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知道,教評局一直強調,公開發售的試題內的評分準則不是標準答案,不是唯一的答案,祗算是建議答案!
1. 甚麼是建議答案,但又不是標準答案?
- 即是說,你作答的字眼及意思跟建議答案一樣的話,那一定可取得試題內標示的分數。但其他答法,不代表一定取不到分數。
- 但可以肯定,也不是隨意的,其他答法的意思應該跟建議答案差不多才成。
2. 為甚麼不在建議答案內,但又可取得分數?
- 因為公開的評分建議答案並沒有列出所有可給多分數的答法。試卷者可使用專業的判斷,判斷考生的答案的意思是否跟建議答案一樣。
3. 不同的年份,同一類問題,建議答案的要求也可能不同。為甚麼? 哪如何知道應以哪方式作答?
- 的確會出現這情況,因為每年的評分準則也會有些不同,有時會嚴謹些,有時則寬鬆些。有時同一類題目佔3分,有些年份又可能佔4分。
- 不過,強烈建議同學,要記誦的話,記誦一些最嚴謹的答法,因為這樣在任何情況下皆不會被扣分的!
- 所以,真的不要把公開試的建議視作標準答法。尤其是有關機制的說明,應儘量以最詳細的方式作答! (可參考這些文章有關機制的標準答法,是DSE程度下最完整的答法)
最後,如遇到一些跨學科的題目的(生物科最常涉及化學、物理及地理科),留意生物科使用的關鍵字及答法。不同學科,即使是同一條問題,作答的方向也可以是不同的! 這並不是說同一條問題有不同的答案(應該不合理吧),而是每個學科的解釋重點不同而已。
最明顯的一類問題是作答「為甚麼」,例如為甚麼植物會向光生長?
理科(包括生物科)的重點是植物向光生長背後的機制,即嚴格來說問的應是「怎樣(how)」而不是重要性。但其他學科,或日常生活時,回答「為甚麼」便不太一致,有時是作答背後的機制,更多的是作答重要性。因此一般人作答以上問題時的答案便會是因為植物要取得更多光線以便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