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適應特徵與功能的關係
生物科的學習其中一個學習重點是掌握構造的特徵與功能的關係,兩者關係是非常密切的。要有特定的功能,必需要有一些相關的特徵才成;反過來說,看到某些特徵的話,許多時也可猜到相關的功能。因此,要掌握之間的關係,不可死背的,想想為何相關特徵有相關的功能。遇到未學習的生物例子時,便能輕易猜到。
以下是DSE生物考試部份會常出現的適應特徵與功能的構造。試試看自己是否熟悉?
重點提示: 特徵應是一些觀察得到的事物! (因此表面積大不是特徵! 這是常見錯誤)
1. 細胞膜
2. 線粒體
3. 葉綠體
4. 酶
5. 牙齒的構造
6. 牙齒的種類
7. 胃
8. 小腸(消化)
9. 小腸(吸收)
10. 鼻腔
11. 氣囊
12. 紅血球
13. 動脈、微血管及靜脈
14. 心臟
15. 葉(光合作用)
16. 葉(蒸騰作用)
17. 葉(氣體交換)
18. 根(吸收水分及礦物質)
19. 木質部
20. 韌皮部
21. 蟲媒花
22. 風媒花
23. 精子
24. 胎盤(物質交換 / 保護)
25. 眼睛
26. 耳朵
27. 神經元
28. 關節
29. 哺乳動物皮膚(防止失水)
30. 哺乳動物皮膚(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