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夏冬令營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要在這麼多選項中脫穎而出,說真的,不容易。我也曾經深陷懷疑、自責、迷失的低谷,尤其是離開熟悉職場、兩段創業都在虧損中掙扎的那段日子——信心幾乎被榨乾。
那時我做了一個選擇:把自己交給習慣。
我開始每天閱讀、晨跑、聆聽演講。雖然連報名路跑的費用都得精打細算,但我仍咬牙堅持。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像是重新灌注在我生命裡的一道光——不斷提醒我:「你還沒倒下,只是還在前進的路上。」
我不一定能立即理解每一本書、每一場演講背後的深意,但我知道,它們已悄悄在我心裡種下了希望與改變的種子。
當我重新投入夏冬令營的教育工作,我將自己熱愛的「跑步」也帶進了課程裡。只要天氣允許,每個清晨我都會帶著孩子們一起慢跑。從慢跑中學習節奏、學習自律、學習堅持。
每晚的晚會結束後,我也不厭其煩地叮嚀孩子們:回飯店前,打個電話跟家人說:「謝謝媽媽,我愛妳。」
有的媽媽聽到還會驚訝地回:「你怎麼了?你神經病啊?」
孩子會大笑回應:「沒有啦!劉帥帥說這樣說會加分!」(全場笑)
就是這些看似「簡單到不值一提」的行為,卻讓愛在孩子與家人之間流動起來。
跑步、說謝謝、表達愛、幫忙做家事——這些都是簡單的事。但當我們堅持做、重複做,就會產生出無與倫比的改變與力量。
這就是我在教育中堅信的原則:
簡單、重覆、真誠,就是複利。
這不只是人生哲學,更是教育的精髓。
孩子也許不會立刻變好,但他們會在「被陪伴、被要求、被鼓勵」的過程中,一步步往更好的自己邁進。
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一段旅程,也是一面鏡子。
他們讓我不斷學習、重新思考,也讓我們團隊持續燃燒那份為教育而堅持的初心。
「真正能改變人生的,不是天賦,而是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的習慣與堅持。」
📌 【內心提醒】本章提醒自己的一句話
「只要你每天都願意踏出一步,日子就不會白過。」
💡 【三個收穫】從日常堅持中學會的事
每天閱讀與運動,不是為了變強,是為了不迷失自己
——養成內在秩序,比外在成果更重要。
教育,不需要華麗,而需要可持續的陪伴與重複
——讓孩子在重複中形成價值觀,比一次性刺激更重要。
愛不是情緒,而是一種可實踐的行動習慣
——表達、傾聽、感恩,每天都可以做一次。
📖 【推薦閱讀】陪伴長期主義與堅持的書單
《原子習慣》——James Clear
習慣看似微小,卻能悄悄翻轉人生,教育亦然。
《刻意練習》——Anders Ericsson
真正的進步來自反覆與思考的練習,不是天賦。
《複利效應》——Darren Hardy
每天多做一點、每天堅持一下,就是最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