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問題
1. 竹的生長算不算生殖?
2. 植物需不需要營養作用?
3. 紙張算不算食物?
4. 生長有甚麼重要性?
5. 糞便算不算排泄物?
6. 植物如何進行排泄?
7. 甚麼是刺激?
8. 為甚麼嗅花香一段時間後會不再嗅到香味?
9. 是否所有生物皆有全部七項生命特徵?
10. 運動及感應性的重要性是甚麼?
11. 植物有沒有營養作用,如有,跟動物有甚麼不同?
12. 所有生物皆需要食物。但相同物質對某些生物而言是食物,對其他生物來說不是。那食物的定義是甚麼?
13. 木材,對甚麼生物來說是食物?
14. 我們攝取食物,對身體有何用途?
15. 生命有7個生命特徵,你認為哪些生命特徵不是所有生物必需的?
16. 有些生物,例如植物,沒有隨意移動的能力,哪這些生物如何確保能繁洐下去?
17. 植物是否需要營養作用這一生命特徵?
18. 試根據各生命特徵的定義,說明一輛汽車為何不屬於生物?
19. 人類製造的機器人,能否算作生物?
20. 人的年齡至大約16歲時,身高便大致不變。哪這年齡的人是否仍有生長?
21. 生長的目的是甚麼?
22. 為何所有生物皆需要進行排泄作用?
23. 植物的排泄方式跟動物有甚麼主要差異?
24. 生物祇對環境的變化作出感應,但課室中的黑板沒有變化,為何我們仍不斷看到黒板的存在?
25. 試解釋為何人嗅不到自己的體味?
26. 如何可測試自己的口腔有沒有難聞的氣味?
27. 運動的定義,不同的科學家看法不一致。那植物的運動方式跟動物(例如人)有甚麼差異?
28. 你是否可舉出甚麼動物,跟植物一樣,無法自由地由一處移至另一處?
29. 有一種樹木,每年可移動一公尺! 你估計這一種樹木是如何做到的?
30. 呼吸(respiration)跟氣體交換(gaseous exchange)有甚麼差異?
有關科學方法
1. 甚麼是科學知識?
2. 試舉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有甚麼不屬於科學知識?
3. 你認為科學知識最有用的地方是甚麼?
4. 不是科學知識也可能於有助解決日常生活,試舉出一些例子。
5. 提出好的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步。那好問題有甚麼特徵?
6. 甚麼是假說? 是否所有科學知識也是由假說開始的?
7. 甚麼是好的假說?
8. 預測是甚麼? 跟假說有甚麼關係?
9. 實驗是不是一定在實驗室內進行? 如不是,試舉出其他方式。
10. 如實驗結果不符預期,還有沒有科學結論?
11. 比較自變量與應變量。
12. 進行科學實驗時,每一個實驗設計是否必須祇有一個自變量?
13. 進行科學實驗時,每一個實驗設計是否必須祇有一個應變量?
14. 是否所有環境因素也屬於控制變量? 哪控制變量是甚麼?
15. 假說(hypothesis)跟假設(assumption)有甚麼不同?
16. 實驗錯誤跟實驗誤差,有甚麼差異?
17. 科學知識是否一定要透過實驗才能獲取?
18. 如實驗結果不符預測,哪有甚麼可能的原因?
19. 公平實驗指的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