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大高僧中的印光大師

中國佛門四大高僧

是海內外所公認的

德高望重四位高僧,

虛雲老和尚、

印光大師、

弘一大師、

太虛大師。

近代高僧"印光大師",

從儒入釋,

生平

文字三昧,攝化衆生,

闡明因果,弘揚淨土。


德行文章,驚服當世,

所著文鈔

正編、續編、三編,

洋洋百萬餘言,

實乃

佛門不朽之遺作,

苦海之慈筏、

濁世之明燈,

淨土行人,奉為圭臬。


蓮風溥被,

有如日麗中天,

中外受化弟子

不下數十萬人,

膺大師教,

老實念佛求生淨土者,

其數無量,

誠如

弘一大師所言:

近代大德

印光大師者,

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後人

尊為淨宗十三祖,

可謂實至名歸也!

淨宗十三葉祖印公,

以今文時言,

宏此

當信易行之道;

被化者廣,得度者衆。


人集其言,曰"文鈔",

"篇短簡要",

已風乎海內外;

而鈍根

猶畏其繁,不能受之,

寧非憾事耶?


先進淨通開士,

摘其

"簡者之簡",

擷其

"要者之要",

彙而刊之,

曰"菁華錄"。


契機矣,利生矣!

流通之量,

又有

感乎不足者矣。

蓮宗十三祖

靈巖"印光大師"


乘大願輪,作如來使。

奮起於末法蒼茫之際,

專修淨業,圓悟真乘。


餘門修道,解脱綦難,

惟依念佛,得度生死。


遂專提

淨土一宗,普攝羣機。

法語流傳,徧於中外。


崇仰

而求皈依者,

何止數十萬人。


平生

修持之猛,誨人之切,

近代僧伽,

鮮能"望其項背"。


末後一著,撒手便行,

瑞應昭然,了無障礙。


使

見聞感歎,信向益堅。

尤為

徹悟老人後"所罕見"。

大集經云:


末法

億億人修行,

罕一得道;

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念佛一法,

上聖下凡共修之道,

若智若愚通行之法;

以其

專仗佛力,

故其

利益殊勝,

"超越"常途教道也。


淨土法門,

最不易使人"起信"。


無生而生,

無念而念諸語,

非深解

''心作心是''之旨,

"安能無惑"?


故我

世尊於本"無言"中,

熾然"常說"者,

無他,

蓋欲一切衆生

自明

其本具''覺性'',

進趨''佛果''也。


******************

''自性即彌陀",

方可

與論''唯心淨土'';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


果能

諦''信''、

切''願''、

力''行'',

"感應道交",

已握"往生之券"。


世之狂慧者,

動輒

以淺易而輕之,

欲別求

其所謂玄妙者,

而期有所悟證;


詎知

淨土一門,

實為

默契佛心,

至頓至圓之教乎。


佛心無為,不墮諸數。


念佛,

能念之心,歷歷分明,

而"了不可得";

非即

有為而契無為者乎?


了不可得,

而"歷歷分明";

"暗合道妙"者乎?

是則

念佛者,念念佛也。


故知:

"六字"統攝萬法,

(南無阿彌陀佛)

"一門"即是普門;

(淨土法門)


全事即理,全妄即真;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

托彼依正,顯我自心;

始本不離,直趨覺路;

十萬億程,去此不遠;

九品可階,一生成辦;

至平常,至玄妙;

豈彼暗證盲参者,

所可望其項背哉!


印光大師,乘願再來,

單提正令,

不高談心性,

而"全顯妙心"。


弘一大師

謂為

"三百年來一人者",

豈過譽哉。


機薪既盡,應火須亡,

微言大旨,嘉惠後學,

無時無地然也。


"師之文鈔",

雖處處指歸,

而人事倥傯,

欲求

"一目全豹",

涵泳有得者,

則以

李淨通居士所編

''文鈔菁華錄''尚矣。


是書都三百三十三則,

理顯真常,語無重見,

至精極粹,世鮮其儔。


居士重道尊師之心,

尤所難能。


吾知

一卷風行,萬流蒙益。

正人心而輔郅治,

其在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