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守護】大山背梭德氏赤蛙

【棲地守護】大山背梭德氏赤蛙

文/曾郁茹 

圖/孫博甫、大目鮪 

活動地點/大山背 

日期/ 2021年 1120 

大山背是梭德氏赤蛙的棲地,荒野每年都會開辦大山背梭德氏赤蛙棲地維護工作假期,號召志工並開放民眾參與,透過淨山淨溪的方式,一起維護環境守護這塊土地。

11/20的活動當天除了3位志工投入外,還有我與分會秘書博甫及1位民眾參加! 雖然這次人數看似較少,但彼此反而能更深入的交流與分享。

活動開始時,由大目鮪先為大家說明這次的活動緣由,並分享歷年來荒野志工們為了守護梭德氏赤蛙所做的各種努力,讓第一次參與活動的民眾能更了解這次淨山背後的理念與堅持。 

戴起手套、拿著夾子與垃圾袋,開始淨山囉~


與夥伴們沿著山壁的道路漫步,搭配著美好的山林景色,一面聽著大目鮪分享關於護蛙的小故事,一面尋找各種大大小小的人為垃圾。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前幾名垃圾,不外乎就是菸蒂、寶特瓶、鋁箔包與塑膠袋等等的民生垃圾。

沿途除了淨山撿拾垃圾外,一行人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走上山林小徑的木棧道探訪大山背的百年伯公廟。在夥伴們的分享下才知道,「伯公」是臺灣客家人稱呼當地神祉的用語,也是一般人所熟知的土地公。 

淨山的過程也同時欣賞周圍的自然景色。大家豎耳傾聽在蟲鳴鳥叫聲中,是否有伴藏著蛙的鳴叫聲。在溪邊的植物上看見一隻鮮豔的毛毛蟲,查了一下應該是苧麻夜蛾的幼蟲。這些自然觀察的有趣經驗,也是這次活動意外的收穫。 

最後,在夥伴們兩個半小時的努力後,共撿大約一袋的一般垃圾與半袋的資源回收。一路上見到許多亂丟在路旁、植物叢裡、溝渠邊的垃圾,種類繁多如菸蒂、寶特瓶、塑膠袋、飲料罐、衛生紙、餐盒、烤肉用具等等。民眾在親近享受大自然時,卻忘了要帶走垃圾,甚至也有看到大型廢棄家具就被隨意地丟棄在山腰邊。

藉由這次的棲地維護活動,志工們將無痕山林與棲地維護的理念,跟參與的民眾分享,透過親自參與才能深刻理解保護山林與棲地的重要性。若是來爬山的大眾,能真的落實垃圾不亂丟的精神,才能從根本減少山林垃圾的生成,也方能還給大自然更美好的環境。期許透過棲地維護工作活動推廣,能有越來越多民眾參與,一起來守護珍貴的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