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怡君(咬人貓)
圖 / 蚊子、鍬形蟲、木玫瑰、橡實、橘貓、黃槿、咬人貓
活動時間 / 2024-11-6、11-27
活動地點 / 東光國小
2024聯詠基金會X 荒野新竹「偏鄉兒童自然教育體驗」活動來到最後一場,雖然累積了不少執行經驗,但荒野志工們仍然準備充分,不但花了好幾個小時場勘,活動當天更是提早1個鐘頭就到場準備。
這兩次的課程都在關西鎮東光國小,志工們設計的活動從第一堂「校園植物辨識與維護」到第二堂課「校園食農餐桌」,希望短短的二週活動,透過觀察、種植、食用….能讓孩子們對自己校園內的植物產生感情。
秋末冬初,位於坡地上的東光國小實在有點冷,但耀眼的太陽卻一直吸引我們到戶外活動。11/6第一次上課時,荒野志工老師們分組帶小朋友到校園各處探索,讓他們找找每天都跟他們一起上課的「大樹學長」或「校花學姊」,憑著志工們手上的線索--「葉子」來分辨,同時玩起「形狀辨識遊戲」,發揮想像力,更認真地觀察自然界各式有趣的「小心機」!
▲圖說1:低年級的小朋友在三位老師帶領下,思考手上的葉子從哪裡來?
▲圖說2:中年級的小朋友聰明地拿葉子聞一聞,用鼻子探索熟悉的味道
▲圖說3:嘿!這問題太簡單了,我在學校待了五、六年,考不倒我!
▲圖說4:尋找植物的形狀遊戲,讓孩子們細看植物的各種不同生長方式
除了認識校園植物以外,志工們觀察到,校園大樹雖多,但草皮卻光禿禿,土壤因為沒有覆蓋加上雨水沖刷、人為踩踏,土壤超硬,也容易起風沙,因此,我們這次「搞大一點」--從一盆小苗變成「種一排花圍籬」
這次種植的內容,我們從「人類可食用的作物」改成「蜜蜂與蝴蝶可以食用的植物」的「細葉雪茄花」。他耐旱也耐冷,終年開著小小淡紫色的花,能吸引昆蟲靠近。有了採蜜的昆蟲,自然也有獵捕的蜘蛛,這樣慢慢形成食物鏈。細葉雪茄花當綠籬,也能防止土壤過度踩踏,讓土壤底下的微生物能繼續生存。
▲圖說5:挖開乾燥的土壤,移除無處不在的石頭,全校一起種下美麗的小花綠籬—細葉雪茄花
▲圖說6:孩子們小心翼翼地為植物澆水~
第二堂課是「校園食農餐桌」
東光國小有著充實的硬體設備,特別是可容納上百人的學校餐廳,因此,這裡成了全校活動的重要場所。
由於要準備給全校同學一起享用,這浩大工程必須分工合作—有的負責到校園中採摘野菜,有的負責布置餐桌;荒野志工們也帶來當季的台灣水果,讓孩子們自己洗洗切切,利用水果鮮豔的顏色與形狀來擺盤。
▲圖說7:食物顏色與形狀提升孩子們的食慾,忍不住偷吃起來~
▲圖說8:鍬形蟲帶著孩子料理「雞屎藤煎蛋」--野菜名字聽起來很嚇人,卻很搶手
▲圖說9:芭樂、梨子這些同樣是以「白色」為基底的果肉,要怎樣凸顯他的不同呢?利用不同形狀切片也許是個辦法唷~
▲圖說10:蝶豆花的魔法—當蝶豆花加入飲料中,在場的小朋友們都大大地吸了一口氣,目不轉睛地看著顏色的變化
▲圖說11:集合整個學校小朋友一起做出來的美味餐桌!
▲圖說12:低年級小朋友的作品
▲圖說13:全體大合照,感謝大家一起度過的愉快時光!
感謝辛苦的蚊子總召,以及一起解說、玩耍的夥伴:鍬形蟲、木玫瑰、橡實、橘貓、黃槿、咬人貓,期待明年推出更精采的校園活動,繼續探索自然界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