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源双(螃蟹)
圖 / 天牛、高蹺鴴、棟哥、志工
活動時間 / 2025-11-09
活動地點 / 荒野四號地-蔗廍林
2021年夏天,新竹橫山一處柑橘園,因地主陳先生的託付,展開了新竹荒野的守護行動。志工們歷經四年努力,讓果樹重現生機,並營造生態池、獨居蜂、貓頭鷹等多樣棲地。生態池水面映照蜻蜓翩舞,獨居蜂築巢忙碌。自動相機更是捕捉到野兔的跳躍、山羌的身影,還有保育類食蟹獴悄然現身。天空猛禽盤旋,台灣藍鵲在枝頭聒噪,山溝邊甚至出現三級保育類金線蛙。為守護這片土地免於開發,2024年啟動「一坪棲地」購地計畫,號召全國荒野會員響應。終於在2025年初,397位地主攜手完成購地,柑橘園進而華麗轉身成為「荒野四號地-蔗廍林」,開啟棲地守護與環境教育的新篇章。
(圖1) 四號地環教基地發展歷程。
2025 年,四號地正式啟動行動元年,秉持荒野「棲地守護與環境教育」的理念,將這片土地規劃成三大區域:森林回復區、水生池區與環境教育區。除森林回復區外,四號地將規劃為多元生態環境教育平台,並陸續開設主題式生態工作坊,期望荒野志工、親子團及企業民眾積極參與,共同發揮四號地最大的環境教育功能。
(圖2) 四號地永續規劃三區塊。
(圖3) 打造四號地為多元生態環境教育平台。
期間完成最重要的立牌安置,邀請步道小組專家(雲豹、雲母石)與志工們 (棟哥、螃蟹、給樹)攜手合作,共同打造象徵四號地屹立不搖精神的百年立牌基座。基座採用大小適中的石材,層層交疊、精心砌築,過程繁瑣且沉重,任務艱鉅卻意義非凡。當立牌終於矗立在四號地上,所有人心中湧現無比的成就感,這不僅是一塊立牌,更是一段守護自然的見證。
(圖4) 四號地立牌基座砌石作業。
為了打造一個優質的生態教室,志工們(月梅老師、大目鮪、烏鴉、棟哥、螃蟹) 齊心協力,將夥房內堆積多年的雜物徹底清運,並重新規劃室內空間,讓每一寸都發揮最大效益。專職「給樹」更巧思利用學校淘汰的櫃子,將工具、農具、廚具分門別類,方便取用與歸位;「棟哥」則細心安置投影機與桌椅,讓教室更加完善。當整理完成,夥房瞬間煥然一新,空間彷彿擴大了數倍,搖身一變成為溫馨且功能齊全的生態教室,為環境教育課程增添無限可能。
(圖5) 夥房生態教室整理清運雜物。
(圖6) 夥房生態教室整理。
(圖7) 溫馨且功能齊全的生態教室&恐龍老師的油羅野蜂狂課程。
為了讓園區擁有安全、舒適的步道,志工「水獺」帶領親子團大小朋友,並結合步道專家「雲豹」的專業協助,共同完成這項挑戰。大家從挑選石材、鋪設路面到手作階梯,每一步都充滿汗水與笑聲。這不僅打造出完善的步道,更讓荒野夥伴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體驗手作步道的魅力與自然連結的喜悅。
(圖8) 步道師「雲豹」耐心指導竹一行動團小蜂&小鹿。
(圖9) 手作階梯,揮汗辛勞後,滿滿的成就感。
除了打造優質的生態教室,「棟哥」更細心維護夥房外原本的停車場草地,讓它蛻變成綠草如茵的草皮。躺在上面,柔軟舒適,令人心曠神怡;這片草皮不僅美化環境,更成為綠色療育課程的最佳場域,讓自然療癒融入每一次體驗;也是孩子可以肆意忘情奔跑的最佳活動場地。
(圖10) 四號地綠草如茵的草皮。
揭牌儀式的重頭戲,從日期與時程的敲定開始。最重要的,是理事長與原地主陳先生的時間配合,經過多方協調,終於選定 11 月 9 日午時——良辰吉時,揭牌活動正式展開規劃。這項重責大任,由秘書「貍貓」全力負責,從邀請地主與荒野理監事,到與志工們溝通協調,每一個細節都傾注心力。為了讓儀式盛大隆重、順利進行,歷經數月努力,無不渾身解數,終於讓揭牌活動得以往前邁進。
(圖11) 秘書設計精美的邀請函。
當日的揭牌儀式,流程繁複卻井然有序,背後是多位志工默默付出的成果。其中,來賓停車與接駁是最大的挑戰,幸好有志工們(水獺、蟻獅、青鱂魚、綠豆、麒麟草),全力坐鎮,協調車輛、指引動線,讓來自各地的來賓都能順利抵達。
(圖12) 交管組—完成艱難任務。
為了讓賓主盡歡,安排了報到組 (紅樹林、風城跳蛛、貍貓) 與接待組 (七里香、緬梔花、客雅夜鶯、小樹);其中,專職「給樹」更是精心準備了甜度適中的客家米食——粢粑,以及清香回甘的魚腥草茶。其中,粢粑更是客家庄喜慶招待貴賓的必備甜點,象徵著熱情與祝福。揭牌當日,這道傳統美食成為全場焦點,每位來賓都忍不住詢問,粢粑的香甜與軟糯,讓活動增添濃厚的人情味。
(圖13) 報到組—來賓(原地主陳先生)簽名留念。
(圖14) 接待組—精心準備的客家米食(粢粑)。
揭牌儀式前,為了讓地主、理事與監事更深入了解四號地的過去與未來,特別安排由新竹分會長筆筒樹進行一場簡報。簡報內容濃縮了五年的時光,從柑橘園經營的酸甜苦辣,到志工揮汗淋漓、秘書盡心協調的點滴,完整呈現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更重要的是,它展現了棲地志工繼往開來的決心與鬥志,為未來的環境教育與棲地守護,揭開奮鬥的新里程。
(圖15) 分會長簡報--荒野四號地過去、現在與未來。
整場揭牌儀式的靈魂,非主持人「木槿」莫屬。她以溫柔婉約的語調,掌握全場節奏,感性地陳述每段活動引言,並細心引導來賓就定位。她的專業與優雅,讓儀式不僅隆重盛大,更在揭牌的瞬間,將這段歷史定格為永恆。
(圖16) 揭牌儀式靈魂人物,主持人「木槿」(圖/番茉莉)。
揭牌儀式的尾聲,安排志工群 (筆筒樹、月梅老師、山羊、棟哥、山茶、水獺與蟻獅) 帶領地主們進行園區導覽。沿著步道,地主親眼見證森林回復區的綠意、水生池的生機,深刻感受到自己認購「一坪棲地」的付出是如此值得。這不僅是一場導覽,更是一段與自然對話的旅程,讓守護的信念在心中生根。
(圖17) 四號地導覽,介紹大池生態池。
(圖18) 四號地導覽,高處一偶。
最後,四號地揭牌儀式圓滿落幕,這是一場由地主、理事、監事、志工與秘書群共同譜出的和諧樂章。每一份心力都凝聚成今日的成果,象徵守護自然的堅定承諾。未來,四號地將持續肩負棲地保護與環境教育的使命,讓這片土地成為生態永續的典範,並在荒野理念的指引下,綻放更多希望。
(圖19) 四號地揭牌(理事長、原地主陳先生、分會長) 。
(圖20) 四號地揭牌儀式圓滿落幕,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