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常見錯誤
1. 視網膜和晶體不需要脈絡膜來供應營養素和氧。
答: 非
解: 祇要是活細胞便需要營養素和氧維持生命。脈絡膜含有微血管,因此是眼球內所有構造營養素和氧的直接或間接的來源。視網膜貼近脈絡膜,因此算是直接從脈絡膜獲取營養素及氧。晶體距離較遠,是間接的,透過前方的水狀體獲取。順帶一定,晶體其實是由活細胞組成,內含呈透明的蛋白質。
2. 當觀看近物時,懸韌帶鬆弛,令晶體變厚。
答: 非
解: 觀看近物時,(環狀)睫狀體(肌)收縮,懸韌帶張力減少,變得鬆弛,沒拉緊晶體。但注意,晶體變厚靠的是本身的彈性,而不是懸韌帶的作用。但觀看遠物時,懸韌帶拉緊晶體,便真的受懸韌帶影響而變薄。
3. 黃點有大量視錐細胞和少量視桿細胞。
答: 非
解: 幾乎所有視錐細胞都集中在黃點,沒有視桿細胞的。
4. 影像經神經傳遞到大腦作詮釋。
答: 非
解: 物理學上,折射後影像於視網膜上形成,感光細胞把這些刺激轉成電脈衝,經視神經傳遞的是電脈衝,而不是影像。到達大腦作詮釋後,才產生我們稱為的視覺影像。留意,不同人的大腦詮釋後的結果會不同,因此每個人所謂看到的東西也未必一樣。其實即使是同一個人每次也未必相同。
5. 遠視的成因是眼球太長。
答: 非
解: 遠視指的影像落在視網膜後方,成因可能是眼球太短,或晶體太薄等。
6. 近視的成因是晶體過薄。
答: 非
解: 近視指的影像落在視網膜前方,成因可能是眼球太長,或晶體太厚等。
7. 聽小骨負責將聲波轉化成振動。
答: 非
解: 聲波指的是在空氣中的粒子振動狀況,聲波經耳道首先接觸的耳膜,因此耳膜才是負責將聲波轉化成振動的構造,耳膜連接聽小骨,因此聽小骨祇是傳遞振動,亦由於三塊聽小骨的位置形成槓桿系統,因此也具擴大振動的功能。
8. 耳咽管負責將耳蝸內的壓力釋放。
答: 非
解: 耳咽管是中耳(即聽小骨處身的位置)與咽相連的管道,可平衡中耳與外界的壓力,而不是用作釋放內耳(即耳蝸處身的位置)壓力的。不過,振動進入內耳後,最後也會經卵圓窗釋出至中耳,但這功能主要目的並不是要釋出壓力,而是釋出振動,使聽覺更清晰。
9. 所有生長素濃度均對根段的生長具刺激作用。
答: 非
解: 太高或太低生長素濃度皆會抑制根的生長。一般而言,刺激根生長的所需的生長素濃度較莖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