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期兒教】最後的思考-
與孩子相處的疑難雜症,該怎麼解決?

文 / 張匯聆 (裸海蝶)

圖 / 蝦球、Garfy 

活動地點 / 新竹分會 

活動時間 / 2024-12-05

  在上課之前,駿逸先要求我們將這幾次長期陪伴活動下來,跟孩子相處的疑難雜症、心中的疑問記錄下來,讓駿逸可以先看過之後,再來回答我們。因為剛結束第三次長陪,尤其大家都有接觸到一位不一樣的小孩,心中滿是疑惑。但神奇的是,第三次長陪中許多人都有與這位小朋友相處,卻都看到不一樣的面向,有人說他天馬行空,有人說他會在幻想世界中,有人不知道怎麼拿捏陪伴相對特殊的小孩,以及與其他孩子相處時間的分配。

  而我則是因為即將要到下一個職場,即將有許多接觸孩子的時間,所以很緊張,所以也提出該如何與小朋友建立關係、增加彼此信任度的問題。

  駿逸一來就與熟悉的夥伴談天起來,他說道這次的提問與以往18年差很多,無論是在用詞上,或是夥伴的氛圍間,他感覺我們更貼近長陪的對象,更以一種同等的位置陪伴著孩子,比起詢問該怎麼讓孩子聽自己的話,更想知道為什麼孩子會有這些想法,該如何理解他們?

▲圖說1:駿逸說當面對一個事件時,提出問題很重要,但如果僅是很表面,或是斷定價值善惡的提問,則容易讓自己已經給出問題一個答案,剩下的只是如何去引導孩子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發展,但若將孩子「說謊」改成,孩子說出「與事實不符」的話,就容易讓我們去設想孩子本身有什麼需求,而非改變孩子的行為。

▲圖說2:

  駿逸說他現在在一個自學團體裡頭帶孩子,孩子們回答他的題目:為什麼市政府要放不能坐、不能站立的甜甜圈裝飾在公園中,又放上請勿站立的標語在旁呢?孩子直接去搜尋,善用網路工具,發現政府自己發出的新聞稿中,就是幾位模特坐在甜甜圈上,看來格外諷刺。

  駿逸也說到,他們的自學團體的預設是,孩子們假日來參加活動不需要上課,所以孩子們要飄到哪裡去都是可以的,不像實驗小學預設是孩子要上課,但老師在講台上講得口沫橫飛,卻沒有孩子要來,讓老師很是挫折。

  幾次長陪下來我也發現,我們的夥伴並不會強求孩子們參加活動,若孩子提出他們不想參加、沒有興趣,很疲勞,夥伴們會在旁邊陪孩子休息、聊天,第一次看見時,這讓我很驚奇,因為我一直以為辦理活動給孩子,最大目的就是讓孩子們可以參與,並且學到東西。但對孩子來說,學到東西不是他們的目的,有人可以陪伴他們才是今天獲得最棒的事。

▲圖說3:許多夥伴提出自己的經驗,更細節的描述與觀察,讓不在場的駿逸可以盡量貼近問題,但他也說,沒有在場的人終究不是真正了解現場的狀況,這樣的意見可以聽,但並不用一定要全盤接受。

▲圖說4&5:駿逸跟我說,他自己也不是那種很活潑的老師,孩子們會問哪個姐姐有沒有來,但遇到麻煩才會找他。但他說在他們的自學現場,他們會讓有能量、喜歡大量接觸小孩的夥伴帶活動,若不想要那麼深的接觸小孩,也可以在後面經營活動就好,不需要強求自己在什麼位置,就跟不會強求小孩一定要參加活動一樣。

▲圖說6:最後駿逸有邀請我可以去參加他們的活動,但一定要注意的是,有任何疑問都要問完再離開,才不會有彼此可以討論、溝通的空間,卻帶著誤會與不理解離開,如果都有跟工作人員討論過,覺得不認同他們的理念,那也沒關係。

  謝謝蝦球、Garfy、睿、煇博、傑方與嘉玲來陪課,大家說都上過好幾次駿逸的課了,但還是收穫很多。

  這次上完駿逸的課,也讓我不那麼害怕下一段路,希望自己可以陪伴孩子走一段路,不強求自己一定要達到某個目標,而是可以樂在其中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