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生態城市】為大樹做體檢

【與荒野同行】竹一團樹木調查B組 

    

    撰文|秋月蒼鷺 

圖片|白鷺鷥、長頸鹿、秋月蒼鷺  

地點|綠水里活動中心   

日期|2022年8月28日下午場

在幾天悶熱天氣的肆虐下,竹一團有先見之明,借用了綠水里活動中心,讓今天的樹木調查活動的前半段,能夠在比較舒適的環境下順利進行。我們在室內一路從相見歡認知到技能篇的同時,外面天氣也呼應著從艷陽高照、烏雲滿布到雷聲大響。大家都在心底默默祈禱,等一下實地測量時,只要撐個半小時不下雨就好。

但天不從人願,我們分成兩組徒步走去交大博愛校區,天色越來越暗,我們趕緊在交大門口就開始做樹木調查。一組只量到2棵樹,傾盆大雨就從天而降,只好趕緊躲進馬路對面的騎樓避雨,否則每一個人都變成落湯雞。雖然如此,這一群關心氣候變遷議題的朋友,對於愛護樹木的心,卻沒有被大雨澆熄,在室內仍然繼續學習、討論與計算樹木的固碳量,並分享未來如何在生活中實踐節能減碳。

目前氣候變遷問題日益惡化,需要大家一起合作做一些努力,才有可能減緩氣候變遷的惡化腳步。希望未來類似這種樹木調查、節能減碳等宣導活動能夠持續辦理,影響更多人一起來做節能減碳和愛護樹木。

首先用種子、發芽、小苗、大樹四個階段的簡單遊戲,進行相見歡及分組,炒熱現場氣氛,活絡大家的精神和叫醒每一位心中的小朋友,作為後面課程的暖身活動。

再來進行樹木固碳的一些基本認知,介紹了樹木驚人的本領,溫室氣體的重要性,樹木與氣候變遷的關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過多,人類要承擔的後果有哪些?以及對於目前的氣候變遷問題,我們可以做什麼?

經過燒腦的樹木固碳的認知討論後,接著長頸鹿介紹實際測量的方法。首先介紹測量工具有直尺和樹徑尺,接著說明量測的技巧和學理依據,用直尺量出樹木和人在直尺上的刻度,


拿出直尺,0在上方,手伸直與身體呈30-40度,也就是在離樹木約1.5倍-2倍距離點測量。太近,頭容易上下移動,準確性會降低;太遠,彼此數據差太小,誤差也會變大。所以測量樹木有其一定的方法。

我們趁雨還沒完全降下來前,趕緊做實際樹木的測量。從選定樹木,繋號碼牌,GPS定位,量樹木的胸高直徑,標兵測量樹高。大家動作很快,跟大雨做賽跑,量到二棵樹木的基本資料。

大家先擦乾身體,壓軸由白鷺鷥主持播種篇,將剛量測的資料整理計算出樹高,材積,伙伴拿出手機計算,得到樹木的固碳量。原來,活了數十年的松樹,固碳量只有幾百公斤。而每人平均一天排碳量約20公斤,要多少樹木來幫忙固碳呀!


最後,學員出來分享今天的學習成果,以及日後在生活中可以減緩氣候變遷的實際做法。今天出來分享的學員以男生為主,很高興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中,看見男性也加入行動。

三個小時的”樹木調查”活動,一下時間就過去了。這次的參與人員學習意願強烈,反映回饋熱烈。樹木默默為地球付出,人類卻肆無忌憚的產生各種人為的溫室氣體,大肆破壞自然生態環境,人類應該深切自省,除了讓樹木好好長大和好好活著,並從生活中做各種節能減碳的作為,以減緩氣候變遷的惡化腳步。


※感謝協助的本次志工群:白鷺鷥、長頸鹿、秋月蒼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