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廷玉(客雅夜鷹)
圖 /山羊、客雅夜鷹
活動時間 / 2025.04.27
活動地點 / 田寮坡
圖說1:田寮坡對我而言是新竹分會最神秘的棲地,必須是棲地守護員或受邀之解說員才能進入。 今天的成員有我、山羊及解說員丁文。這是我第一次進入田寮坡,開車上山的車程,山羊一面解釋周遭的環境,順勢說明這幾年田寮坡維護時碰到的種種故事。
今天調查的樣區比戶外課的地點更深入。剛好搭配物種大調查的活動,山羊有要求「調查時盡量每一個植物物種都拍」。覺得可以一邊複習過去認識的植物,以及認識未進入我大腦資料庫的物種,是件很棒的事!第一次嘗試用柴刀,臂力不足加不熟悉器具的我,砍三下枝條才斷。讓我回去想練練上臂的肌肉群了。
▲圖說2:除了物種調查,巡守也是這次的任務之一。更換攝影機電池及取出記憶卡,回去觀看錄下的影像有哪些物種以及是否在棲地範圍內有狀況或變化,也是巡守的一部分。山羊指導我如何操作及更換各種用具,過程中也讓我自己去找每台攝影機的位置,十分有趣!
▲圖說3:邊拍邊走逐漸看到對面的山頭,雖然說這次以調查植物為主,但沿路上看到的蟲、蜘蛛我還是有紀錄。一直遇到盲蛛,自行記錄五隻。還碰到螢火蟲之一,櫛齒紅螢。植物部分有許多我尚未接觸到的,像是名字很特別的山豬肝、水系列的水冬瓜、還有我一直搞不清楚字怎麼寫的台灣及己以及名字我記不起來的「糙業赤車使者」。我唯一最有信心辨認的就是雞屎樹,當初解說培訓課,有一堂課一直在辨識台灣現有的四種雞屎樹。沒有果的狀況我還可以透過葉基及葉形經丁文認證是正確的辨認,內心十分感謝當初的老師,也感受到棲地及解說是相輔相成的。
▲圖說4:十分感謝丁文讓我無形中又上了一堂定觀課,也感謝山羊讓我從棲地的面向從調查及巡守去看待一片土地。整天的過程中,認真覺得解說員的知識只是個工具,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去「經營」一個棲地,就是棲地組課程的重點了。就像4/24育偉老師在室內課提到,環境教育是很初階但也是最基本的方式。期待之後持續在棲地組學習,逐步往棲地守護員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