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彌勒菩薩的一首勸世偈

彌勒菩薩的

"一首勸世偈"

宣化上人講述: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彌勒菩薩的徳相,

乃是

肥頭大耳,笑口常開,

大腹便便,和藹可親,

令人

既肅然起敬,又生歡喜心。

怎知他是這樣的尊容?


五代後梁時,

在浙江奉化,

有位布袋和尚。


他用一杖荷布袋,

向人化煩惱緣。

"人人無煩惱",

自然心廣體胖。


***************

所謂

自古神仙無別法,

廣生歡喜不生愁。

***************


在後梁貞明三年,

他端坐在岳林寺盤石上,

說一首偈頌: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萬億,

時時示世人,世人不自識。


說畢,安詳圓寂。


一般的寺廟,

在山門裡邊供奉彌勒菩薩,

令進廟上香的信士,

生歡喜心,忘掉煩惱。


*******************

有一對聯:


"開口便笑",

笑天下可笑之人;

"大肚包容",

容天下難容之事。


這是彌勒菩薩的寫照。

*******************


他有一首偈頌,留傳於世。

今錄之作為讀者參考。


老挫穿衲襖,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挫,老挫只說好,

有人打老挫,老挫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它自乾了,

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

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

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世人愛榮華,我卻不待見,

名利總成空,貪心無足厭。

堆金積如山,難買無常限,

子貢他能言,周公有神算。

孔明大智謀,樊喻救主難,

韓信功勞大,臨死只一劍。

古今多少人,那個活千年,

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

看看兩鬢白,年年容顏改,

日月穿梭織,光陰如射箭。

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嘆,

自想少年時,不把修行辦。

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限,

三寸氣斷了,拿只那個辦。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

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

罵著也不言,問著如啞漢,

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

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

兒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見。

好個爭名利,須把荒郊伴,

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

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幹,

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

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淨漢,

悟得真常理,日月為鄰伴。


記錄者按:

萬佛聖城的"六大宗旨",

頗與

彌勒菩薩的思想相吻合。


能忍辱則不爭,

能知足則不貪,

能慈悲則不求,

能大公則不自私,

能大施則不自利,

能實言則不妄語。


*******************

人人如此,天下和平,

成為"大同世界"。

*******************

"宣化上人"講述:


今天

講做人的道理。


所謂

糊糊塗塗生來做人,

糊糊塗塗死去做鬼。


來的時候,不知為何而來?

去的時候,不知到何處去?

為甚麼會這樣糊塗?


因為

"無明"在作怪,

所以

跟著"虛妄境界"而轉。


人以為發財是好,

結果死的時候,

一分錢也帶不去。


以為做官最好,

結果死的時候,

官職也沒有了。


發財做官

如同作夢,虛妄不實,

既然那是虛妄不實,

應該早日清醒才對,


可是有人對你說:

你在做白日夢哪!

你絕對不相信,

還要追逐聲聲色色、

名名利利,不肯休息。


追逐到死的時候,

還是不覺悟,

多麼可憐!


各位!

想一想,這有多苦。

不知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道理。


各位!

趕快發大菩提心,

把貪心、瞋心、癡心停止吧!

不再讓它們興風作浪。


********************

要曉得

三毒害人不淺,

能令人顛倒發狂,

能令人失去理智。


為達到目的,

不顧一切

做出傷天害理的事。


輕者傷身,重者傷命,

不可不慎,不可不戒。

********************


我們為甚麼有顛倒?

因為有貪瞋癡的緣故。


若無

"貪瞋癡"的話,

一切風平浪靜,

則沒有煩惱。


甚麼是好?甚麼是壞?

甚麼是富?甚麼是貧?

甚麼是貴?甚麼是賤?


要分別清楚,

否則,

苦惱無邊。


我常對你們說:


善人不怨人,

怨人是惡人。


賢人不生氣,

生氣是愚人。


富人不佔便宜,

佔便宜是貧人。


貴人不發脾氣,

發脾氣是賤人。


生氣和發脾氣有所不同。

生氣,是生於內,

發脾氣,是發於外。


*****************

這幾句話

"做人的方法",

希望

各位記在腦海中,

"做為警惕"。

雖然不是金科玉律,

但可以當做座右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