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護・守護.石硬子手作步道工作假期】 

【手護・守護.石硬子手作步道工作假期】



羅玉芳(山茶花) 

圖/邱佩娟(高蹺鴴)/邱熙亭(長鬃山羊)/羅玉芳(山茶花) 

活動地點/新竹縣峨嵋鄉新竹縣峨眉鄉石硬子古道 

日期/20221030

     位於樟之細路國家綠道上的石峎古道,連結峨眉、北埔到南庄,最早是賽夏族的遷徙路徑,也是荒野保護協會夥伴長期關心之處。透過千里步道協會與荒野保護協會的長期合作與環境教育的結合,與在地夥伴一起守護棲地,落實綠道的永續環境理念,古道才得以慢慢恢復原貌。我們將持續與夥伴以貼近自然的方式,共同進行步道的修復維護工作,透過千里步道的老師、助教們的引導,我們學習運用工具,一點一滴的徒手整理這條古道,讓石硬子古道能夠循著先民的腳步,找回那段生活與文化的軌跡,保持自然樣貌。

讓我們在這個周末來到這條幽靜的古道上揮汗手作,來趟「無負擔」又飽滿的工作假期。 

上午8:30所有夥伴在會師橋集合,聽著講師介紹今天的活動流程 

助教們示範工具的使用及安全事項說明 

順利安全的搬運一塊大石頭需要技巧和合作 

入山儀式-所有夥伴聚集伯公廟,祈求工作順利事事平安 

各組帶著所需工具準備出發前往古道工作地點 

就地取材-手作步道的理念在以符合周邊自然環境的手作工法,盡量就地取材,維護、修復及整建步道。 

第一組夥伴用倒木當路緣,細枝打進地裡卡住支撐 

第一組完工-製作木頭階梯時要有顆體貼用路人的心,階梯前緣會稍微高些,踩踏時較不易滑倒。 

第二組工作路段很長也很困難,老師和夥伴齊力評估高度、面積,用倒木做成天然的階梯,旁邊則碎石頭擋著土 

這段路是這次最艱難的一段工程 

最辛苦的第二組每個人都是女中豪傑、神力女超人 

13階的木頭階梯,動用了所有夥伴共同完成,超有成就感 

第三組維護邊坡用了2根長福州杉倒木和幾根小徑木打進地裡卡住支撐 

邊坡維護需要很多的石塊和碎石  

第三組護坡及半邊橋完工 

能量補充時間-靜珠姐為大家準備了豐盛的午餐 

享用完豐盛午餐後想必能量滿滿,繼續上工吧! 

溫馨分享時刻-熱鬧不冷場的第一組 

溫馨分享時刻-任勞任怨的神力第二組 

溫馨分享時刻-溫和淡定的第三組 

各組分享結束又到了大家最愛的點心時間-

讓每個人心溫溫的、暖暖的紅豆湯和仙草茶 

感謝今天所有參與的夥伴,一起體會默契十足的勞動魅力

我們明年再見! 

志工分享:

*每次登山都好奇這些步道如何製作和維護的,實際參與後才知道真不容

易啊,以後走在登山步道上會更加感恩了。

*手作步道學問很大,維護更不容易,貼心地替路人設想需要好專業的

科學設計,收穫很多,學到很多可貴的知識。

*在老師的指導下認識了手作步道的專業,也明白每一步道得來不易,

以後走在步道上,都會想起自己鋪過的艱辛,也更感恩前人的付出。

*親手打下的木樁或埋進的石頭,都與自己有了關係。

*搬石塊、打木樁、鋪碎石,做路之後,覺得療癒;整理古道的倒木、

藤蔓時,又像在整理自己的感覺。

每位夥伴各自有所得,但共同都很驚訝,過去以為是天然形成的山徑,其實都是前人辛苦修築而成,而手作步道的最高境界,是作完跟沒作一樣,讓用路人自然地親近步道。

經大家用心修整的古道路段,腳下踏著土地,每一步都能踏實地接續,不需要特意抬高腳步,因為步道本身就地取材,都是自然物做成,不耗費過多資源,也對生態干擾較少。

樟之細路的前輩說:「串起綿延不斷的山間美景與散居的客家庄頭,體驗先民『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里山生活的開啟之鑰,才是修復這條路線最大的意義。」

目前規劃串連的「樟之細路」山徑古道中,不乏公路開通後乏人問津、荒煙蔓草的路段,或是年久失修亟需整理的石階路緣。期待在地方政府的支持與協力下,透過在地社區與相關社團長期認養,以手作方式進行維護,讓古道以原來的樣貌重新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