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子渝
圖 / 左手香、橘貓、木玫瑰、鍬形蟲、橡實、咬人貓
活動時間 / 2025.11.12
活動地點 / 石光國小
▲這是在石光國小的第二次的課程,橘貓分享在施作落葉膠囊後這段時間孩子們的觀察記錄。孩子們發揮了敏銳的觀察力、有趣的想像力與生動的表達,一幅幅的記錄讓我們彷彿親自走進了膠囊,一探小生物們的大大世界。
▲落葉膠囊中除了最常見的螞蟻、蜚蠊(蟑螂),還會有什麼呢?鍬形蟲為我們介紹了許多有機會出現在膠囊裡的小生物。
蜚蠊,野外的蟑螂,主要吃各種有機質,落葉腐木、屍體,是生態中重要的清道夫。都市中的蟑螂因為穿梭在都市中的污染物,因此我們都認爲蟑螂很髒,但實際上野外的蟑螂可不會喔!另外原來有一號稱台灣最美的蟑螂帶紋紺蠊,是台灣原生種,翅膀上帶有翠綠與橘紅的金屬色,真的超美,以後有機會到山區,記得仔細找找看能否遇見。
白蟻,我們會聽說木頭被白蟻蛀,在建築物中發現通常都令人擔心,但野外的白蟻是重要的分解者之一,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話說白蟻可不是螞蟻喔,反而跟蟑螂的親戚關係更近!這真是出乎意料之外。
▲鼠婦,國外來的鼠婦顏色圖案五花八門,是目前寵物界中的明星喔!台灣也有鼠婦,只是台灣野外的鼠婦挺小的,外觀也比較樸素,也是生態系中重要的清道夫。鍬形蟲帶來幾個鼠婦的大模型,讓我們能清楚觀察鼠婦的構造。數數看!鼠婦有幾對腳呢? 答案是:7對。 所以鼠婦是昆蟲嗎?原來鼠婦是甲殼類動物!跟龍蝦、螃蟹才是親戚!
其他還有甲蟲、蜘蛛、馬陸、蜈蚣等這些都是落葉膠囊中可以發現到的小生物。這些小生物都是自然生態中重要的清除者、消費者、分解者,能加速分解者將落葉腐木變成土壤中的養分,進而提供需要這些養分的生物。
蜘蛛、蜈蚣就是重要的消費者,他們是肉食性,專吃小昆蟲小生物,所以會抑制被捕食者的數量喔!
一個平衡的生態,需要每個角色各司其職,例如:其中某一物種不見了,可能就會造成另一個物種增加,便會破壞了這樣的平衡。也因此生物多樣性變得很重要,太單一的物種,平衡便容易被破壞。
▲聽完鍬形蟲精彩的介紹,橡實與左手香帶著大家一起選個落葉膠囊開箱囉!光是決定要開誰的膠囊,大家就超興奮的。在墊子上打開,攤開落葉堆! 打開前提醒怕蟲的孩子,不要嚇到,也提醒興奮伸出雙手的孩子們要溫柔地尋找藏身在落葉堆中的小生物。
「啊~蟑螂!」「這好像跟家裡看到的蟑螂不太一樣!」
「啊~有蜈蚣!」「確定是蜈蚣嗎?仔細觀察一下一小節有幾對腳呢?」
「啊~這個尾巴有夾子狀的東西!」「這是蠼螋喔!」「哇~出現很多蠼螋,看起來年紀還不大,可能是同一個媽媽生的喔!」
「也有好多馬陸!」
「還出現了不少鼠婦喔!」
「我剛看到有一隻長長的很多腳,怎麼不見了?很像是大蜈蚣!」大家七手八腳一起幫忙尋找這隻失蹤的多腳蟲~~
原來在落葉堆裡面有那麼多小生物!大家興奮地圍著落葉堆,翻得不亦樂乎,即使下課了,孩子們都捨不得離開~~
▲下一階段,大家要一起動手DIY樹枝獨甲仙冰箱貼,志工們事先搜集樹枝,整理好每一份材料。藉由各部位的組合,孩子們可以了解獨甲仙的構造。過程中,雖然志工們提醒腳太長,會不會變得像蜘蛛?但充滿想像力的孩子,總是有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每個作品都有散發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感謝石光國小師生、與志工們左手香、橘貓、木玫瑰、鍬形蟲、橡實、咬人貓熱情的參與課程。順利完成這學期的最後一次活動。期待下一期還有機會再回到石光與大家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