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員的意義與使命
撰文/四角銅鑼
圖片/卷尾、變形蟲
地點/荒野新竹2樓荒野大廳
日期/2022年1月07日
緣起
這個世界不是偶然,諸多的原因,使我們在這裡、成為今天這個人。所有的經歷都在滋潤我們,人生一直很好玩。解說員訓練也是如此,「看見看不見的東西、感受可預期的未來。」經由課程參與、五感體驗,開始有不同的認知與感受,繼而改變思想,改變行為。
曾經蘭花是台灣的驕傲,卻因為大量出口,幾近稀缺,使得日本列名台灣蘭花禁止進口,徐仁修老師在1974年3月,身為農林廳種苗研究員,調查野生蘭花時,幾乎走遍台灣山野,讓他見識到人為濫墾、農藥與肥料的濫用,正嚴重扼殺生態,發表全台灣第一篇大自然保護的文章《失去的地平線》,率先在台灣發起保護生態的呼籲。
母親
徐老師的母親是位多才多藝、會寫俳句、很會說故事的女子,啟發他對自然的想像和對故事的熱愛,「媽媽那時追著我打,所以我跑很快,於是高中成為籃球校隊隊長」「荒野兩個字不是突然冒出來的,我小時候就有了。」荒是人類的偏見,也是人類對大自然的需要。徐老師現場唱了一首歌,那是小學四年級時,媽媽教他唱一首日文歌〈雨降〉,難以忘懷的旋律,後來他譜寫了新的歌詞,命名為「紅蜻蜓」,那些在荒野裡搖擺曼妙舞姿的紅蜻蜓,正是他童年美好的記憶。
愛
徐仁修老師很會說故事的母親,從小教他認識有情的荒野,每一次的解說,都是愛的流露跟傳承。「你到了一個地方談個戀愛,什麼就都會講了」「為了吃飯,先開始懂得點菜,再求變化,不會講就沒東西吃」愛而需要,是對話的開始。
童年
兒童時期的學習最為精華,正如同動物的「銘印效應(imprinting)」,會長期而深遠的影響著個體生命,因此他致力推廣兒童自然生態教育。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也是新竹人,影響他最深遠的事:1.為了躲空襲在林子抓蟲2.爸爸帶戶外寫生,他總是匆匆畫完後,在溪流中玩耍。「孩子從小喜歡大自然,長大做官、做事就不會做出破壞大自然的決策。」
影像
小學六年級看到華德迪士尼生態紀錄片《沙漠奇觀》影像,片中一夜雨後沙漠剎成錦繡花海,或是鷹與響尾蛇為了生存而搏鬥的鏡頭,視覺的震撼,讓他立志成為一名影像工作者。他自認不是生態攝影家,而是大自然的「轉述者」,堅持每張照片都能說故事,而了解生態、耐心觀察是拍照前的基本功夫。「大自然這麼豐富,這麼美」與大自然做朋友,快快樂樂享受大自然。
解說
解說是影響人家,不是知識性的背誦。看到事物背後的故事,這需要經歷。登百岳充數,不如好好認識一座山,在高山上看到了一棵像是夾著雪花的樹,後來知悉是開滿了花的烏心石,常作為男人的農具和女人的砧板,同行的人對樹很感謝,接觸了大半輩子甚至賴以為生,才見真身。
關於死亡
《動物的生死博弈》,這本書介紹了動物有許多為了求生而有的偽裝。人生不是只有求生,不要只是消費、滿足無止盡的慾望。我提問:「佩服老師你有這麼豐富的閱歷和著作,未來您對人生的安排?」老師居然提到「安樂死」,壯志豪情,無法行動很痛苦。他曾經在住院時,跟兒子一同「越獄」,「人生是拿來過精彩的,有沒有精彩故事可以分享,可以感動人」目前正在拍攝紀錄片,留下熱帶雨林珍貴的物種影像。
熱帶雨林
大自然給我們諸多的想像力,而體制內的教育能給我們的很少。兒童教育的核心是想象力,欣賞帶來想像,想像力產生創造力。有一位浪琴錶的設計師,大學輟學,一年只要工作一週,在熱帶雨林看到的人面椿象成為她的設計靈感、設計讓客戶滿意的作品。「荒野並不荒,反而處處有生機、有創意。」
自然之名
因為身形敏捷,出手快狠準,徐老師小時候的綽號叫做「鳳頭蒼鷹」,客語叫做「剽鷹」,如同他的創作不追求炫麗技巧,不賣弄深奧知識,如鷹目般犀利卻有情,總能捕捉到動物現身的驚艷時刻,在野性的敏銳中,散發孩童般的熱情與純真。徐老師打趣的說:「叫鷹很有趣,小時候像鳳頭蒼鷹小小隻,老的時候可以叫做老鷹;等我頭髮白了就是白頭海鵰,再髮梳齒搖、頭髮掉光時,我就可以叫做禿鷹。符合我的個性跟我的期待。」徐老師說,需要有幽默,讓一位解說員的名字能被人記住及感動。
勇敢前行
徐老師說:「永遠懷抱著愛與浪漫,熱誠地去行動,人生的精彩就在行動中。」愛不是小情小愛的佔有,而是「無私、廣泛的關懷」;浪漫亦不是風花雪月,而是「不計功利的心」。擁有了愛與浪漫,便不會有恐懼,而會體諒生命一切的苦辣酸辛。當然,最重要的是,熱誠、勇敢地去行動。正如梭羅所說:「人生所有的精彩都從行動開始。」當你認同荒野理念,願意為拯救大自然而參與解說,成為荒野解說員的熱誠、使命感、無私的投入將會讓你值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