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矿业大国,是以下矿产的最大生产国:
铋、锑、镓、锗、镉、汞、黄金、磷、铝、煤、镁、锰、砷、锶、石墨、食盐、铁、铜、钨、锌、萤石、天青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墨生产国。2022年占全球产量的65.6%。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锑生产国,2023年占全球产量的48%。
中国也是:
世界上最大的加工锑生产国。加工锑包括三氧化二锑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国,产能、产量牢牢占据世界第一。 2022年,中国氧化铝产能为9952万吨,氧化铝年为7870万吨,在全球氧化铝产量占比已超过50%。 【源】
自2008年相关数据公布以来,中国一直是最大的锗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约68.5%。2021年数据显示,全球锗金属产量140吨,中国产量95吨,占当年全球产量的约67.8%,俄罗斯产量5吨,比利时、加拿大、德国、日本和乌克兰等国合计产量40吨。 【源】
2022年,中国的锌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36%,是世界上最大的锌生产国。
2022年,中国生产的铝占世界铝总产量的60%。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生产国。
2024年10月15日,北方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仪式在内蒙古包头举行,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原料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行。该基地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稀土冶炼分离项目。【源】
福建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钼业。
2024年12月6日,世界上单线产量最大的锂辉石提锂生产线在四川建成投产。该项目预计于2025年实现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产量四万五千吨。【源】
中矿资源集团。该企业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铯榴石矿山,是:
世界上最大的甲酸铯和铷产品生产商。
内蒙古北方稀土。
内蒙古包钢稀土一厂是世界最大的稀土铁合金生产厂,已有170多种、300多个规格的产品。
内蒙古包钢选矿厂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精矿生产厂。
湖北大冶铜绿山是世界上持续开采时间最长的矿山。据考古发掘考证,铜绿山古代采冶活动起始于公元前13世纪的殷小乙时期,到南宋末期,红铜产量超过10万吨,持续开采时间长达2600年。
在自然界的含锶矿种类中,只有菱锶矿和天青石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天青石是生产锶化合物的最主要原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青石开采国。2015年,全球天青石开采量约为32万吨,中国占46.9%。
四川在秦代就开始有组织大规模盐井开采,是世界上最早成规模开采井盐的地方。
高岭瑶里,位于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东北部。高岭山在鹅湖镇,在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称为出糯米土的高梁山,北宋时始称高岭,是制瓷主要原料“高岭土”的故乡和命名地,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并开采至今。高岭是世界最早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高岭土的地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和利用煤炭的国家。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秦长城夯土中含有煤灰成分。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先秦《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
汉武帝于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征调戍卒谪吏,在首都长安附近凿挖大湖,以训练攻打昆明国的水军,名为昆明池,方圆四十里。当时开凿这样大的人工湖,挖出来的竟然不是常见的黄土,而全是“黑土”、“灰墨”。晋干宝所撰的《搜神记》卷十三载:“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三辅黄图》也讲:“武帝初穿池得黑土”。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泥炭的记载。【源】
中国人最早发现磁铁。春秋时期,中国人已开始用铁器制造农具。人们在寻找铁矿时,发现了磁铁,并知道了它们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中国发明了管道输气。
最早的天然气输气管道使用木竹管制作。1600年前后,四川省自流井气田不但在平地敷设管道,而且“高者登山,低者入地”,“于河底掘沟置笕,凿石为槽覆其上”。这种竹制管道在12口自流井上使用,总长一、二百公里。
世界上最早进行工业开采的气田是中国四川的自流井气田,13世纪就进行了工业性开采。到明朝中期, 自流井天然气的开发规模已相当庞大,地面的输送管线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集输系统。到明朝中期, 这不仅在当时是一项令人惊叹的工程,今天看来,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源】
世界上生产时间最长的气井是中国自流井气田的德成井,从1762年开始采气,至1955年日产气仍有1200m³,长达193年,累计产气4.2亿m³。
中国四川自贡大安区街长堰圹的燊海井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气井。该井于1835年凿成,井深1001.42米,完井时日产气8500立方米。
世界上最旱的天然气井是中国四川临邛火井(今邛崃县),钻成于公元前30年的西汉时期。
西元10世纪之前四川临卭地区的人民利用竹管携带「火井」生出的沼气。在百里外仍可在尾端点燃以生火。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气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早在西周初年的《周易》里就有关于天然气在水面上燃烧的记载。 战国时期的工程师李冰在四川兴修水利,钻凿盐井时在临邛(今邛崃)发现天然气,当时称之为火井 。《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河郡,汉武帝元朔四年置,鸿门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出也”。东汉时期,人们就已经使用天然气来煮盐。此外,中国的天然气开采技术也比较先进,许多技术为世界首创。
2023年11月,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齐40块区块建成投产。
辽河油田“电热熔盐储热”生产蒸汽技术的试验成功,为下一步规划建设储能规模为60兆瓦的电热熔盐储热注汽站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技术进一步产业化、规模化实施后,可为替代辽河油田热注系统1600万吨/年的注汽量提供技术支撑,可以建设总储热规模为4646MW电热熔盐储热注汽站,年减少天然气消耗10.4亿方,年减排二氧化碳225.5万吨,也可极大提升绿电或谷电消纳能力。【源】
中国是世界上超深油田最多的国家。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建成8000米以上的深井352口。
大庆油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截至2023年3月,“三次采油”技术累计生产原油3亿吨,连续21年产量超千万吨。【源】
2022年4月23日,世界上首个海上大规模超稠油热采开发油田——中国海油旅大5-2北油田一期项目顺利投产。
1861年,清代理蕃通事邱苟在出磺坑油气田开挖了台湾省第一口油井。出矿坑是世界上尚在生产的最古老的油田。
西元1303年写成的《大元一统志》记载:“延长县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其油可燃”。陕西延长县的这口油井要比欧洲、北美早五百多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和利用石油的国家。
东汉时,延河流域就发现了石油,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现在陕西延长县一带;洧水,是延河的一条支流。这里说的可燃之物,便是漂浮在洧水水面上的石油,汉时人们称其为“肥”。因是可燃液体,便“接取用之”。
宋代以前,称石油为硫黄油、雄黄油、石脑油、猛火油、火井油、泥油、石漆等。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第一次使用石油一词,记载了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 沈括还发明了用石油烟炱制碳黑技术。
南宋,石油的固态照明产品石烛问世。
到了明代,曹昭著《格古要论》中记述了陕北一带人们将石油煎制后用于点灯的情景,说明当时已有了初步的炼油技术。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石油的药用功能。
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铜矿遗址 。该矿山始采年代为夏朝早其,距今4600至3880年 。该矿场也是:
世界上最大的古矿场。
江西瑞昌铜岭商周铜矿,距今约3300年 。
2009年,潜水员在佛山市南海西樵山的石燕岩洞穴中,意外发现了数十万平方米的明代水下采石场遗址。遗址水下仍保存着还没来得及搬走的石板、灯架、竹梯、瓷碗等明代文物。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最雄宏的水下古代生产遗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