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豆的獨居蜂的觀察紀錄 

花豆的獨居蜂的觀察紀錄

撰文|邱馨平 (花豆) 

圖片|邱馨平 (花豆) 

地點|油羅、六燃

日期|2022/04/30~09/04 

2022/04/30~06/25 獨居蜂學習篇 

圖文:邱馨平 (花豆) 

緣起~


你認識蜂嗎?

你對牠們的印象是什麼?

都會產蜜?都會螫人?

都成群結隊地住在蜂巢裡?


無意中在新竹分會看到安心解『蜂』-獨居蜂公民科學家培訓計劃,課程的文案宣傳所吸引的!

但,真正吸引我的目光,引起我的好奇心,是放在文案上端的照片,那相片是拍攝一隻蜂,六腳緊緊地夾住,比蜂牠自己身長還長的葉子,心想:哇!牠是怎辦到的?牠是如何把葉子咬切下來的?

這葉子比自己的身體還要長,起飛運載時,會不會很沈重?需不需要休息?啊~這一聯串的疑惑,實在太有趣了!更是點燃我的探索心,好想了解這隻蜂在生活上,是如何的豐功偉業?更想知道牠們在大自然界的奧妙,於是啊⋯

安心解『蜂』—獨居蜂公民科學家培訓計劃 課程~我。來。了!


學習真是一件好事!

它讓我了解了~

啥!在蜂界裡⋯不就是會提供我們蜂蜜的蜜蜂為蜂族群的眾數嗎?No!

什麼?這類會製造蜂蜜的社會型蜜蜂⋯只佔全球蜂族的10%,其餘的⋯蜂大都是獨行俠!

這這這!太顛覆了!這獨行俠的獨居蜂族群,有這麼大數!卻對牠毫無所知!

而且多數的獨居蜂(對社會型蜂生態之外的泛稱),於生活在週遭𥚃,不只有採蜜,也為植物授粉,還會狩獵,幫助農夫除去害蟲,此外,也會摘葉(哈哈!像是在文宣上看到的)、築泥巢,會住在竹管裡、樹洞中、牆壁縫,有的甚至在室內,久未動過的器材或雜物堆中可見到哦!

學習也讓我了解到~

才知文宣上的那隻切葉蜂是「亮胸切葉蜂」,那可真是厲害的母蜂, 這蜂媽媽從產卵、築巢、覓食⋯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樣樣自己來,不假他人之手!而且上了課才知道,有時還要帶著比自己身體「大隻」的蟲體回巢飼育,在返巢的途中,要休息多次,才能回到蜂巢! 這讓我想到,好比媽媽上市場買菜,雙手提滿了都是孩子喜愛的食物,手沈沈地好重啊!一趟回家的路,在途中也是會休息個幾次,才到家。  另外,藉此也了解其他的切葉蜂的生態,如:有些切葉蜂也會利用葉子來封住洞口呦!真奇妙!


學習也可動手做~

課程裡最棒的之一有:安排了讓學員親自動手,為此次學習基地-油羅田裡的獨居蜂蓋一棟「蜂旅館」很是令人期待的!

講師先為學員選製、裁切好的木條,並挖出長形凹槽,這是母蜂未來孵育的地方;且示範在木條凹槽上方,貼上透明塑膠薄片,以利日後的觀察,接下來是換學員動手製作囉~,

除了我們要做一組木條型蜂旅館外,也要完成竹管型的蜂旅館。以細竹子為素材,砍切有竹節的地方需預留少許處開始,以12-15公分為竹管尺寸長度,再由粗至細的口徑,挑選合適的竹徑大小做側剖,並封上膠帶,以利日後開封觀察。

哈哈!我們一群人聚在一起製作竹管蜂家時,當然會討論如何做到較順手,並且會相互合作,

我們也要做一名稱職的蜂旅館建築設計師,要把竹管蜂巢𥚃的竹膜清理乾淨,吸引獨居蜂願意青睞來住自已做的巢管飼育。偶爾也調皮一下下~我們開始在竹管上頭⋯寫上與蜂有關的成語,或是諧音有「蜂」音的語詞,文思泉湧,一夥人玩得不亦樂乎也!如:招蜂引蝶、蜂擁而至、「蜂」富人生、「蜂」調雨順、花見「蜂」狂、「蜂」吹草動見花來⋯等等,後來這些竹管全群聚放入大膠管𥚃,根本看不到上頭寫了些什麼⋯但這樣的過程實在太有趣了!

後來天候不佳,影響到蜂媽媽來此借坑築巢的意願!幾週來,一連下了好幾場雨,

竹管大都泡在水𥚃,沒有引蜂來,卻招了不少螞蟻⋯這些不速之客,是來躲雨的嗎?

想為蜂旅館上方放置擋片遮雨,有用嗎?先別管這麼多了,先動手做好遮雨片再說吧!

當在基地油羅田的課程告一段落時,也順便帶走木條管蜂巢移地野放,可就近觀察。


學習更讓我明白~

此次安心解『蜂』-獨居蜂 公民科學家培訓計劃的課程,講師們都非常用心地準備好資料外,並且把他們這兩三年來,所做的各式各樣的獨居蜂種觀察紀錄,在這短短的室內上課時間之內,將累積至今的功力,傳達給我們這群學員了解。就好比你已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學習看這世界一樣!你不需耗費時間,無所事從,漫無摸索,因為講師們已經把長期觀察研究報告,熱心奉獻地教導給我們,對身為學員的我們來說,有如搭上高速鐵路般,快速的學習吸收獨居蜂的知識。

我們在做窺管觀察時,如有不明白處,隨時提出,都能即時解惑,實在感謝!

如:個人帶回移地觀察的木條巢管,不久之後,來個開封探究,哇!在開封的過程,實在令人期待極了!如開獎一般,啊~真的有驚喜的發現!雖然只有一個巢室、一個蛹,還抽動抽動的,但,生命實在是太奧妙了!趕緊再把它封起來,放回原處(戶外)。  隔天剛好遇見老師,老師殷殷告知,要趕快移居到室內來,因為,這樣子可以排除在室外影響到生長的因素。老師非常熱心,當下給了 我一個透明管狀的觀察盒,讓我能夠即時地,將牠移進室內觀察;但是,等啊!等啊!等啊等!久久未見羽化成蟲出來,想必牠再放回室外不久後,已被其他生物入侵了!而我做的亡羊補牢,已無濟於事。事後,想想一個生命能如期順順利利地成長,實在真是不容易呀!之後,也聽到同學們有的如願看到自己蜂旅館的成果,大部分的同學是和我一樣的結果。


其實,這些經歷的過程,由自己親身去感受和見識到,最深刻的、最有感覺的,才是最佳的學習!


末了,講師們已將他們這些年的觀察記錄,整理出書。真是太好了!後進有福了!

這是認識『獨居蜂』的入門寶書,也是蜂界的葵花寶典一般,不明白時,都可以隨時翻閲呢!

希望將來能透過展覽,傳達更多的理念和蜂訊息給民眾,期待大家來和蜂做朋友💕。

 2022/07/23~07/30 獨居蜂 裝置藝術展品製作篇

圖文:邱馨平 (花豆) 

美好風和日麗的開始~

結束幾個週末在横山鄕豐田村油羅田的戶外課程後,今天來到新竹分會的場地,開始另一階段的課程!嘿嘿就是⋯準備佈置展覽現場需要的裝置藝術展品。真心的說,真的很期待,不知對展場有豐富經驗的專業老師們,在看過文案後,在他們的藝文創意思惟領域𥚃,想以什麼方式、見解和靈感,來對「獨居蜂」,型塑出怎樣的立體樣貌之裝置藝術創作品呢?這些新點子的呈現,著實地吸引著我,更是點燃我的好奇心,好想快點跟隨講師一起來學習!


一到分會,即入眼簾的是一大捆綁住好,放在地板上的竹皮細長條,還有一捆一捆各種不同深顏色的布繩,以及各式不同的盒子𥚃,裝著色彩繽紛,顏色卻是強烈對比,且形狀被剪得大小不一的貼片,它們佔據了工作桌腳下的一個大區塊,目光不被這些搶眼的貼片所吸引都很難!

還有講師們準備好的各種蜂種的圖案,再加上如A4一般大小的透明膠片⋯等等。

説起那講師準備的蜂圖案,厚厚一疊,任君挑選自己喜歡的蜂或是看來「蜂」姿優美的圖片,是為之後要製作的圖稿。但⋯講師真的太貼心了!擔心學員的藝術頭腦,被所認知的大自然顏色⋯刻版化⋯因此,全部以電腦的隨機亂色處理過,顛覆了原先蜂種該有的顏色。這一回要喚醒你我的創意心魂,來一場天馬行空之色彩大冒險之旅的體驗,有請學員們好好地享受呀!有了如上述的素材,聰明的你,猜到這次我們準備要創作什麼藝術作品嗎?

告訴你⋯是⋯『馬賽克拼貼』。同學説:可以動手製作了嗎?哦~No!別看似簡單哦!它在製作上,可是有絕竅的喲!當然還要有講師講解,才知如何做起,不然…會事倍功半⋯好。辛。苦。啊~


哈哈!因為…心急的我…就是大略聽了幾句講解,便動手進行製作,將竹皮細長條圍成想要的圓圈大小,固定好,再截透明膠片為竹圈內的同心圓,在膠片上的圓周𥚃面,打上洞孔,以便開始穿上布繩,一圈一圈地從竹圈纏起,再從膠片的孔洞上穿進去,這樣地繞捲布繩,要把同心圓膠片固定好在竹圈內的中央位置𥚃,從起點開始,直至再次遇見起點,這樣圍一圈!嗯!那個⋯看似簡單的⋯結果做到一半⋯,慘事發生了!!!

原來在做的過程中,要「一邊拉緊布繩,一邊纏繞竹圈」,依序進行,這個就是把竹圈外圍裝飾美美及透明膠片能在竹圈內,立正站好置中央,做好此作品的眉角之一!

因為,一開始就沒做好,都是較鬆散…,只好全部拆掉,重新再捲起袖子,再來重操作一遍,耗時又耗力,真可謂:欲速則不達!真的是事倍功半啊!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圓形透明膠片上完成期待的「馬賽克拼貼」。這個也是看似簡單,卻是比之前的竹圈纏繞⋯更。恐。佈!原本以為這也沒有什麼,先挑選喜愛的顏色,選定好,都只是三角形的呈現而已,那知…卻是耗費更多心力!一個三角形接著一個三角形,依序貼下去,沒想到為了配合另一個形狀,就得再剪一個特製的三角形,之後的每一個三角形,都變成在做特製的三角形拼貼,此時已經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卻只能完成一小塊區域,想想依如此方法做,太沒有效率了!需另外想法子,以增加效能!最後,想到先把有定形作用的大三角形,先拼貼好,其餘的,再依空隙的需要,剪製不同大大小小的三角形拼貼,如此終於完成了!這花了許多時間完成的作品,做好了,真的好有成就感啊!喜悅~不時地被拿起,就往燈炮的地方照一照,欣賞它的透光性,想想之前在油羅田上課的情景,再想想即將於二週後開幕的展覽,更是期待,同學們一起加油囉~


開心這次能親自動手製作展品,對我來說是一件既新鮮又新奇的事情。因為,通常去參與課程時,大部分一段的課程結束之後,就是結束了!所有留下的收穫與心得,就是自己放在心裡,慢慢地去孕釀和沈澱,行有餘力時,再去想想⋯希望對未來可以再做些什麼!很少有這樣子,上完知識性、觀察性的課程之後,然後學員們共同去準備展場所需的裝置藝術作品。是學習成果的呈現外,也是一個和同學們共同發揮的學習成果展。相信有了我們這些親製的藝術展品,在展場上面的呈現更豐富化了,也增加視覺的饗宴哦~

2022/08/27 (晴)獨居蜂首場導覽篇 

文.圖:邱馨平(花豆) 

安心解『蜂』!-獨居蜂公民科學家培訓計劃展…在「六燃大煙囪下」佈展。

朝向遠遠望去經歷過戰爭彈孔洗煉過的大煙囪方向走去,準備踏入六燃這充滿人文歷史故事之地…本以為如大地剛甦醒般寧靜安然…沒想到卻是熱鬧非凡!

原來今日有小農環保綠市集在此擺攤,雖然攤位擠滿於前庭,遮擋最佳視野,不容易讓民眾看到攤位後的裡面有展覽。但,仍希望帶來人潮入展場,多多讓大家一起來認識獨居蜂。


這是一個小而美的蜂展,是從四月初著手進行,我們這群學員以橫山鄉豊田村油羅由為學習、觀察的基地,將所見所聞記錄、報告,到最後的策展、解說是一套完整的公民科學家培訓計劃哦!


此次獨居蜂的佈展構想~透過印象中以『砍切細竹子,製作竹管蜂旅館,藉由有些獨居蜂母蜂孵育時,借坑築巢的習性』把這學習裡好深刻的過程,擷取為佈展的意象,將竹管變成竹筒,營造出蜂旅館放大版的模樣,在專業佈展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合力打造一面巨幅的竹筒建築蜂旅館牆面,此牆同時裝飾日前大夥用心思,花了相當時間製作的閃耀發亮「獨居蜂馬賽克藝術拼貼」模板和燈飾,除了凸顯獨居蜂這主題性,也能馬上吸引參訪者走入展場的目光外,更可讓來參觀展覽者拍照留念,是帶走美好回憶的景點。


解『蜂』後初試啼聲,趕緊將展覽場地整理好就序,陸陸續續地來迎接民衆接序進場,還好都能從容由一組解説完畢,另一組跟續進來,大小解說員們輪番上陣,相互合作,相互協力,真是好極了!

如在「窺看.獨居蜂巢管」這展室裡,看到我們的兩位小小解說員向民眾介紹『蜾蠃』兩字如何唸出,其讀音為何? 他們透過雙簧方式一問一答演示給民眾知道,透過這亮眼的呈現手法,民眾想必…也會對這「蜾蠃」兩字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記呢!果然這些日子相處下來,有培養出默契喲!

其中,也發現大部分來看展的都是為六燃大煙囪或小農綠市集而來的,果真是天氣好,讓人們外出走走舒展筋骨和身心開朗。如能意外地在六燃場地吸收到獨居蜂知識,及了解其祕密生活,也是最棒了!(如果有專誠為獨居蜂展而來,對解説員而言,更是美事一樁!)


下午來參觀的人潮,越來越多,一波接一波地湧入,讓大小解說員忙碌不已!小展館一下子擠了不少人,但我們儘可能地從蜂的「社會性」和「獨立性」其生態習性的不同,依一般所熟悉的蜜蜂切入説明,讓民眾好理解,再來細説獨居蜂於食、住、行、育的秘密生活,如此循序漸進地解開對獨居蜂的疑惑,讓民眾無需懼怕蜂族們,進而引導尊重生物多樣性和維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也和蜂族群做朋友!


進場參觀的民眾,發現有小小解說員可為他們服務,都很驚艶!而且以親子組、媽媽們組、大叔單兵組最為認真聆聽了!

親子組中可以感受到爸媽抓緊時間(因小孩容易游離),來認識獨居蜂生態,將所得到的知識,再帶回給小朋友。

媽媽們組給予小小解說員最多的讚譽了!除了仔細聆聽外,也大大讚揚小小解説員活潑大方、有條有理、言詞清淅,並且還相互合影留念呢!

大叔單兵組的認真⋯感覺是抽絲剝繭地一層層地提出疑問,這之中也有反思,和相互討論哦!在旁聽到比較印象深刻的,例如:「問到如果獨居蜂母蜂一口氣生了許多的幼蟲,會不會變成群居性⋯?」小小解說員也很有智慧地解謎哦!(我的猜想⋯是生物有其生存的基因在、與生俱來就有的能力,早已寫入世代裡)

這樣一整日導覽下來,越來越有感受到⋯果真如此計劃的副標題—「獨居蜂公民科學家培訓」,因為我們有幸參加了這個計劃,從學習知識開始,到最後與民眾分享討論,並傳達守護永續循環的生活環境,這樣的內化行為,也就是一位公民科學家,所該具備的素養!


真好!我們又精進了!謝謝大家💕

2022.09.03(颱風日)獨居蜂展風雨篇~

文.圖:邱馨平(花豆) 

雖然這些日子以來,都是艶陽高照,晴空萬里,氣溫高升,暑氣逼人,尤其在颱風來襲前,放眼望去的戶外景象,更是如此。有時會希望⋯老天爺安排一場劇,如天降甘露,解眾生之渴的戲碼或來場灰諧劇,讓天轉陰,伴隨著徐徐涼風的吹拂,一掃悶熱的燥氣。

但,還是真心希望颱風不要來!因,好想讓民眾有機會,走進在六燃的獨居蜂展場裡,如蜂一般穿越竹管,感受蜂媽媽一身為育雛的偉大!


還好⋯老天爺沒有延續昨天夜晚裡的大風和大雨,雖風雨氣勢減緩,但,一陣陣的來,也猶如和大家玩一場遊戲似的,讓你在出門時,是要身邊帶上一把傘好呢?還是穿上雨衣好呢?這樣地被捉弄一番呀!


今日剛好也有綠市集在六燃的擺攤,這些種植友善作物的有機小農或是以友善環境而手作的實用品,剛好相遇於此,彼此經驗交流,訊息交換,也傳達日日好食物,日日好生活,建立人與生態萬物,平等互惠互利的平台,是為好的永續之良善循環!


都已是颱風天了!真不巧!下午展場裡,又加碼來點“停電”的演出,沒有了影像畫面和聲音播出,頓時間,更是寧靜許多。

『下雨天,留客天』,剛好留下了綠市集的老闆們走入展場來,平常需招呼過往客人採買的他們,現終有機會,轉換角色,改變心情,放慢腳步,化身為一名參觀者,認識安心解蜂-獨居蜂展,來聆聽我們在這獨居蜂領域努力的紀錄


先從小農較熟悉的角度開始介紹起,我想來點⋯這樣的開頭~

請問您種植的蔬果是由誰幫忙授粉?您有看到是蜂農剛好在菜地附近放了蜂箱嗎?『沒有』! 是的!您的蔬果成長,除了蟲、蝶…協助等等外,不會是我們所熟知會製造蜜的蜜蜂授粉,因為我們不會常常看到蜂箱出現,但,您卻能依時地,收成蔬果,這是怎樣的一回事呀?


原來,幕後的推手是…今天要和您分享的獨居蜂及其牠一生的故事。牠們可是默默為您守護菜園子的小。精。靈哦!

哇!小農老闆聽了之後,從表情中看到晃然大悟!…原來我的蔬菜、水果收成好,背後的功臣是這些平常被忽略,卻偶而在附近嗡嗡嗡叫的獨居蜂呀!

獨居蜂是這類單兵生態蜂族的泛稱,相對於我們一般熟知的蜜蜂、虎頭蜂、長腳蜂大多是「社會性」的蜂種而不同。但,他們卻佔全球蜂的80-90%之多,且飛行敏捷、訪花效率高,是農夫的好幫手,而我們卻對牠們所知寥寥!

開心能透過展覽及自身之前的竹管觀察,分享解説給小農老闆們清楚明白獨居蜂的各種生活上的秘密!


時間滴答地過,風雨卻一陣陣,來得又急又猛,越來越有颱風味了!(怡君總召見到我們在群組的貼照後,急呼⋯快回家!)

在風雨交加中,抬頭見展館大門口左側上方的長腳蜂族群孜孜不倦中,無論外頭是艶陽高照,或急風暴雨,都不受環境變化的影響仍怡然自得。牠們在這裡,因天時地利蜂和下,也成了活展品道具,如裝置藝術作品一般,並把時間因素巧妙放入⋯巢室有日漸壯大的趨勢喲~


末了,謝謝今日參與解説的夥件。

啊~時間過得好快!明天是安心解『蜂』-獨居蜂展,最後一天了喲~希望天公快作美,乘風散步來看獨居。蜂狂展吧!

2022.09.04(陰雨)策展終日,完結篇~

文.圖:邱馨平(花豆) 

吸一口晨光的空氣,依然可以感受到溫潤的水氣瀰漫在空中…同時也帶有幾分的涼意~哈哈!是颱風尾眷戀著大地,拾不得速速離開,轉呀轉!給了在生活裡的這番好風味!

啊~

今天是安心解『蜂』-獨居蜂 公民科學家培訓計劃,在六燃大煙囪場地,佈展的最後一天,心情有點微妙不拾⋯,但,仍然把展場依序整體好,迎接民眾的到來!不過呀…此時天候⋯依然風風雨雨的⋯看來⋯就只能依老天爺的安排囉~~


先謝謝友辰、雅惠和花豆在風雨天一起來服勤,期間有彼此的言談交流,更是有興趣!

老天爺果然是照顧著,一天勤務下來竟也有多組訪客,趁著展覽最後的日子,趕緊來到訪。但,印象最深刻的…是搶頭香的親子檔…無畏一陣風、一陣雨,專誠騎車而來的三人全家福。好感人呀!大部分的人,應會選擇窩在家,但,他們卻是出門來認識獨居蜂。

於此,更要以熱情解說的心,回報冒雨前來的他們,三名解説員服務三位訪客,此為VlP等級,恰恰好極了!

原來他們的孩子喜愛昆蟲,爸媽用行動來支持孩子,常於自然和展館中遊走;感受到爸爸、媽媽全心愛孩子,陪伴孩子及以求知若渴之心,專心聆聽講解和做記錄。

這位爸爸先分享他在家附近,看到的忙碌單蜂開始,提出問題,再以解説和討論方式進入說明;開心有解惑到這位認真爸爸的疑問,讓他對大自然的奧妙,更充滿了探索好奇的熱情!

也是我在這段解說的日子裡,看到擁孩入懷,從頭到尾坐在影像螢幕機前,仔細觀看不鹿攝影大師為此展覽,花費心思製作的影片。

其間,也冒雨撐傘帶著母子兩人,看看架在六燃展場戶外的蜂旅館,以加深解說內容的印象和豐富看展的趣味性。

最後,心喜~聽到爸爸媽媽的『還好今天有來,真是不虛此行,收獲很多(滿滿滿)』,看到…嘴角上揚,心滿意足,頻頻點頭感謝致意!

啊!這真是給予解說員最好的回饋了~

陽光初露臉,一掃之前的風和雨,給颱風天帶來光和熱,在六燃場地的獨居蜂展覽在此也先畫下句點。



後記:

這次展覽是從印象⋯以⋯為人們提供蜂蜜的蜜蜂,是蜂族群的大咖!

沒想到蜂族中,原來是以80-90%的獨居蜂為主,而蔬果的授粉,成長豐收否?和牠有著相對的關係呢!

從四月初開始,透過一堂一堂的課程學習,在知識傳授、動手製作蜂旅館並觀察獨居蜂生態,到裝置藝術展覽品⋯等細項完成及最後的策展佈展。

有近五個月的時光,從無到有的學習體驗,並將自身吸收的知識和觀察的所見所聞,以解說方式分享給民眾外,也更了解到友善自然生態的重要!不僅尊重不同物種的生存棲地,同時提升人與生態環境品質和生活空間,並藉以豐富生物的多樣性,讓大自然蓬勃循環、欣欣向榮;在生生不息永續發展下,做一件事情讓世界變得更美麗。

於此,除了民眾所有收穫之外,其實獲得最多的,是自已!

最後,由衷誠摯感激,這段期間大夥不分彼此,同心合力的投入,讓安心解『蜂』-獨居蜂的活動,從學習、製作、報告、佈展、解説…等過程,有如文章中的啓承轉合,一氣呵成,精彩絕倫!今活動已圓滿落幕,深刻印記在學員你我心中,很開心~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