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怡君(咬人貓)
圖 / 左手香、橘貓、木玫瑰、鍬形蟲、橡實、咬人貓
活動時間 / 2025.09.15
活動地點 / 石光國小
這次聯詠科技教育基金會贊助的「新竹縣偏鄉學校自然體驗」計畫,來到之前沒有接觸過的石光國小。這學校位於關西與新埔的交界,規模雖小但風景很美,校園被山溫柔地擁抱著,查閱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個學校竟然創辦於民國2年(1913年),至今超過110年,真令人肅然起敬!
石光的校園不大,但師生很有效地利用空地種植關西名產—仙草,還比較不同品種的差別。校園中植栽區,樹下規劃好幾個落葉堆肥區,土壤照顧得很良好,學生們也對獨角仙的寶寶—雞母蟲並不陌生,可以看見老師們努力地創造與自然共生的好環境。
也因如此,第一次場勘,志工們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位於禮堂旁的長型花圃。這座花圃緊貼著牆壁,因為腹地不大,種植的橘子及柚子樹施展空間不大,土壤裸露的地方較多,我們約定正式上課前先移除已經種植的射干,先做土壤改善再種回去。
這次的對象是國小五六年級的孩子,第一堂課先藉由「松弟的大冒險」繪本來引導孩子們思考「怎樣的土壤才是生物的家?」孩子們跟著松弟走過被塑膠布覆蓋的溫室;積水不退的可怕黏土層,學習認識天敵(有毛會飛的、有八隻腳、有鱗片的),讓這隻現實中可怕的蜈蚣變成可愛的土壤代言人。
▲圖說1:木玫瑰老師說故事,跟著松弟一起去大冒險吧!
故事說完之後,帶著孩子們實際觀察目前花圃中的土壤時,不管是女生或男生,居然都可以徒手接觸蟲子,讓各種蟲在手上爬行….或許是上課之前已經先鬆土的關係,這次找到生物比以前還多很多,但少了尖叫聲,更多的是「老師,我這裡有….」「老師,我找到了!」還有小朋友看到蜈蚣大聲地喊,「老師,我看到松弟了!」ㄟ~~~~~~剛剛故事都沒白聽呢!!
▲圖說2:認真觀察生物的小朋友們。
▲圖說3:擔任紀錄的小朋友好厲害,要眼明手快,不容易呢!
▲圖說4:小朋友開心指認~松弟來了!
在認識土壤裡的生物之後,接下來就是要幫土壤打造「落葉膠囊」,利用紙箱捲成圓筒,填入落葉與枯枝,讓陽光、空氣、水進入,為土壤生物打造陰暗、潮濕,充滿生機的小角落,形成良好生態循環,讓土質鬆軟,也幫助植物成長。
打造落葉膠囊的過程很簡單,
1撕: 先撕下紙箱表面的膠帶、貼紙
2捲:將紙箱捲成圓筒
3套:套入鐵環
4填:填入落葉枯枝
▲圖說6:紙捲好了,先來個大合照。
照相完成之後,就要進行重頭戲—填入落葉啦~~由於學校本來就有收集落葉的習慣,因此「寶藏」不少。高年級學生憑藉著力氣大的優勢,來回搬了好幾趟都不累。
▲圖說7:同學很聰明地先把樹枝整理好再搬,可以增加空間。
▲圖說8:學生們利用大垃圾桶搬了好幾次落葉,為大家服務。
▲圖說9:同學合影。
▲圖說10:這次嘗試利用落葉膠囊來種植,不知道下次來是否能長大?
這堂課有知識的收穫、觀察的樂趣、手作的趣味,課程進行得很順暢、愉快~期待二個月後重回石光,看看花圃有甚麼新變化?
▲圖說10:感謝今天出席的志工們:左手香、橘貓、木玫瑰、鍬形蟲、橡實、咬人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