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營養(作用)(nutrition)是甚麼?
生物獲取食物的過程。
2. 食物是甚麼?
對某種生物可提供以下一種或多種功能的物質:
(1) 提供能量
(2) 作為生長材料
(3) 維持健康
3. 人的營養分為哪五個主要過程?
(1) 攝食
(2) 消化
(3) 吸收
(4) 同化
(5) 排遺
備註: 以上過程並不是完全連續的。
4. 攝食是甚麼?
食物經口腔進入消化道的過程。
備註: 一般起碼進入食道才算完成以上過程。
5. 消化是甚麼?
食物分解成簡單並可溶,可供吸收的分子的過程。
備註: 未消化成可供吸收形式,未算完成消化過程。
6. 吸收是甚麼?
可溶解食物分子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7. 同化是甚麼?
已吸收食物分子由細胞吸收,用以進行新陳代謝,轉化成身體所需形式的過程。
8. 排遺是甚麼?
把不能消化和未能吸收的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
9. 消化系統由哪兩部分組成?
(1) 消化道
(2) 消化腺體
10. 列出人類消化道所有構造的名稱。
口腔、食道、胃、小腸(包括十二指腸、迴腸)、大腸(包括盲腸、闌尾、結腸、直腸)、肛門
11. 消化系統包括哪些消化腺體,這些腺體分泌的消化液稱為甚麼? 又分泌至消化道甚麼位置?
(1) 唾液腺,唾液,口腔
(2) 胃腺,胃液,胃
(3) 胰腺,胰液,十二指腸
(4) 肝,膽汁,十二指腸
12. 咀嚼是甚麼?
於口腔內,牙齒把食物弄成小塊的過程。
13. 咀嚼有甚麼重要性?
(1) 方便吞嚥
(2) 增加表面積,使消化酶更好地運作
14. 人的牙齒分為哪四類? 形狀如何? 分別有甚麼主要功能?
(1) 門齒: 像鑿子般,邊緣尖削,用以切斷食物
(2) 犬齒: 尖和彎曲,撕碎食物
(3) 前臼齒: 齒面較濶,具尖突,磨碎或壓碎食物
(4) 臼齒: 齒面較濶,具尖突,較前臼齒大,磨碎或壓碎食物
15. 人類的四種牙齒分別有多少牙根?
(1) 門齒: 1
(2) 犬齒: 1
(3) 前臼齒: 1 或 2
(4) 臼齒: 2 或 3
16. 齒系是甚麼?
指哺乳動物各種牙齒的數目和排列方式。
17. 齒式是甚麼?
用以表示哺乳動物的齒系,顯示上下顎一側牙齒數目和種類。
18. 人類乳齒的齒式是怎樣?
2120/2120
19. 人類恆齒的齒式是甚麼?
2123/2123
20. 人類的乳齒及恆齒分別總共有多少隻牙齒?
乳齒: 20
恆齒: 32
21. 牙齒的外部包括甚麼構造? 位置分別是如何界定的?
(1) 齒冠: 露出齒齦可見的部分
(2) 齒頸: 由牙肉包圍的部分
(3) 齒根: 嵌在顎骨內的部分
22. 牙齒有甚麼內部構造?
琺瑯質、牙本質、髓腔、牙周膜、神經纖維、血管、牙骨質
23. 牙齒構造中哪一部位屬已死的組織?
琺瑯質
備註: 牙本質內含有活細胞。
24. 蛀牙要到達哪一部位人才會感受痛楚?
髓腔。
要接觸到神經纖維
25. 牙齒哪一部分最堅硬? 為甚麼?
琺瑯質。
因為主要分鈣鹽組成。
26. 甚麼構造把牙齒固定在顎骨內?
牙骨質及牙周膜
27. 牙本質有甚麼特性及功能?
成分與骨相似,硬度不及琺瑯質,含有活細胞質。
補充已磨損的琺瑯質。(但人體的牙本質沒有這功能)
28. 髓腔含有甚麼? 各有甚麼功能?
(1) 活細胞: 補充牙本質
(2) 血管: 為牙齒提供營養,並帶走廢物
(3) 神經纖維: 探測溫度,壓力及痛感
29. 甚麼食物本質不需要消化便可以吸收?
水、維生素及礦物質
30. 消化作用分為哪2 種?
(1) 化學式消化
(2) 機械(物理)式消化
31. 機械式消化包括甚麼?
(1) 消化道的機械動作,包括:
- 口腔內的咀嚼
- 胃的劇烈攪動
- 消化道的蠕動
(2) 小腸內膽鹽的脂質乳化
32. 機械式消化有甚麼重要性?
可增加食物的表面積,以利消化酶進行化學式消化。
33. 哪一類的消化,機械式抑或化學式,更重要? 為甚麼?
化學式。機械式消化不可能把食物消化至可吸收形式。
34. 人的消化酶主要分為哪三類?
(1) 碳水化合酶
(2) 蛋白酶
(3) 脂肪酶
35. 消化道甚麼位置會分黏液?
整條消化道所有位置
36. 澱粉質於消化道甚麼位置開始被消化?
口腔(澱粉變成麥芽糖)
37. 唾液內含有甚麼?
(1) 唾液澱粉酶
(2) 黏液
(3) 水
38. 吞嚥的過程是如何進行的?
(1) 舌頭提高。把食團推向咽。
(2) 軟腭提升。防止食團進入鼻腔。
(3) 喉部上升,會厭同時覆蓋氣管入口,防止食團進入氣管
(4) 食團進入食道。
39. 消化道的蠕動是如何進行的? 有甚麼功能?
由消化道壁的縱肌和環肌交替收縮和放鬆而產生的波浪式動作。
可把食團向前推送。
40. 蠕動有甚麼重要性?
(1) 把食物沿消化道向前推送
(2) 讓食物與消化液混合
(3) 增加消化道壁與已消化食物的接觸,促進吸收
41. 位於胃的入口及出口的肌肉分別稱為甚麼?
入口: 賁門括約肌
出口: 幽門括約肌
42. 賁門括約肌及幽門括約肌分別有甚麼功能及重要性?
賁門括約肌收縮,可阻止食物倒流至食道。
幽門括約肌收縮,可調節食物離開胃的時間
43. 胃腺分泌的胃液內含有甚麼?
(1) 胃蛋白酶
(2) 氫氯酸(鹽酸)
(3) 黏液
44. 胃液內的氫氯酸有甚麼功能?
(1) 殺死食物中大部分細菌
(2) 提供酸性環境,讓胃蛋白酶發揮最佳作用
45. 胃蛋白酶有甚麼功能?
把催化蛋白質分解成肽(即是仍未能吸收)
46. 蛋白質於消化道甚麼位置開始被消化?
胃(蛋白質變成肽)
47. 消化道的黏液有甚麼功能?
保護消化道壁,防止被消化酶消化。
48. 食糜是甚麼?
經過胃後,食物被攪動成奶油狀液體的狀態。
49. 脂質於消化道甚麼位置開始被消化?
十二指腸
50. 理論上,澱粉質、蛋白質及脂質分別於甚麼位置完成消化?
迴腸
51. 乳化脂質是甚麼意思?
乳化作用: 把體積大的分子變成體積較小的分子(但化學結構不變)
例: 乳化脂質: 把大油滴變成小油滴
52. 列舉消化道分泌的消化酶名稱、分泌位置及發揮作用的位置
唾液澱粉酶(口腔, 口腔)
胃蛋白酶(胃、胃)
胰澱粉酶(胰、十二指腸)
胰蛋白酶(胰、十二指腸)
胰脂肪酶(胰、十二指腸)
碳水化合物酶(小腸、小腸)
蛋白酶(小腸、小腸)
備註:
(1) 碳水化合物酶是統稱,作用是把雙糖變成單糖,分別應該有三種酶
(2) 蛋白酶實際應稱作「肽酶」,把肽變成氨基酸
53.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質分別應分解成甚麼才能被吸收?
碳水化合物(單糖)
蛋白質(氨基酸)
脂質(甘油及脂肪酸)
54. 胃有甚麼功能?
(1) 消化蛋白質
(2) 進行機械消化
(3) 殺菌
(4) 暖化食物
(5) 貯存消化中的食物
55. 胰分泌胰液如何到達十二指腸?
經胰管。
56. 胰液內含有甚麼物質?
(1) 胰澱粉酶
(2) 胰蛋白酶
(3) 胰脂肪酶
(4) 碳酸氫鈉
57. 胰蛋白酶跟胃蛋白酶有甚麼差異?
胰蛋白酶的最適pH值是約8; 胃蛋白酶約2
胰蛋白酶可催化把蛋白酶分解成肽及氨基酸; 胃蛋白酶祇能催化成肽
58. 腸液內的成分包括甚麼?
(1) 水
(2) 黏液
(3) 碳酸氫鈉
(4) 碳水化合酶
(5) 蛋白酶
59. 有甚麼消化液分泌至十二指腸,來源分別是甚麼?
胰液,來自胰臟
膽汁,來自膽囊,實際是由肝分泌,暫貯於膽囊
腸液,來自十二指腸壁
60. 腸液內的碳水化合物酶功能是甚麼?
催化把雙糖分解成單糖
麥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及果糖
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及半乳糖
備註: 因此,腸液內的碳水化合物酶其實起碼有三種。
61. 小腸有甚麼適應吸收的特徵?
(1) 長,可增加表面積
(2) 內壁高度褶叠,有許多手指狀凸出物,稱為絨毛,可增加表面積
(3) 絨毛上皮組織層很薄,祇有單層,可縮短距離
(4) 絨毛上皮細胞具微絨毛構造,可增加表面積
(5) 絨毛內含有乳糜管及微血管,可帶走營養物,維持濃度梯度
(6) 小腸蠕動,使食物分子與絨毛更緊密接觸
62. 一般來說,食物於甚麼位置被吸收? 為甚麼?
迴腸。這裡是食物完成消化的位置。
63. 甚麼營養分子經微血管帶走?
基本上是所有溶於水的物質,包括
單糖、氨基酸、礦物質、水溶性維生素(例如C)
64. 甚麼營養分子經乳糜管運走?
脂質、脂溶性維生素(A及D)
備註: 脂肪酸及甘油進入絨毛上皮細胞時,會重新變回脂質
65. 水分於甚麼位置被吸收最多?
小腸。
其實任何營養分子皆是。
66.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甚麼?
(1) 吸收剩餘水分
(2) 吸收剩餘礦物質及維生素
67. 正常來說,糞便內含有甚麼物質?(起碼列出7 種)
未消化食物、不能消化的食物(例如食用纖維)、已消化但未吸收食物、黏液、膽色素(使糞便呈棕色)、腸道細菌、消化道分泌物、水、脫落的腸壁細胞
68. 肝有甚麼功能?
(1) 協助消化
- 分泌膽汁
(2) 調節血糖水平
(3) 脫氨作用: 分解過量氨基酸
(4) 儲存糖原、鐵及脂溶性維生素(A及D)
(5) 製造維生素A
(6) 解毒
(7) 氣體交換
69. 肝臟如何調節血糖水平?
血糖水平上升時,肝會把過剩的葡萄糖轉化成糖原,儲存於肝臟內。
血糖水平下降時,肝會把肝臟內的糖原轉化成葡萄糖。
70. 排糞如何進行?
肛門括約肌在適當時候放鬆,
直腸肌肉同時收縮,
糞便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