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6月30日,對我來說,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這天,我,劉帥帥,正式踏出了陪伴我將近26年的職場舞台。五十歲後的我,站在這個人生轉捩點上,心中百感交集。多年來我一直深信——除非走投無路,否則年過五十,絕不能輕言離職。
民國八十五年退伍後,我進入一家不甚起眼的補習班,那時它只是個地方小機構,規模不大、資源有限。但在之後的二十多年裡,我與這個品牌一同成長,它也逐漸蛻變為擁有五六十家分校的教育集團,涵蓋托嬰、幼兒、國小、國中、高中補教與長照服務。這段時間,我從基層導師做起,一路努力、一路學習、不斷累積實戰經驗,最終擔任副總,成為僅次於董事長的領導角色。那是我人生中最耀眼、最自豪的歲月。
但歲月不居,時勢在變。到了111年,公司開始轉型,組織架構與營運模式逐漸與我原本的專長與理念分岔。那段時間,我時常思索:留下,是否真的是最好的選擇?
於是,在5月24日,我親自向董事長遞出了退休申請。儘管多位同事極力挽留,但我清楚知道,人生到了某個階段,**不是放棄,而是選擇另一種開始。**最終,在會議中董事長正式同意了我的「離職」(而非退休)申請。
離職的最後四天,沒有歡送會、沒有紀念禮物,只有一項任務:負責某些分校的退租與搬遷作業。我彎著腰、搬著重物、指揮現場調度,像一位搬家工人一般勞動著。沒人看見的是,那四天,我邊搬邊默默流淚。那不是委屈,而是情感的釋放——釋放對這個地方的深厚感情,也釋放對過去自己的一種告別。
但我知道,這一切都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場人生修練的開始。
**年過五十後的離職,不只是職涯的斷點,更是心靈的淬鍊。**它逼迫你去面對過往的依賴、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更迫使你重新拾起學習的勇氣與成長的姿態。
「真正的離開,不是結束;而是選擇用更堅強的自己,迎向下一段精彩的人生。」
📌 【內心提醒】本章提醒自己的一句話
「忠誠不該是一種犧牲,而應是一種選擇。」
💡 【三個收穫】從挫折中學會的事
再高的位置,也無法保證情感上的善終
——不論你付出多少,離開時未必會有一場完美謝幕,這是職場現實的一面。
不被需要的那一刻,反而是重新定義自己的起點
——每一段落幕,其實都是另一場蛻變的開場。
內在價值不能依附職稱與角色
——副總只是身分,真正的價值,是你累積的經驗與你面對風浪的方式。
📖 【推薦閱讀】陪伴低潮的書單或語錄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人生不是用職位與金錢衡量的,而是用你影響了多少人來衡量。」
《從A到A+》——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
面對組織變動,這本書提供了「轉型」的關鍵思維與自我檢視的框架。
《不抱怨的世界》——威爾・鮑溫(Will Bowen)
當你願意從情緒中退一步,就會發現,不被感謝的離開,反而是一種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