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念佛方能消宿業轉凡心

''印光大師''開示:


******************

吾人心性,與佛同儔。

祇因迷背,輪迴不休。

如來慈憫,隨機說法。

普令含識,就路還家。

法門雖多,其要唯二。

曰禪與淨,了脫最易。

禪唯自力,淨兼佛力。

二法相校,淨最契機。

如人度海,須仗舟船。

速得到岸,身心坦然。

末世衆生,唯此堪行。

否則違機,勞而難成。

發大菩提,生真信願。

畢生堅持,唯佛是念。

念極情忘,即念無念。

禪教妙義,徹底顯現。

待至臨終,蒙佛接引。

直登上品,證無生忍。

有一祕訣,凱切相告。

竭誠盡敬,妙妙妙妙。

******************


編者敬按:

文鈔中

發揮

禪淨難易

"誠敬"利益者,

連篇累牘,反復叮寧。


惟此"十偈",

囊括無遺。


(文鈔菁華錄/92頁)


切不可謂,

持名一法淺近,

捨之而修

觀像、觀想、

實相等法。


夫四種念佛,

"持名"最為契機。


持至"一心不亂",

實相妙理,全體顯露,

西方妙境,徹底圓彰。


持名而"親證實相",

作觀而徹見西方。


***********

持名一法,

入道之玄門,

成佛之捷徑。

***********


今人

教理觀法,皆不了明。

若修

觀想實相,或至著魔。

弄巧成拙,求昇反墮。


宜修

易行之行,

"自感"至妙之果矣。


(文鈔菁華錄/92頁)


信願念佛,求生西方,

是為

萬修萬人去

最直捷穩當法門。


必須

先要將

此法門之所以然,

"了然於心"。


若有餘力,

再去研參一切經論。

各種法門,

均可為此法門之助。


(文鈔菁華錄/96頁)


今既發心念佛,

當以"心佛相應",

生前得一心不亂,

報盡登極樂上品為志事。

不必求其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


欲得

一心不亂,

在"心"

專注與懇切耳。


(見三編答幻修學人問)


宗門

以開悟為事,

淨宗

以往生為事。


開悟而不往生者,

百有九十。

往生而不開悟者,

萬無有一。


(文鈔菁華錄/96頁)

''印光大師''開示:


無論在家出家。

必須上敬下和。

忍人所不能忍。

行人所不能行。

待人之勞。成人之美。

靜坐常思己過。

閒談不論人非。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

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

或小聲唸。或默唸。

除唸佛之外。不起別唸。

若或妄念一起。

當下就要教他消滅。

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

縱有修持。

總覺我功夫很淺。

不自矜誇。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

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

看一切人都是菩薩。

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果能依我所說修行。

决定

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