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怡君(咬人貓)、黃小惠(黃槿)
圖片/左手香、咬人貓、黃槿
地點/頭前溪
日期/2024年9月25日
今年的中秋後雨水不斷,而且場場都是「震撼人心」的午後雷陣雨。但今天淨溪日,正巧是個大好「陰天」,陽光輕輕柔柔地探頭,草叢中爭先恐後地冒出小白菇,像朵朵傘花,很適合戶外自然觀察及活動~真是跟老天爺借了好天氣呢~
▲圖說1:桂竹大哥說明淨溪注意事項
今天淨溪活動是新竹縣政府與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合作辦理--「113年青年志願服務活動-溪我一起守護」,共分四大隊,一百餘人。而荒野派出十位志工協助,其中,有匆匆請了特休來支援的,有剛從醫院檢查回來的,有放下農務來幫忙的,我們共著綠T,帶著荒野旗,迎接著浩浩蕩蕩的隊伍。
開場前,桂竹大哥特別站上用兩張椅子臨時搭建的講台,說明淨溪的意義~他說,淨溪的目的不只是「幫環境減少垃圾」;而更是「反省我們生活中所製造的」。透過親力親為地上山下海、撿拾、分解、搬運,我們才知道那些生活中不經意丟棄、浪費的物質,最終會以更破碎、麻煩的方式再次相遇。所以源頭減量是很重要的~
▲圖說2:出發前大合照
在這浩蕩的百人隊伍中,我們發現第2大隊的夥伴總是保持微笑,張著大大的眼睛,安靜地站著,在隊伍中看起來很低調,又很特別~
▲圖說3: 第2組外籍生同學與他們努力的成果
待分組之後,才發現這支隊伍原來都是「外籍生」!他們以半工半讀的方式來台,白天在工廠,晚上上課,在這麼緊湊的生活中,學校還安排了戶外淨溪活動,想必更充實他們的來台生活。
▲圖說4:外籍生同學邊撿垃圾邊觀察/頭前溪,有許多好奇
他們都是第一次參加淨溪,同學彼此間熱絡的以家鄉話對談,隨行協助的孫老師是我們之間的翻譯,將淨溪的重點及ICC表登記說明清楚後,同學們很認真確實的執行任務,我們沿著高鐵橋下往上游方向撿拾垃圾,走入河道礫石堆中,迎著秋日才有的銀白花海甜根子草堆前進,斜著爬上岸邊河堤後,發現一堆有人傾倒的垃圾,同學們立馬投入清理還會還深入草堆中將卡住的瓶罐撿拾乾淨同時回報登記ICC表,雖然語言不同,但仍感受到同學們願意為環境盡一份心,最後同學與撿拾的垃圾合照留下這次難得的紀念!
▲圖說5:從礫石堆爬上河堤繼續撿拾
而先前場勘發現,由於前幾日的大雨,許多原本卡在石縫間、草叢中、堤防邊的垃圾都已沖到更下游去,頭前溪「表面上」乾乾淨淨,我們有點擔心這樣狀況會讓來的學生無法感受頭前溪實際垃圾量。但後來發現,實際走下河床本身就是種體驗,過去沒有機會被關心河川樣貌,實際展現在同學眼前。
▲圖說6:學生實際走到頭前溪河床,感受溪水與我們的距離
走下溪床的同學好奇頭前溪長甚麼樣子?溪床上一大片茫茫的野草叫甚麼名字?傾斜的堤防邊坡,不若市區街道好走,但也是另種環境體驗。
▲圖說7:人走的路與魚走的梯
▲圖說8:本次活動也有企業響應,於上班日派員參加
▲圖說9:隊伍中的社區代表,全副武裝,很認真地開啟搜尋模式
時光匆匆,一轉眼淨溪時間已過去。因為連日大雨的關係,此次淨溪活動垃圾不算多,總重量為89.8公斤。但正如一開頭說的,淨溪不是「你丟我撿」的撿垃圾活動,而是藉此親近溪,拉近「我們與溪的距離」。當然,更希望往後淨溪活動可以越撿越少,人們對於環境問題的重視與日遽增,願未來頭前溪也能像日本的鴨川一樣,是可以與你我同在的生命源水~
▲圖說10:本次活動後大合照,淨溪成果為89.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