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歹勢昨日早睡,今天三點多就起床去桃園參加半馬賽事,所以文章 DELAY 囉,敬請見諒嘿~擇日不如撞日,今天就來寫一篇「路跑感恩文」吧!)
我的職涯,從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入職開始,一路走了 25 年又 11 個月又 12 天,直到民國一百一十一年六月三十日離職。幾乎半生奉獻給同一家公司,也累積了許多精彩、瘋狂、甚至驚險的故事。
那些年,我經歷了公司擴張的起伏,從薪資發不出得靠保單質借,到為了跑各分校課程不小心發生車禍,再到膽結石開刀、肺部感染住院……這些身心交織的挑戰,雖然苦,卻也是日後我人生厚度的養分。
年輕時,我只顧著衝業績、跑業務,哪管什麼飲食習慣。每天開會完就是大吃一頓,尤其老闆最愛請我們吃那種「邪惡的吃到飽餐廳」……結果?我的體重直線飆升到 90 公斤!
但命運總會找機會逼你轉彎。
民國 104 年 10 月,老闆突發奇想,幫公司十位高階主管報名萬金石馬拉松 14 公里賽事。他還自己出錢幫我們報名(雖然當時我心裡默默咒他:「這是哪門子的福利啦!」)
結果只有三人中籤、六人落選,而我成了候補。偏偏沒過幾天就補上了!人生就是這麼安排的,你逃不掉(笑)。
那時的我連 200 公尺都跑不完,第一次練習在淡水鄧公國小操場跑道,氣喘如牛、臉紅耳赤、直接躺平在地。但我咬牙撐住,一點一滴從 200 公尺進步到 400 公尺,最後真的跑完那 14 公里,順利完賽。
自從那次比賽後,我開始養成每天跑步的習慣。
當時覺得這只是一場「被迫的挑戰」,沒想到它卻成為我如今創業過程中最堅強的後盾——沒體力的人,是撐不起團隊與品牌的。
這也是我最感激前老闆的一件事。如果不是他的一句話,我可能永遠不會踏出那條紅色跑道,更不會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是「耐跑型」的人。
很多人都知道運動很重要,但知道沒用,「相信」才有力量。
走出舒適圈、走進挑戰區,是打開新人生的開始。
所以,不管你現在幾歲,都不要太晚開始。
從今天起,一步、再一步,跑出你的改變。
「感謝那些把你推出舒適圈的人,因為他們其實是在推你向前。」
📌 【內心提醒】本章提醒自己的一句話
「你不必一開始就跑得快,但你要願意跑下去。」
💡 【三個收穫】從運動習慣中學會的事
體力,是創業者最大的隱形資產
——沒有健康,一切都只是短期熱情。
外力推動,是養成好習慣最有效的方式
——有時候,你需要一個老闆、朋友,甚至是一個比賽,逼你改變。
從痛苦中堅持,是找到自我價值的開端
——每一次跑完,都不是身體更強,而是「相信自己能做得到」的信念更深。
📖 【推薦閱讀】陪伴養成運動習慣與自我鍛鍊的書單
《跑步,讓我更堅強》——村上春樹
跑步,不只是運動,更是一種思考人生的方式。
《原子習慣》——James Clear
運動習慣的養成,從最小的行動開始,堆疊成最大的改變。
《從0開始的馬拉松生活》——一個平凡跑者的故事
你不需要是選手,你只需要開始跑,然後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