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到了某個年紀,有些事情需要更謹慎看待,尤其是「離職」這件事。
你可能曾經在公司是主管,是團隊的核心。當你還在位子上,與老闆、同事的關係密切,每天交流合作,甚至看似像朋友一樣。但一旦你離職,這些因職務與利益而維繫的關係,也可能隨之瓦解。
這並不稀奇——商場上很多關係本就建立在角色與利益之上。當這層結構消失,許多曾經的「朋友」也可能轉變為冷漠,甚至是對手,讓人錯愕,卻也難以避免。
面對這樣的轉變,我也曾試圖溝通、解釋、甚至辯護。但我漸漸明白——當利益立場不同時,情感很難再連結,溝通變得困難重重。
如果不斷嘗試解釋、吵架、甚至走上法律途徑,只會進入一場「雙輸的戰爭」。
有一段時間,我情緒低落,甚至會在心裡質問自己:「我真的做錯什麼了嗎?我只是想好好過生活,為了家人努力,為什麼要這樣被對待?」
直到我聽到一句話,徹底點醒了我:
「不要和一頭豬摔跤,因為你會弄得一身泥,而那頭豬卻會很開心。你放過的,不是牠,而是你自己。」
放下,不是示弱,也不是退縮。而是:
放下無謂的爭執,專注未來的建設;
放下對他人的期待,轉向內在的修煉;
放下心中的怨,才能拾起前進的力量。
我們不能控制別人的格局,但可以決定自己是否活得高情商。當你不再執著於對錯與輸贏,才有餘裕去創造自己的價值。
有時候,對方或許永遠無法理解你。但那又怎樣呢?你活得精彩,就是最好的回應。
📌 【內心提醒】本章提醒自己的一句話
「情緒是別人的,底線是自己的,選擇放下,不是認輸,是為了讓人生更自由。」
💡 【三個收穫】從這段反思中學到的事
職場關係本質上建立在角色與利益上,不必過度期待情感延續。
衝突與爭執只會拖住腳步,選擇離開負能量圈,是一種智慧。
你無法改變別人,但能讓自己更堅定、清明、有格局。
🧠 【反思練習】面對誤解與背叛時,我可以怎麼做?
我是否把太多能量花在試圖解釋與對抗?
若放下執著,我是否能換來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接下來,我想專注的是什麼?值得嗎?
與其「一身泥」,不如轉身離開。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你也曾經在人際糾葛中迷惘、受傷,讓我們一起記住——
不是所有戰爭都值得打,不是每一場對話都需要贏。
真正的贏,是贏回自己的專注與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