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 綠活親海小旅行三民國小 

111年 綠活親海小旅行三民國小 


撰文:鄢嫚君(小樹) 

圖片:連美香(蓮花)、鄢嫚君(小樹)

日期:西元 2022 年 10月1 4日 

地點 :環教館+香山溼地 

日  期:111年10月14日(學生場)

總  召:彭成源(天狼星)

解說員:彭成源(天狼星)、張珊菁(蝸牛)

實  習:連美香(蓮花)、鄢嫚君(小樹)

撰  文:鄢嫚君(小樹)

圖  片:連美香(蓮花)、鄢嫚君(小樹)

參與人員:三民國小27位六年級學生及班導師

近一週北台灣的陰雨綿綿絲毫沒有南移至新竹,10月14日晴朗有風的好天氣迎接了來自三民國小六年級的27位小朋友,與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夥伴們一起綠活親海小旅行。

 

蔡老師與同學們活動前30分鐘即抵達環教館,對於因疫情而延宕的小旅行十分期待。同學依據座號是直數或合數分成了兩組,由解說員蝸牛帶領質數同學先認識環教館「溼地守護天使」展示區,解說員天狼星則引領合數同學自「垃圾與生活」展示區開始探索。 

「垃圾與生活」

棄之如敝屣的垃圾在巧思之下,可以妝點生活的每個角落,成為另類藝術裝置;環教館透過活動式的垃圾車模擬了垃圾從最初棄置後,依據不同類同進行垃圾分類到資源循環利用,讓同學可以更體現這流程下的繁複與步驟。

同學們各各嘗試著提起每人每週平均製造8公斤垃圾的箱子,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原來在做好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再利用外,減少製造垃圾才是治本之法。

「溼地守護天使」

被譽為「地球之腎」的濕地,與森林及海洋並列為全球3大生態系統,全球目前擁有1,953個重要濕地,在在蘊含豐富的生態資源。香山濕地為北台灣最大的濕地,面積達1,768公頃,大約是1,700個田徑場的大小,聚集了超過300種以上的水鳥,同學們藉由觀察水鳥的腳、嘴及身形,認識不同種類間的覓食生存方式;精緻的螃蟹標本懸掛於空中,十分吸引他們的目光,其中隱藏了地球的活化石,俗稱夫妻魚的-鱟,足見濕地生物多樣性;仿造底棲生物生存環境,總是讓學生躍躍欲試,脫下鞋子,恰似靜悄悄地生活在溼地土壤與沙之下,畫面趣味橫生。

「海山漁港實地探查」

約略20分鐘車程,解說員與同學陸續抵達海山漁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一探濕地風貌,換上鞋子準備好出發去探查囉!

「海濱植物」

濱海植物為了適應海岸鹽分、封殺等環境,發展出了特別的適應方式,如莖葉肥厚可保留更多水份;植株相對低矮可減少被海風折斷的風險;莖節都能長出不定根,將植物固定在鬆軟沙地上等。海風下的植物演化出來與環境共存的方式真是令人佩服。

搭配今日的海風,同學們玩起了沙灘上的保齡球-濱刺麥輕盈針刺狀的果實,隨風跳躍滾動的傳播種子機制,必賽看看誰的滾動更快與更遠。

美麗又堅強的黃槿是海岸防風的優良樹種,因為葉子加熱後會散發特殊香味,早期農村時代是阿嬤炊粿的襯墊;在古早沒有衛生紙時,也常用黃槿葉來代替;葉芽更是早期小女生拿來當成耳環的扮家家酒工具。先人如何運用周邊的植物特性為生活加分點綴,也讓同學們嘖嘖稱奇。

「動物篇」

港邊潮水退去後,一隻隻有著古怪模樣的彈塗魚,正為了鞏固自己的地盤,惡狠狠得驅趕其他不速之客;這多才多藝的魚,除了會走路,會爬樹,還會跳舞呢!而眼睛不像大部分魚類長在身體兩側,而是長在頭頂上,正是演化的最佳代表,為了清楚的看到天敵-鳥類的行蹤,所以對於影子和震動都非常敏感呢!

螃蟹一呀,爪八個,兩頭尖尖,這麼大的個。一聽到要下濕地,同學們都雀躍不已,股窗蟹飛快地閃避同學們的雨鞋,同學們眼睛眨啊眨,好似看見螃蟹在奔跑,忽然間又不見他的蹤影;靜靜觀察到「吾皇萬歲!萬萬歲」揮舞著雙螯的萬歲大眼蟹,忍不住模仿起來,那細長的雙眼挺出水面,好像潛望鏡,看得同學喝喝發笑;蝸牛徵求跑最快的同學來海邊擦黑板,呼嘯而過時,清白招潮蟹悉數跑進洞裡的畫面,讓同學們個個也試著往不同方向「擦」黑板,最後大家定在終點位置,各個安靜下來,等待著螃蟹從洞裡出來打招呼。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上岸前,手上觀察著得螃蟹,同學們都一一放回石頭邊、水窪處,明白生命的珍貴而愛護這些小動物們的同學真棒!

結束前,解說員天狼星拿出精心準備的小禮物,各式各樣海洋生物摺紙:鱟、蝦子、螃蟹、章魚等,利用有將徵答的方式,為同學們回顧了今天上午體驗所得,也為今日的綠活親海小旅行畫下終點。香山濕地真是新竹不可多得的生態環境,期待未來有更多的新竹孩子也一起踏上這塊土地,認識這些形形色色的濕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