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荒野趴趴走】汀甫圳四季小旅行:於秋日東山行

汀甫圳四季小旅行:於秋~秋日東山行

撰文|邱馨平花豆

圖片|黃永坤(大西瓜)

地點|工研院光復院區-東園國小-博愛街交大舊校區-東山街

日期|2022年1002日

汀甫圳四季小旅行~於秋 秋日東山行

2022/10/2(日)晴天

 

仰望遠方的台灣欒樹在夏著綠衫上頭,已披上了彩裝,彩裝裡綴飾著黃燦燦的小花,及點點粉紅或紅褐蒴果包片於其中,小花狂放添滿了枝頭,調皮搗蛋中隨著送爽涼風,飛舞灑落一片在大地上,在人行道上,猶如為此鋪上黃毯,走在其中別有一番風情!生活忙碌的你我,穿梭於日常中,車陣中,山野中這大自然悄悄地捎來秋天的信息,是否看到幾分?嗅到幾分呢?

 

於秋,水路團隊海報設計花盡心思,想把初秋的柔美淡雅,分享給認真生活的你我,剪一段從工硏院以學府路外牆為始,至東山溼地為終的汀甫圳,再續於夏前緣,從海報中就要讓你我感受到,這段圳路在初秋的粉粧淡彩,嘿嘿!用了大量的粉紅色來消融暑氣的燥熱,此外,團隊穿著也搭配白上衣,戴上草帽,相襯相宜又時尚,在視覺享受下,令人舒心恬適,神彩奕奕!

 

以高聳的木麻黃為何會佇立於此博愛路徑上的源由,來為活動揭開序幕,爬牆虎、羊蹄羊、小葉欖仁湊熱鬧來暖身。同時也喚起於夏的前緣,團隊為此於秋走圳,在去年就出公文向工研院光復院區申請入院,完成探索院內的圳路,今才能有這四張得來不易的寶貴圖片,讓民眾了解圳路穿越工硏院的始末,並邀請民眾打開五感和無限的想像力,沿圳走讀一頁~色彩繽紛,果實豐富而柔韻的汀甫圳。

 

轉個彎,過個馬路,走入圳道,是閒靜中的離塵卻不離市,看著圳裡的水,悠悠淌來輕吟低唱,憶起小時兒歌-『家』,歌詞來著~「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恰恰相反對應~「我家門前有山坡(十八尖山),後面有小河(汀甫圳)」,寫景又有意!平日於秋的這段圳路為通學遊憩步道,散佈環繞小學、中學到最高學府的大學,偶有傳來朗朗讀書聲,如說此段為最有文風學養的圳道,真的也不為過呀!今日假日來探訪,雖少了人來人往,少了東園國小的孩童嘻鬧聲,但仍可想像校園內彩虹分速跑道上,學童的玩樂跑跳依個人速率不同,或飆速或慢跑或追逐著,好一幅活潑熱鬧有朝氣的景象!

 

圳邊圍有著樹木和爬藤花草,各有姿態迎風搖曳,猶如親切地向我們專誠來探訪的人們打招呼。校牆成排茂密的樹木中,有一植株最具特色,是唯二有特別掛上解説牌,有趣的是掛牌內泛水了!

僅僅看到刺果番”⋯,最後的兩個字散了,調皮的解説員趁此出題,讓民眾來解謎想想一下哦!

原來這植物大有來頭啊!得好好説明一番囉~

刺果番荔枝(山剌番荔枝),別稱阿娜娜(Annona montana Macf.),或羅李亮果(日語音譯),新馬一帶俗稱紅毛榴槤,雖別名稱裡有「榴槤」二字,卻沒有臭味,相反地香氣比鳳梨及百香果,濃郁強烈數十倍,且富含果膠,產於美洲熱帶地區,為熱帶水果,屬番荔枝科番荔枝屬。其果實為樹幹果生,外觀如炮彈有刺,果熟刺軟,果肉金黃奪目多汁,卻是甜度甚低或無味,種子土黃色有蒂,橢圓飽滿油亮,分類上與台灣所產的釋迦相近。日治時代,因日本 本土無法種植,引進台灣馴化,成為日後向天皇的朝貢果品哦!也是冰淇淋製品天然的乳化劑,其香氣亦是老一輩台灣長者對古早味冰品懷念的味道。這特殊的水果,團隊想光是解說和看圖示是不夠的!要讓民眾有實物品嚐的體驗;甚是用心,並有專人專誠南下採買,預告這是活動近尾聲時的彩蛋驚喜哦!

總召也為此活動將沿圳可見到的種子或果實,收集成盒,善用巧思的解説員運用它,各自發揮與民眾玩猜謎或遊戲,穿插在解説裡,生動活潑又有互動學習,藉以加深對沿圳植物的印象。如:苦楝、大花紫微、無患子、欖仁,這般這般地介紹著,此段圳路恰恰有種植釋迦,釋迦為外來種,早在17世紀初已在中國南方廣泛種植,其幼果外型貌似「荔枝」,才取名番荔枝,稱「釋迦」反而是俗名,因果實外表有鱗目,好似釋迦牟尼佛的頭飾,因而得此俗名。剛好和今天特別介紹的水果王~刺果番荔枝前後相呼應,真是巧安排!

 

來到滿是落果的木造階梯,一個個的紫黑色印記散落一地,抬頭望著枝頭上結實纍纍的紫紅漿果,見那鳥兒飛躍穿梭於葉隙間啄食外,也會因熟果一顆顆地掉落,原來這些漿果是高大喬木-肯氏蒲桃的成熟果實,味甜美吸引不少鳥兒朋友前來。您聽過,小鳥也會喝醉嗎?曾經在東園國小發生過的趣聞,校內種植不少肯氏蒲桃樹,一到秋天落果滿地,常常吸引各鳥禽啄食,那年學校施行「落葉堆肥」,請學童把落葉和落果掃至根部集中,經過日曬自然發酵,校園中瀰漫發酵的酒香,十多隻白頭翁醉臥一地,因在嘴角發現有紫色的果汁,可能吃了些熟透發酵的果實而引起的,這景象仍成為至今的趣談!

用心的總召也帶來一盆肯氏蒲桃種子盆栽,讓民眾可就近觀看,喜歡種子盆栽的民眾,也可就地撿拾回家種植。

在眾人齊坐木階梯場地上時,有請今日活動的主角上場囉~解說員有如說書電影的本事,請客倌仔細聆聽汀甫圳在風城的故事~它始於清朝嘉慶年間,由塹城泉籍舖號「林泉興」修築,原名泉興圳,由於水圳修築成本高,導致工程末完及無力修築,道光年間將水圳典讓予何錦泉號接手重修,接手後改名為「何勝圳」,除自身取用外,並收取水租。後來再將水圳的營運、管理、維修的工作交給後代何汀甫負責。在日治時代,大正十三年 (1924),埤圳公有化政策實施後,末代圳長何汀甫捐出私人水圳,由政府擴大整治,由磯田謙雄技師主持,於昭和三年 (1928)竣工,為慰念何汀甫捐獻之功,並考慮居民習慣的稱呼,將原先擬定「昭和圳」名,改稱為「汀甫圳」。

總召帶著眾人齊聲宣讀護水誓詞:【親像一條河】(台語),『時間是個魔術師,我們居住的城市就像個百變盒⋯⋯』,這全長約15公里長,二百多年來陪伴的水圳,滋養一方人與土,看盡桑田變化;穿流住宅社區,感嘆與家那麼近,卻又是與圳的距離那麼遙遠,因曾經對它不甚愛護,讓這部分路段為居民占用,造成路徑不連續,且現有民房自行架設簡易通橋跨越,亦有於圳上加蓋違建、圳旁私設菜園,等,今市府已整頓完成,藉由拆除大學鄰圳圍牆,串聯開放空間,視野變得遼闊,感覺校園公園化,尊重既有大樹生長,調整步道配置,改變水圳斷面,加設誘蝶誘鳥生態綠帶,結合原木粗礦坐椅融入環境,並有燈光設計,以綠植翻轉城市角落空間,兼顧城市生活晝與夜的節奏,創造城市生活美好。如今站在圳橋上凝望,看著鄰圳後院屋舍與波光粼粼圳水潺潺而去的景色,竟有幾分蘇杭小橋流水人家的碧秀意味!

 

與麥門冬、蓮霧、亞歷山大椰子、錫蘭橄欖、大花紫薇等植物相遇後,瞧!另一旁的檸檬桉迫不急待張開雙臂歡迎民眾,而民眾也熱情地以大擁抱樹幹為回應外,還用耳緊貼著它粗大的白樹幹聽聽樹的聲音。來~看看手腕上的這條手鍊!幾位小朋友尤其是小女生,被這串小小鵝黃錐體如珍珠般樸質雅典的花萼所吸引,素材來自於這顆樹喲!於是快快蹲在樹下週圍,尋求一個個檸檬桉花的萼筒準備串起手鍊,其他人也沒閒著,也快找如鈴鐺模樣的果實,別看這小小的果實,要玩起鬥陀螺,轉~啊~轉~那可是需要技巧的哦!哇!真的!有人的檸檬桉果實如跳舞般地轉起來了,真開心!沒能轉起的也沒關係,換個大一點的陀螺-檳榔,再試試手感,包準你玩得開心!

再往前的這一顆樹是這段於秋圳路上,另一顆唯二有掛牌的樹,這是由新竹市政府造冊列管保護的老菩提樹,菩提樹,一個具有宗教味的樹名,依佛經記載,若有行者於該樹下修成佛果,此樹即名為「菩提」,菩提(梵文音譯)是「覺悟」之意。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一顆畢缽羅樹下悟道成佛,此樹種因而被尊稱為菩提樹。

「在什麼樹下悟道很重要!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牛頓在蘋果樹下,發現萬有引力。如果在椰子樹下有兩種可能一是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二是會⋯⋯⋯,由您去想像了喲!」

找一找,看一看,樹的週邊有不少經時間和大自然洗禮,成了只有葉脈網絡透明的落葉,實在很神奇!因在這麼多種植物𥚃,只有菩提葉能成就如金工鏤雕般的藝術,有緣的隙空葉絡,可帶回當書籤留作紀念。

 

水黃皮成串的紫花吊掛著,依稀可見如魚型的土黃色果莢,紫薇桃紅小花也粉墨登場,小小的木質塑果張裂微笑打招呼,卻不見樹葡萄的黑紫色如彈珠般的漿果貼在樹幹上,反倒是象徵多子多孫的石榴果,顆顆掛樹梢討人喜歡。還有、還有那種子型如企鵝型,一面油亮一面粗糙的,這是高掛樹頭大大仙桃樹果實的種子。及外穿紅衣的果實,露出大黑珠子,型如鳳眼般凝視,靜靜守護在於秋圳路尾端的蘋婆樹,等待你我來到終點站-東山溼地。

 

熱情陽光伴走讀已是汗留夾背,一入眼簾是用心的團隊在東山溼地,擺攤備好涼水和甜湯醃漬果物,今日彩蛋出現了!就等待大家來發掘,實在貼心極了!啊~幸福的滋味是什麼?就是在秋老虎發威的熾熱陽光下,於近午時分完成沿圳走讀來到東山溼地,喝上一杯杯之前在圳旁解說中的水果王-刺果番荔枝甜湯,那沁涼冰甜、香氣濃郁,果肉細緻,種子散在果囊纖維紋理中,是一口接一口的好滋味,也出現一口一口地把種子吐出的奇妙景象,另外,一邊欣賞溼地水生植栽綠意,一邊聆聽以東山溼地(五十座)為範圍,在日治時期是日本人高級住宅區的八卦型社區之大小事,一邊繼續享用蜜漬樹葡萄,有一年漬和七年漬,仔細以舌尖品嚐它們的不同,一場味蕾的大冒險!

眼尖的孩子發現一旁用玻璃罐裝有粗細不同的吸管,大管子是荷葉梗桿及小管子是荸薺草莖,旁邊也備有泡泡水,說明之後,小朋友躍耀欲試,荷葉梗桿吹泡泡ok!但這荸薺草莖就難矣!原來這大有玄機在,不是那麼地容易哦!別被那外表綠色光滑所蒙蔽,其實草莖的中空具有橫膜的,想要使用小管子來吹泡泡,有請找總召協助囉~大泡泡、小泡泡,一串串,驚喜連連,歡樂不斷,開心至極!在活動尾聲分享時光𥚃,聽到小女孩説,今天玩得很開心,認識到很多的童玩,都是用植物去做,而且都是不用花錢的玩具,自己也採集了一些檸檬桉的花萼筒,準備回家來串手鍊。最後小女孩,也回贈給團隊夥伴兩本親手製作的迷你筆記本(好可愛呀!因看到行前說明,內容有提到帶筆記本,為此也動手做上幾本備用,真是細心又用心!)

 

於秋,認識圳在這段通學步道的瑰麗,遊戲學習沿圳植物的生態,是一場五感大滿足的微旅行~感覺像是沈浸在拉威爾的波麗露交響樂章裡,活動開始由認識一顆顆植物散步起,如樂章響起一件件樂器加進來,慢慢和諧合奏至轉折處,換了語調聽汀甫圳在風城的故事;樂章聲勢愈來愈浩大,如我們的植物也知道了越來越多,至最後宏偉壯觀的磅礡聲響是活動五感體驗大呈現,大夥笑容愉悅,個個心喜歡樂、心滿意足,滿戴而賦歸。於是相約,於冬等你來尋水圳源頭,再譜一曲歡樂交響樂章~

感謝參與活動的工作夥伴:

總召:台灣山桂花(簡溎勤)

甲隊:Ivy(王淑慧)、蚵仔煎(林淑英)、青楓(鄧玉雪)

乙隊:睡蓮(賴淑珍)、奇異果(楊春芳)、金銀花(陳金美)

特勤:黃素琴(竹子)、水黃皮(謝維新)、微風 ( 秋蓉 )

攝影:大西瓜(黃永坤)

撰文:花豆(邱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