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題太空泛
常見狀況是答案沒有具體資料,說了等於沒說。
例如:
問題: 保護野生動物有甚麼重要性?
以下哪些有意義的答案?
1. 維持生態系
2. 可從野生動物身上取得食物或其他資源
(2) 答法不似科學推理,不似在作答科學科題目
例如:
問題: 全球暖化有甚麼影響?
1. 水位上升?
2. 氣候轉變
3. 地球氣溫上升
4. 天氣變冷
以上的後果皆未必發生,視乎在甚麼地方而定。如祇列出以上後果的話,別人不會覺得奇怪嗎? 全球暖化,但又導致天氣變冷? 當然,天氣變冷是真的,但指的是某些地方,這個要說清楚。
科學科(無論是生物科、物理科或化學科,甚至是其他社會科學),考的是邏輯推理。結果未必會出現,但你要指出甚麼情況下才會出現你說的結果。這點才重要!
試試以下這題目: 青蛙冬天為何會冬眠?
其實青蛙冬天不一定會冬眠! 但題目要求你作邏輯推理,說明青蛙冬天如進行冬眠的話,機制是甚麼?
建議的答案是:
冬天氣溫下降(一定吧!),
青蛙屬變溫動物(已知的),
體溫會隨外界溫度下降,
體內酶的活性會下降(一定吧!),
代謝反應會減慢,
減至某程度的現象,稱為「冬眠」。
以上的答案並不是說某只青蛙冬天一定會進行冬眠,而是說假如青蛙冬天進行冬眠的話,一定曾發生以上的過程。
(3) 不針對題目對象作答
例如: 蝌蚪為何較易受到水污染影響? (3分)
以下哪些答法是可接受的?
1. 在水中生活
2. 會吸入污染的物質,中毒死亡
3. 體積細小
## 所有皆不能接受! 注意,無敵答案(即適用於許多生物的)一般皆不會接受。
根據以上的答法,所有體積細小的水中生物皆會死亡! 這顯然不符合現實。
如題目出現指定生物的話,應先想想這生物屬哪一類?(因為DSE的課程範圍並沒有針對指定某種生物學習的)
再想想這類生物有甚麼典型特性? 即祇有這類生物才有的。(否則便不會以蝌蚪提問了,你以為擬題者是隨意的嗎?)
接著,你必須想想這對象跟其他有甚麼分別。以這題為例,背後隱藏的題目是: 為何其他水生生物(例如魚)相對來說較不易受到水污染影響。
注意: 大部份題目背後皆有隱藏的意思,連你我平時發問時皆沒有例外! 掌握好這技巧,日後作答任何問題皆得心應手!
說回以上的問題: 蝌蚪為何較易受到水污染影響?
建議答案是:
1. 蝌蚪祇能在水中生活(相對青蛙而言)
2. 皮膚裸露,有毒物質可直接經皮膚快速進入體內(因表面積大)
(4) 欠生物科專有用詞
- 任何科目皆有一些專有用詞,以減少說明所需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