認同,官府也不把流動漁民入冊,是沒戶籍的,等同野生野長,死後不准在陸地埋葬。目前則因為中國的政策改變,轉居於陸地上,因此不再像以前一樣居無定所,但其文化卻因此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