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體的免疫系統防衞機制分為哪兩種? 有甚麼重要分別?
(1) 特異性防衞機制: 針對特定病原體
(2) 非特異性防衞機制: 對付所有病原體
2. 非特異性防禦機制包括哪幾類?
(1) 物理屏障
(2) 化學屏障
(3) 血液凝固
(4) 吞噬
(5) 炎性反應
3. 物理性屏障的主要作用是甚麼?
阻止病原體入侵人體。
4. 物理性屏障包括哪些構造?
(1) 皮膚
(2) 呼吸道內壁
5. 皮膚如何作為物理性屏障阻隔病原體入侵?
(1) 覆蓋全身
(2) 最外層是死細胞,基本上不透水,有效防止病原體滋生
(3) 死細胞不斷脫落,移除依附皮膚表面的病原體
6. 呼吸道內壁如何作為物理性屏障阻隔病原體入侵?
有黏液分泌細胞和纖毛上皮細胞。
黏液分液細胞分泌黏液,把病原體黏附,
纖毛擺動時把黏液及黏附的病原體掃向咽,
然後吞下或咳出。
7. 化學屏障包括哪些?
(1) 眼淚: 含有溶菌酶
(2) 唾液: 含有溶菌酶
(3) 皮脂
(4) 胃液: 含有鹽酸
(5) 陰道分泌物: 含有弱酸
8. 血液凝固的重要性是甚麼?
把傷口密封,阻止病原體入侵。
9. 血液凝固需要甚麼材料?
(1) 纖維蛋白原
(2) 血小板
(3) 紅血細胞
(4) 白血細胞
10. 吞噬的機制是甚麼?
病原體進入人體,
吞噬細胞(一種白血細胞)接近病原體,
藉吞噬把病原體攝入細胞,
釋出酶消化病原體。
11. 炎性反應的過程是怎樣的?
(1) 身體組織受損,
(2) 受損組織細胞釋出化學物,
(3) 使傷口附近小動脈舒張,更多血液流至傷口,引致發紅,
(4) 微血管透性增加,更多吞噬細胞及血漿離開微血管,引致腫脹,腫脹產生壓力,引致痛楚。
12. 發炎部位的膿液含有甚麼?
(1) 被殺死的病原體
(2) 已死亡(或未死)的吞噬細胞
13. 特異性防禦機制是甚麼?
- 涉及免疫反應
- 由稱為「淋巴細胞」的白血細胞執行。
14. 淋巴細胞主要分為哪兩類?
(1) B淋巴細胞(在骨髓內製造和成熟,B代表BONE)
(2) T淋巴細胞(在骨髓內製造,但在胸腺(thymus gland)內成熟。
15. 抗原(antigen)是甚麼?
會B細胞或T細胞表面特定受體結合的分子。
通常會刺激身體產生免疫反應。
16. 抗原分為哪兩類?
(1) 自體抗原(每個人細胞表面帶有獨特分子)
- 正常情況下,不會引發免疫反應
(2) 體外的抗原
- 會引發免疫反應
17. 抗原可能包括甚麼分子?
(1) 外來細胞表面的蛋白質
(2) 病毒表面的蛋白質
(3) 細菌毒素
(4) 蛇毒
(5) 毛髮….
(6) 或其他物質
18. B淋巴細胞的免疫反應機制是如何進行的?
(1) B細胞與(病原體表面抗)原結合,被活化,
(2) 活化後不斷分裂,產生大量完全相同細胞,
(3) 這些細胞分化成兩種: 漿細胞及記憶B細胞,
(4) 漿細胞會釋出特定抗體,針對特定的抗原,對付特定的病原體,
(5) 記憶B細胞記認特定抗原,日後再次接觸同類抗原的話,便會迅速發出反應。
19. 抗體是甚麼?
- Y型蛋白質分子。
- 用以與特定原結合,形成抗體複合物。
20. 抗體如何對付病原體或毒素?
(1) 活化某些蛋白質,使病原體溶解,稱為「溶菌作用」。
(2) 結成團狀,稱為「凝集」,有助吞噬細胞吞噬病原體。
(3) 中和毒素。
21. T細胞的免疫反應是如何進行的?
(1) 輔助T細胞與(病原體的)抗原結合,被活化,
(2) 活化其他T細胞,包括
- 分泌淋巴激活素,活化吞噬細胞,
- 分裂及分化成
- 1. 殺手T細胞,刺破受感染細胞
- 2. 記憶T細胞,記認特定抗原,日後再次接觸同類抗原的話,便會迅速發出反應。
3. 活化B細胞,使之分裂及分化成漿細胞及記憶B細胞。
22. 哪一種淋巴細胞負責製造抗體?
由B細胞分化而來的漿細胞。
23. 初次反應和再次反應有甚麼分別?
再次反應
(1) 更快作出反應,即更快開始產生相應抗體
(2) 產生抗體的速率更快
(3) 產生的抗體更多
(4) 抗體濃度歷時更長時間才降回原來水平
24. 接種的原理是甚麼?
- 把疫苗引進體內,
- 刺激身體產生初次的免疫反應,
- 使身體產生相應的記憶細胞,
- 再次遇到同類抗原時,便能較快作出反應。
25. 疫苗一定含有抗原,可以是甚麼?
(1) 活的但已減毒的病原體
(2) 死去的病原體
(3) 失去活性的細菌毒素
(4) 病毒的蛋白質
26. 主動免疫是甚麼?
由自己身體產生抗體而獲得的免疫性。
27. 天然的主動免疫及人工主動免疫分別有甚麼例子:
天然主動免疫: 自已感染痊癒後獲得
人工主動免疫: 注射疫苗
28. 被動免疫是甚麼?
抗體來自外來的。
29. 天然的被動免疫及人工的被動免疫分別有甚麼例子?
天然的被動免疫: 懷孕時母親的抗體傳至胎兒、以母乳授乳時傳給嬰兒
人工的被動免疫: 直接注射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