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綠活親海小旅行東園國小 

2022 綠活親海小旅行東園國小 


撰文:桑葚/ 洪誼芳 

圖片:碌硞馬/ 許永祺   

日期:西元 2022 年 09月 16日 

地點 :新竹市環保教育館+海山漁港 

 總召: 八哥

 解說員: 花豆蝸牛

 實習: 碌硞馬桑葚

環教館-小教室 

Introduction

一早來到環教館很擔心遲到果然同學們八點半就提早到達可見是非常期待今天的小旅行。今日的活動總召八哥熱情的簡介今天的行程同時也介紹了今天來導覽的夥伴們,感覺到氣氛很熱情踴躍,今天的小旅行一定很好玩。

生活與垃圾

第一站來到生活與垃圾的說明

這裡主要是要告訴同學們短短一周一個人就能製造出八公斤的垃圾同學們也紛紛思考每天在那些時間會製造出垃圾。藉由思考這個問題大家可以體會到並更進一步思考自己如何可以多做一點點準備就少製造出一點垃圾。

很開心地聽到很多同學們每天雖然會喝一杯飲料但是同學都會自己帶環保杯去購買。環保意識果然是要從小灌輸。

垃圾處理方式的歷史和沿革

隨著時代和生活進步產生垃圾的種類不一樣處理方式也是在逐漸進步。可是處理垃圾的速度和科技還在苦苦追上垃圾產生的數量。從我個人的發現,過去的保麗龍餐具可能比較多,現在多換成紙盤紙盒。隨著一些環保意識提升加上疫情導致街邊小吃的飲食型態轉變生活垃圾整體都在調整。同樣原來就已經走在改革的路上但是近期更加明顯的是生活用品採買產生的垃圾。過去大賣場的大型堅固塑膠袋已經漸漸減少轉換成更多的是紙箱。

雖然垃圾型態在改變可是垃圾量都一樣增加沒有減少。環保這件大事交付與大眾的是除了意識還要行動

循環利用

垃圾再利用是一個百年話題。

資源都是有限的循環利用在近30年來也有個人或企業不斷的投資和研發。給與同學一些啟發和意識認同都是對於社會再前往這綠色道路的助力。

我個人的發現在於雖然社會上打著環保材質再利用的商品也逐年增多但是經常的感受到大眾對於價格的認同感接受度不高。如何傳遞商品背後的意涵以及對大環境的回饋是另一個重點。

介紹環教館

環教館除了館內陳設的知識不可忽略的是意識的給與也是一樣豐富

透光的天花板樹枝狀的書架漂流木椅子回收玻璃做的候鳥飛行軌跡一點一點都是把好的意識傳遞出去的好途徑。同學在邊學習邊討論嬉鬧但是感覺的到都是對環教館的熱情和喜歡。

濕地介紹

濕地的作用遠比想像的大和重要

濕地在全球總面積的占比不到10% 但是卻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濕地孕育了很多物種生命同時有防潮積炭淨化效果。不起眼的濕地環境在大自然有著了不起的貢獻。

各生物當中有屬鳥類對濕地的依賴最為重要。鳥也一樣以食為天濕地豐沛的食物來源成了留鳥候鳥必爭之地。螃蟹貝類和其他溼地物種多不勝數能認識這些可愛的小朋友的同時要傳達給同學的意念更是如何愛護這個生態

濕地介紹和小體驗

給予同學體驗鳥類飛翔遷徙的途徑。候鳥能千里萬里的遷徙學問很大。我記得之前老師說過不同鳥類飛行的時間方式也都不同。其中原因可能是看季節氣候(春夏秋冬)日夜(日照星辰) 。候鳥身體裡的機制能憑藉著大然的變化搭配候鳥的生理本能和生活選擇遷徙的時間和方式。

不同鳥類因為環境和食物的選擇演化出不同的嘴巴形狀更是特別有趣。同學在這個體驗上玩得特開心。

最後來到認識螃蟹和其他溼地(沙灘生物)的體驗。小小的洞穴藏著各種各樣的生物並理解生物們存在的意義。

香山濕地 

Are you ready? ~ Go! 香山濕地 

濕地旁的植物

濕地(沙地植物)的特性大多是防風定沙的野生植物

馬鞍藤是牽牛花屬所以花真的長得跟牽牛花一樣。全世界的沙灘都見的到它的蹤影。有沙灘的守護者美名。

海馬齒有點像多肉類,它陸地上也可活水裡也可以,還給水生動物遮蔽用或是魚類食用。

濱刺麥的花/ 種子像是陸地上的海膽。它刺得來路的同學們哇哇叫但我覺得它隨風飄逸飄到哪就到哪安居樂業很是可愛。

衝阿~螃蟹們!

來到沙灘溼地同學們都超開心的只走一小段聽著解說就知道要看到螃蟹務必不可以打草驚蛇,也學到了其實只要靜靜蹲在沙灘上一下下螃蟹們都忍不住要出來透氣走走。

聽著解說夥伴說到看螃蟹的最好季節是三到五月已經過了中秋的現在天氣微涼(還是熱啊!)螃蟹已經少了許多今天來種類上也偏少一些。三月份來的時候我記得最多的是圓圓可愛的和尚蟹。今天看到印象最深刻的是萬歲大眼蟹。有機會明年的四五月在特地來追一下螃蟹。

大家走路都低著頭不是地上有黃金只為了見螃蟹一眼輕輕摸一下抓一下。來到濕地沙灘除了要自己注意安全也要給沙灘生物注意安全抓起來看的螃蟹或各種生物務必放回原來抓起的地方。學習生態的同時除了處處是教育也處處是體驗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